重温鲁迅经典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享·悦读”
读书沙龙活动上的讲话(三)
选自陈漱渝先生近作选《我观现代文坛》
作者 陈漱渝
诵读 西山红叶
编辑 林 枫
作者本人
接着谈谈经典阅读问题。阅读和阐释作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叫断章取义,另一种叫顾及整体。断章取义就是只取只言片语,不顾全文和原意。我国齐梁时代的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意思是:“寻思诗人运用比喻,虽然只是断章取义,但比喻的章句在通篇当中,却象春蚕吐丝那样连绵不绝,从头至尾,一定象鱼鳞般的依次排列。”所以,即使断章取义,也要顾及首尾连贯,如同花纹交织,血脉贯通,文辞配合,否则就会如同瞎子摸象,抓住局部而迷失全局。
1926年,鲁迅发表在《语丝》周刊的《记念刘和珍君》,和杂文《无花的蔷薇之二》
比断章取义影响更坏的是无中生有,甚至造谣诬蔑;因为断章取义可能属于理解问题,而无中生有则属于学风问题,道德品质问题。记得作家郁达夫说过以下的话,大意是:一个没有产生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怜的生物之群,而产生了伟大人物而不知道尊崇的国家是可怜的奴隶之邦。令人痛心的是,在网络上关于鲁迅的不实之词经常出现,涉及政治、经济、情感生活等诸多方面,比如说鲁迅吹捧袁世凯,不骂蒋介石,与日本特务为友,跟共产文化决裂;又说鲁迅日常生活奢侈豪横,还说什么鲁迅跟东北女作家萧红关系暧昧。
袁世凯是个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虽然不能说他一生中一件好事都没干过,但他最终是以卖国贼的身份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辛亥革命之后,他曾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又正式出任民国大总统。但干了两年就想复辟封建帝制,把共和国的历史车轮拉向后转,做了八十三天的“洪宪皇帝”。为了取得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于1915年5月9日跟日本签订了以“二十一条”为基础的《中日民四条约》。“民四”就是民国四年,即1915年。然而网上有人说,鲁迅赞扬袁世凯的教育思想,认为他最尊重人才,最爱护知识分子。这种说法,完全得不到可靠史料的支撑。
大家知道,鲁迅曾拜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为师。太炎先生就是因为大骂袁世凯攘夺国柄的祸心而被袁世凯软禁于北京龙泉寺,其女自杀,太炎先生亲手写了“速死”两个大字,想尽快结束生命。在鲁迅眼中,袁世凯是一个“假革命的反革命者”,他执政时期北京城里充满了“杀,杀,杀”的白色恐怖,只见很多进步青年被秘密逮捕,却从不见他们活着走出来。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也印证了鲁迅的记述,那时的确茶馆里都张贴了“莫谈国事”的告示,因为饭店客栈等公共场所遍布了便衣侦探。至于说鲁迅在卖国的《二十一条》上签定,更是荒唐。鲁迅不是外交官,哪有可能代表政府在对外条约上签字。更何况二十一条是日本单方面提出的掠夺中国的条约,最后并没有形成书面的外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