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为副局长后,他成了乡镇干部的公敌

文摘   2024-12-11 07:48   辽宁  

好朋友给我打电话,说要讲个有意思的事。

我说,下午开会你们跟交通局副局长吵起来了。朋友说,你怎么知道?

我乐了,贾镇副镇长又不是没参会,我当然知道。朋友说,你知道的不全,下班来我家吃饭,我给你提供素材。

此等好事,自然是欣然赴约。

今天的文章,讲讲副镇长成为副局长之后的故事。

先讲朋友讲给我的故事

县交通局召开路长制工作会议,会议由分管副局长张三主持,各乡镇分管副镇长和交通助理参会。

张三到交通局工作之前先后担任乡镇交通助理,分管交通副镇长等职务,最近刚交流回城。

会上,张副局长安排工作,要求各乡镇对辖区内所有农村道路两侧土堆、粪堆、柴草堆、垃圾堆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要标注坐标点,建立包保机制,限时整改,形成台账。张副局长还特别提到,之前求各乡镇自查问题,各乡镇都报没问题,这是典型的重视比如,马山镇玉米仓占用路基问题严重,都没上报

有副镇长问,之前给你打电话问公路路基外堆占算不算问题,你说不知道。我们认为不算问题,你又说我们不重视。大家都是老交通,何必这样难为人。

马山镇交通助理老刘更是咄咄逼人,张镇长,半个月前咱们马山镇的交通工作可是你分管,你当时说的是农村老百姓都不容易,堆一下能咋地。怎么,你刚提副局长,这玉米仓就成负面典型了?

会议在局干部和乡镇干部的争吵中不欢而散。最后张副局长说,这个是重要工作,是政治任务,完不成由你们单位主要领导跟县领导解释。

我问朋友,开会时你在干吗?朋友一边夹花生米一边笑,煽风点火呗。

乡镇副职转任县直副职的组织逻辑

熟悉体制内的朋友会发现,县直副局长大多担任过乡镇副职。

乡镇干部转任县直干部,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随着干部结构调整,乡镇副职晋升淘汰后要进行安置;二是乡镇干部有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三是回城任职是对辛苦多年的乡镇干部的最大慰藉。

干部晋升,遵循冯军旗教授提出的政-党螺旋晋升模型,即先成为副镇长,再成为党委委员,之后担任党委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在晋升过程中,不断有干部因为能力、背景、后浪等原因淘汰出局。而这些被淘汰的干部,大多数成为县局副职。不是副局长不值钱,恰恰相反,这说明副局长是仅次于正科级干部的关键副科。

乡镇副职有多年分管组站工作经验,他们在负责分管工作过程中对大部分县直局机关业务都能初窥门径。比如我,在副镇长期间曾经分管过财政、民政、扶贫、应急、三资等工作,对于这些局机关的业务,也算略知一二。更关键的是,他们在长期基层工作中,培养出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为干部的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遗憾的是,大部分乡镇干部在成为副局长后,首先考虑的是找到乡镇痛点,吃定乡镇。

一次业务培训,某副书记大倒苦水,吐槽县直部门的官僚主义和不作为。我说,那你以后回城了可别跟他们一样。他冷笑,我回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收拾乡镇。

我恨县直,所以我想逃离乡镇;我成为县直领导,我会先拿捏乡镇。

这种奇怪的逻辑,我们称之为屁股决定脑袋。

换位思考,我依然不理解张副局长

我希望我的文章尽量客观。

换位思考之下,我能理解绝大部分县直干部的想法。

有个朋友就回城任职事宜找我咨询,我推荐他去某某委。他不屑一顾地说,一群指挥不动别人还不担当的人,我才不去那破地方后来朋友担任该委员会副职,再后来他请我喝酒,他说,不担当真香。

我们鄙视和唾弃那些拿捏我们的干部,但我们在走到他们的位置后,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奈,大部分会做出一样的决定。

道理也很简单:单位变了,椅子变了,立场就变了。既然是交通局副局长,就要为交通口的兄弟说话,就要把责任压到乡镇,就要让自己人少干活、少担当、少吃处分。

这些道理,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说得很清楚。

但张副局长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成为县直干部之后,他没有一丝对过去的怀念和怜悯;在安排工作时,他本身都没搞懂业务,连甩锅都没个靠谱的理由;他在安排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时,连个让人信服的说法都没有。

但凡他把当年解决群众问题的态度用到这些昔日的同僚身上,那天的会议也会开得更顺畅。

我问朋友,如果你回城后到张副局长的位置,这个会你怎么开?

他说,这都是没办法的事,先讲政策说明自己无可奈何,再讲感情请大家互相体谅,之后提要求解决乡镇问题,最后请大家吃饭。

我说,那你能当个合格的副局长了。

他问,那我什么时候能当副局长呢?

我端起杯子说,来,喝酒。

对了,今天的故事都是编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梦溪水谈
读书,调研,倾听,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