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镇长来说,机关开资是最不重要的事

文摘   2025-01-10 07:48   辽宁  

昨天,收到热心网友私信,说他们镇已经两个月没开工资了,可最近镇里举办大型文体活动,不仅花了好几万,而且机关干部齐上阵,场面那叫一个热烈。

我问网友,是不是你们县领导有要求,各乡镇广泛举办某某活动?网友点头称是。

其实,这涉及一个问题:体制内,领导干部应该对谁负责。

今天这篇文章,就从这件怪事讲起。

「三保」,政府运行之根本

2024年,很多地区已经花光了之前的积蓄。不管是分灶吃饭还是统筹分配,县财政这条「大河」已经河枯海干,乡镇这条「小溪」自然跟着山穷水尽。

有些乡镇步履维艰,唯一的指望是2025年转移支付赶紧拨付到位,让机关干部过个好年。好消息是,2025年转移支付已经算出来了;坏消息是,县乡两级除了拿到一张「欠条」,没有一分钱。

「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这是基层政府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说直白点,一个乡镇政府只有实现「三保」,才有资格谈为人民服务。

在群众的眼中,乡镇政府是个没用的摆设;但实际上,基层停摆会导致政令停滞,惠民政策悬空。没钱开资,会影响政府效能;而没钱保基本民生,则会激起社会矛盾。

对于一个良性运转的政府来说,专项资金用来做该做的事,本级财政赚的钱用来维持「三保」;对于一个非良性运转的政府来说,任何资金都可以占用,以保持基本运转。

所以才会有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乙方项目无法结算等情况发生。

这些虽然是问题,但属于能解决的问题。

一则网友分享的基层故事

另一位网友联系我,分享他在担任镇长期间发生的故事。

某年年终岁末,该县要求全县上下营造浓厚节日氛围,鼓励各单位搞灯光秀、年货大集、文艺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春节活动。各乡街八仙过海,有的街道利用人流优势,开展书法家送对联活动;有的乡镇投资十几万元在广场搭建舞台,安装彩灯,制作冰雕等。县融媒体开设专栏不间断地采访宣传,镇领导和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镇长同志是个例外,他拿起计算器按半天。结论是,乡镇少则投入5万元,多的投入10多万元,这够自己乡镇半个月工资了,不划算。于是他和分管文化副镇长开始研究花小钱办大事。最后他找婚庆公司搭个台子,又找老干部写了对联福字,某宝买的小灯笼,做了个「网红打卡点」应付了事。

这件事的结果是,分管副县长多次次在各类会议上点名表扬某高投资乡镇,说活动搞得好,老百姓认可度高,网上视频几十万点击。同时,副县长也不止一次不点名批评,说某些乡镇领导站位不够,不知道什么工作是重点,连群众过节这样的大事都不重视。

镇长同志跟吐槽:他记得同僚在经验交流中说,在镇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挤出近20万元用于营造节日氛围。他也记得该镇副镇长私下说,我们这个月工资还没开,食堂连肉都见不到了,稍微去晚一点抢不到饭。

半年后的干部调整,被表扬的镇长同志提拔为镇党委书记。

「三保」外,才是前途命运

体制内的领导总强调一个词——站位。

我觉得站位是指:一名领导干部,要清楚工作的主次,要把握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乡镇主官来说,赚钱养家很重要,但赚钱并不是最重要工作。

最关心乡镇长赚钱能力的是县长,因为全县财税指标是由各乡镇一点一点聚沙成塔累积而成;另一个关心财税的群体是乡镇干部,因为这涉及他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但是,县长除了关心财税外,还关心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各副县长还关心人居环境、环保督察、市政建设、耕地保护等,每项工作都可能在某个特殊节点成为核心工作。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更高位的一号领导,关心的内容又远在财税之上。

对于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而言,态度远比能力重要。

态度并不是说表决心、喊口号、溜须拍马屁。能力也不是简单的敢干事,能干事。态度是围绕中心工作干工作,优先处理上级领导最重视的任务。能力则是在态度基础之上,如何把中心工作做好。

如果连态度都没有,也没什么资格谈能力。

我这个人有强迫症,标题尽量凑满18个字,所以有时标题会失之偏颇。

其实,这篇文章的标题应该是《对于部分乡镇主官来说,有些事情远比开资重要》。

毕竟,我也见过低下头赚钱,关起门过日子,不在乎领导评价不在乎绩效排名的干部。毕竟,外表如何光鲜亮丽,能吃饱穿暖才是为政根本。

一名合格的干部,对上要讲站位,讲服从;对下要讲稳定,讲民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上班!

梦溪水谈
读书,调研,倾听,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