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分局,多少有那么点一言难尽

文摘   2024-11-18 07:48   辽宁  

上次介绍垂直管理部门时,一则关于生态环境分局的评论引起了大量网友共鸣。有网友评论说:环保基层执法,牛马中的牛马。

话虽有些夸张,但确实说明了这个省垂部门基层分局的现状。

今天这篇文章,力所能及地讲讲生态环境分局。为行文方便,本文依旧称其为环保(分)局。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有帮助,不胜荣幸。

生态环境局的前生今世

原环保局,全名为环境保护局,是政府组成部门。主要工作是落实国家环保方针、政策和法规,对重点领域进行污染防治规划和监督等。彼时的环保局,钱多(经费足),事少(保护为主),离家近(几乎不下乡),是很多回城乡镇党委书记竞争的好地方。

2016年,国家印发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8年3月,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组建,过去的县环保局变为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入新时代

生态环境局把环保部门全部职责和其他六个部门相关的职责整合到一起,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

至此,环保局从过去的钱多、事少、离家近的清闲部门,变成了钱不好花,经常加班,下乡执法的牛马单位。

新环保局上管天(大气污染),下管地(土壤污染),中间管着河流(污水污染)和空气(粉尘污染),跟宇宙局比也不遑多让。

垂直管理的逻辑和境遇

环保部门从地方管理变成垂直管理,原因有两点:一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目标冲突;二是环保工作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

对上级政府来说,重视环境质量,深入践行绿水青山是目光放远的百年大计;对地方政府来说,把重点放在抓招商上项目,不断拉高经济指标才是真正的「政绩」。

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地方领导说着不要带污染的GDP,实际上他们并不在乎环保政策规定。上下级间的激励不相容,导致政策推行不力,环境质量恶化。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中央逐步形成了一套高科技的检测办法,最大程度防止了环保数据造假。

为了确保中央意图落实到基层,国家环保部门开始权力上收。省级以下环保机构调整为以省环保厅垂直领导为主,县环保局调整为市局的派出分局(正科级),由市局直接管理,领导班子由市局任免。

但是,环保局与其他中垂省垂部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分局工作根本离不开县直部门的配合,特别要依托乡镇政府的属地监管。

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一些地区环保分局并没有实现工资垂直。

一个由本地人组成,和本地部门关系密切,拿着本地工资的市直部门,多少有点尴尬。

生态环境工作压力山大

北方的十一月,基层干部一定知道环保部门在抓什么。没错,就是那个年年被骂,年年还管;年年热议,年年不改的禁烧秸秆。

我说不清焚烧秸秆和大气污染的关系,我只知道市局会定期通报乡镇疑似火点。环保执法队和基层干部要在收到火点信息两小时内到现场核实,写情况说明,并可能被追责问责。最累的肯定是乡镇干部,但不足5人的环保执法队负责全县工作,也谈不上清闲。

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全面启动,由省部级领导带队的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奔赴8省,开展督察。而就在本月的14日,第三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了3起生态破坏典型案例。长江干支流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设,矿山无序开发、违法侵占林地等案例触目惊心。通过案例,可以看出环保工作的覆盖范围之广。

大气粉尘、畜禽粪便、水质超标、乱扔垃圾、盗采盗伐……你以为环保督察只管绿水青山,真正的环保督察会让地方政府把所有问题线索写明原因,拿出措施,限时整改。在北县,因为巡视巡察而被处理的干部屈指可数,但因为环保问题被问责的干部多达7人。

对了,环保分局可以称得上人丁稀少。垂管之前北县环保局是1正2副5科员,另有执法队成员若干;垂管之后1正1副,有编无人。局里仅剩的4个执法队成员要负责17个乡镇的环保执法,去年新招的公务员还没来得及报到就被市局截胡了。

公平起见,文章最后谈谈环保分局的优点。

环保分局是市局派驻机构,人事关系由市局负责,所以分局的同志可以直接内部交流到市局其他科室任职。同时,由于分局跟地方关系密切地方干部也可以通过转任成为环保干部。

至此,聪明的读者已经明白了:县直公务员先调到分局工作,再通过内部调整到市局上班,即可完成从县直公务员到市直公务员的转变。

但是,如此操作需要强大的关系和能量。所以,四舍五入可以认为环保分局没有优点。

非要做个比较的话,我觉得略强于某中垂部门,总体逊于普通县直部门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上班。

梦溪水谈
读书,调研,倾听,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