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县委办,有读者留言让我讲讲政府办。之所以迟迟未动笔,是觉得两办工作相似度较高,无从下笔。
不过既然挖了坑,那就要对读者负责。
今天这篇文章,讲讲政府办和县委办的差别。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有帮助,不胜荣幸。
两办机构设置的区别
两办的职能定位基本一致,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效发挥统筹协调、参谋助手、督促检查、服务保障等职能作用。根本任务是服务县政府领导。
政府办是正科级单位,一般设正科级主任1名,副科级副主任3~4名。有人说县委办主任是常委(部分地区),政府办主任是正科,所以委办要比政办高半级。这个说法有误,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其常委职务是副处级,办公室主任职务则是正科级。
一般来说,政府办编制和科室数量均要多于县委办。因为政府办除了服务领导外,还要负责整个政府系统的后勤保障。比如机关食堂管理,政府大院设施,公务接待和公车使用等。所以除了综合、文秘、行政等工作外,还有老干办、接待办、采购办等部门。
县政府一般设5名以上副县长,所以要求的联络员数量也远高于县委办。但是,除县长、常务副县长外,其他县领导联络员含金量相对较低。特别是挂职副县长联络员,一般属于挂名兼职。
笔杆子之争与晋升空间
我敢打赌,全国大多数地区,委办和政办都属于面和心不和,互相瞧不起的状态。楼上的笑话楼下的不讲规矩,楼下的嘲讽楼上的不懂业务。
在上篇文章中,有网友说委办材料比政办好写,结果留言吵成一锅粥。说委办只负责材料汇总确实失之偏颇,毕竟作为县内第一办,一般部门报送材料还真看不上;但说政办材料站位和理论不足也过于片面,因为政府第一办本身职能是行政管理。
务虚文章比务实文章难写,但谁家更擅长「雕花」,要看大领导的文稿要求,以及综合科掌门人水平。
关于晋升,依然要放出那张已经被我用包浆的,冯军旗教授在中县时的统计表。
另外一组比对数据是:北县近40名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中,曾在县委办任职的有7人,曾在政府办任职的有6人。而乡街副职中,政办干部则明显多于委办。
政府办编制多、领导多、中层岗位多、联络员多。县长、常务副县长联络员一般能接任副主任,而其他副县长虽然能量有限,但安排自己人担任副镇长难度不大。
政府办主任下一步的可能性比较多,履历丰满的有可能提拔副县长,年轻的有可能下担任乡镇党委书记,还有的可能交流到县局任局长。
总结来说,政府办培养副科级干部更有优势,但后劲相对不足,长期竞争力有限。
夙兴夜寐和为领导代言
不同于县委办的全员忙碌,政府办呈两极分化状态。
一部分如行政科、老干科、采购科等,几乎都能准时下班,业务量比普通局机关还低。而另一部分,综合科、文秘科,特别是办公室主任和县长联络员,其工作量恐怕要比县委办的同僚还大。
作为正县级二号领导,县长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县委决策,另一方面要在指标、项目、民生方面拿出成绩。一位心系群众的县长,一位热衷仕途的领导,一位高度站位的干部,绝对不可能是早八晚五的工作节奏。
每天晚上工作到10点,周末最少一天无休,这才是县长的常态。而作为首席秘书的政办主任,作为组织钦定的联络员,作为服务县长的关键科室(综合、文秘),其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办主任的是领导的亲信,要么在领导晋升之前解决个人前程,要么在新领导上任后主动请辞求个体面。
所以,领导身边人也许没有交通、城建等部门的实权,但他们却句句都能帮人,也句句都能害人。政府办干部最大的倚仗,就是可以为领导代言。政办领导,几大科长,联络员们,他们很多时候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身后的单位,单位身后的县长。
他们习惯了彬彬有礼,讲话客气,张嘴就是领导等尊称,但他们并没有把大多数的外单位干部当回事。
今天的标题,多少有点吸睛的意味,不过政府办跟县委办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差距。如果说政府办是天下第一办,那县委办公室是「天」。
政府办绝对是个足够好,足够大的平台。提拔有空间,躺平有安排,工作没责任,说话说上句。借用一句小品《卖拐》里经典台词,这还要啥自行车啊。
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纪委,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职责不同,定位不同,各有优劣。
要我说,去行政科管食堂才是最好的差事。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