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直整治形式主义,基层依然减负困难

文摘   2024-12-25 07:49   辽宁  

有网友问:中央下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下文简称《若干规定》)。现在看,有的取得一定成果,有的还在「纸上雕花」,减负工作何时能落实到位?

客观地说,文件下发了5个月,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确实有所缓解。但要根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今天这篇文章,讲讲整治形式主义那些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高见,欢迎交流。

《若干规定》讲了些什么?

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查到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若干规定》答记者问相关报道报道。

一言蔽之,《若干规定》共7个部分,21条具体规定。一是精简文件,重点是严控文件数量;二是精简会议,重点是严控会议数量;三是规范督查考核,重点是严控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总量;四是规范借调干部,重点是不向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五是规范政务应用程序,重点是严格政务应用建设管理、防止功能异化;六是明晰基层权责,重点是完善权责清单,规范挂牌和证明事项;七是规范创建示范活动,重点是在基层不搞达标活动。

7个方面定位精准,都是基层干部敢怒不敢言,每天在背地里吐槽的实在问题。7个方面基本实现了基层形式主义问题全覆盖。

7个方面表现不一,轻重缓急不一,造成影响不一,整改难度不一。

基层苦形式主义久矣。

整治基层形式主义现状

1.被隐蔽化的文山会海

文山会海是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浪费基层干部精力的罪魁祸首。

从数据上看,各级政府的文件和会议都在逐年减少,但真实情况或许并不喜人。比如,有的县直部门发文不用文号,通知不带红头,这样的文件不被录入公文系统;会议也是,没有正式通知没有会议纪要,当然就不算正式会议了。文没少发,会没少开,但数据得到了「精简」。

精简办文办会为什么难以操作?因为文件和会议是体制内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也许不够高效,但绝对有用。比如,贾镇要开展禁烧秸秆工作,副镇长在群里发通知和开会安排部署,效果肯定不一样。但是,干工作不能光靠传达,领导干部要下基层,要到村里,要到田间地头。

2.不断优化的绩效考核

督查、检查、考核,是上级部门确保基层牛马能够认真工作,专门准备的三把利刃。督查是为了监督工作是否开展,检查是为了验证工作取得成果,考核则是将工作量化成分数,再用分数反映各乡镇排名以及奖金。

将此项工作列入年末绩效考核,基层干部一定对这句话深恶痛绝。

北县的「钦差大臣」依然下乡督查,但更多是「四不两直」的方式,尽量不折腾基层。最难能可贵的是,今年县对乡镇绩效考核指标改成了百分制,所有指标全部以结果为导向。取消了档案完善齐全、经费保障充足、材料报送及时等主观评价。终于可以不看局长们的脸色了。

3.反反复复的违规借调

违规借调基层干部,是最容易整改也最容易反弹的问题。

早在今年上半年,各省就陆续启动了排查工作,要求用人单位限期清退不合规借调。但是,躲过风头后,原本被清退人员又陆续回到了省市单位。

一位网友跟我说,当地组织部门把借调干部遣返回乡镇一段时间后,又让他们回到县局继续当苦力。部领导说,你虽然在局里,但是做的都是乡镇工作,换个地方办公而已,怎么能叫借调呢。不办理手续也不算借调,那叫打黑工。

4.基本规范的政务程序和创建活动

曾经,各省、各市都醉心于开发出一款奇葩app。比如,口罩期间很多地市强制要求居民下载本市app用以出示健康码。有趣的是,很多app要先跳转到省级app才能激活功能,突出一个脱裤子放屁。

下载量、注册量、关注数,领导把这些当作了政绩指标。最夸张时,我被迫关注了20多个北县党政部门公众号。

今年,带有任务性质的下载、点赞,以及基层达标活动几乎消失 。

5.任重道远的放权赋能

有个词叫小马拉大车,说的是上级部门无休止给基层增加负担,原本就人财不足的基层不堪重负,步履蹒跚。小马拉大车问题的根源在于属地责任。属地责任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基层并不需要放权赋能,贾镇42名机关干部要对接32个政府部门和若干个党群部门,缺的是人手而不是职能。基层真正需要的是明晰权责清单,该谁的工作谁去做,不要一句属地责任把一切都丢到乡镇。

「摘牌子」则是用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的典型。社会工作部到基层检查工作,要求镇村两级不得悬挂不符合规定的牌子。可摘掉牌子并不等于摘掉工作,结果是工作一样没少,还要花时间去应付检查,还给群众带来了麻烦(找不到部门)。

文章的最后,分享一个网友留给我的故事。

某县针对近期基层减负工作要求,结合年底XX迎检的形势,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发布关于加班的工作动态和朋友圈。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果然,消灭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问题藏起来。

显然,产生式主义的根源不在基层,解决形式主义的抓手也不在基层。

真抓、真看、真落实,力戒官僚主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切实做好减负工作。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上班!

梦溪水谈
读书,调研,倾听,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