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朋友问:大为,组织部到乡镇开展无任用调研,要跟班子成员单独谈话。我刚当副职没经验,能帮帮我吗?
我笑了,作为一个老组工、老乡镇,这个问题我还挺擅长的。
今天这篇文章,讲讲传说中的无任用调研/考察。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有帮助,不胜荣幸。
无任用调研的目的和流程
在解释无任用调研之前,先讲讲组织部的工作职能。组织部是本级党委下设,负责人事、党建方面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是党委在组织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
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被称为组织部三驾马车。而干部工作,是重中之重。
按照规定,组织部门每半年或一年至少开展一次无任用调研。调研目的包括了解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情况,了解县管干部担当作为情况,了解本单位优秀年轻干部情况等。
无任用调研一般由副部长带队,两到三人一组。被调研单位要准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总结,要对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优秀年轻干部(35周岁以下,全日制本科以上)实现谈话全覆盖。
谈话内容,主要是了解班子成员履职情况。一场严肃认真的调研谈话,被谈话人要对班子成员进行打分排名,要指出一个以上能力不足、建议交流的干部。
强调「无任用」,是因为调研流程与考察干部类似,怕不了解情况的干部以讹传讹,影响班子稳定。
无任用调研,有用吗?
从宏观上讲,站位上讲,原则上讲,无任用调研是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关键抓手。
从实际来看,功利地说,我认为可以把无任用调研中的某个字抠掉。
原因有四个:一是谈话时副职和中层大多遮遮掩掩,达不到真实了解干部意图;二是谈话中十个干部一百个心眼,有互相拆台的,有趁机提诉求的,几乎没啥借鉴意义;三是干部选用是复杂工程,需要考虑能力、结构、关系、匹配性等多种因素;四是干部的选用从过去的组织部一言堂,变成了县委书记主导,五人小组分蛋糕的新格局。
虽然无任用调研形式大于意义,但并不意味着干部可以在无任用调研时畅所欲言。因为,谈话逻辑本身是对自身能力的认定,能把话谈明白说明干部素质合格。
调研中,组织部会把谈话精力放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身上。他们会要求主要领导真诚、热烈地去讨论、评判干部。主要领导也可以趁机提出人事建议。哪位同志积极作为,建议提拔;哪位同志尸位素餐,建议调整等。
说了不一定有用,但不说肯定没用。如果来调研的是分管干部工作副部长,多说几句终归是好的。
万一有用呢。
无任用调研应该怎么谈?
1.非主要领导要谨慎发言。原则上,纪委、巡察、组织谈话都要替被谈话人保密,但实际上最不可信的就是组织谈话。某个干部被针对,某个干部批评他人,某个干部期期艾艾,都会被他们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要因为意气用事而过分攻击他人,就算公报私仇,无任用调研也不是最好的场合,因为很难起到预期效果。
2.抓住争取个人利益机会。按照规定,单位主要领导可以向分管副部长和常委部长汇报干部动态,也就是常说的推荐干部。副职干部不允许直接到组织部提个人诉求,但无任用调研是例外。很多干部会利用调研谈话跟组织倒苦水,有的想退出领导岗位,有的想调整乡镇,还有的想回县直工作。还是那句话,说了不一定用,但不说肯定没用。
3.学会打太极和春秋笔法。无任用调研的节奏由带队领导掌握,我见过在群团部门抽烟喝茶侃大山的,我也见过在乡镇要求必须提出问题的。
在其他乡镇当副职时,我经历过一次强势谈话。部领导要求我对班子成员逐一点评,并分成好中差三档。我把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副书记排到了「好」的位置。副部长打断我问,你这么排不是糊弄我吗?我说,组织给他们这个职务本身就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他们有了这个位置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职务越高,能力越强。
翻看清代官员三年考绩评语会发现,上级对下级的评语左右不过是才情敏练,精详慎重;精敏强干,办事干练;沉稳持重,办事敏练;才情明练,办事实心等。在评语中,谨慎,小心,勤勉成为最突出的品德。时至今日,这些词语不过是换成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方法,工作有激情等等。提到其他领导优点时,建议加上具体案例。
组织部好这口。
我从不鼓励年轻干部们学无所谓的人情世故。
我也希望每个人都一腔热血,仗义执言。
但我也认为,要在讲原则的场合讲原则,在讲大局的环境讲大局。
而有些其他场合,别让自己陷入被动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