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大勇的二伯伯沈钧儒

文摘   2025-01-13 00:01   西班牙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们




大爱大勇的二伯伯沈钧儒

美国 沈宁



沈钧儒先生是我的堂伯父﹐我们从小至今﹐一直叫他二伯伯。二伯伯生前曾经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名列国家领导人。但在我们家里﹐大家尊敬他﹐爱戴他﹐却并非因为他拥有如此头衔和职务﹐而是因为他继承了浙江嘉兴沈家门风﹐成就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大仁大义﹐大爱大勇。


沈钧儒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著名的法学教育家和律师,中国民主同盟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


我有一册沈氏家谱复印件﹐注明是1917年修订。沈钧儒年谱有记载曰﹕秋在京寓编沈氏家谱1112日得一女。因正在编撰家谱﹐遂名谱。《沈氏家谱沈钧儒条注﹕女一谱,小名又菊,民国六年丁巳九月二十八日子时生。此条铅印在册﹐1917年之后很多人名﹐包括我的父亲(1919年生)﹐都是毛笔补记到家谱上去的了。这样对照﹐便可推断﹐这本1917年编印的沈氏家谱﹐乃二伯伯亲手校撰。以二伯伯的学识人品和律师身份﹐此家谱所录各项﹐当属实无疑。



中国古制﹐五服一家。依照这本沈氏家谱﹐我的五世太祖沈濂公有三子﹐玮宝、璋宝、瑜宝﹐是我曾祖一辈﹐族人称老三房。二伯伯是长房玮宝后代﹐我父亲则是小房瑜宝之孙。至我祖父那辈﹐家谱记录弟兄十五人﹐我祖父又是排行老末。到我父亲儒字辈﹐男儿二十四﹐我父亲排行二十三。根据年龄﹐二伯伯排行二﹐人称二哥﹐我们称二伯伯。至于我这言字一辈﹐不止数十﹐几乎无法排行﹐我的名当为。我的下代人字辈﹐更加难以计数﹐且已出五服﹐须另行记录了。


在这样的一个大家族﹐兄弟姊妹﹐年龄悬殊﹐大房出年长的小辈﹐小房出年幼的长辈﹐是常有的事。二伯伯生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比我祖父还年长11岁。我祖父生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二伯伯在上海做了大律师﹐闻名全国﹐跟鲁迅宋庆龄来往亲密﹐共商国是﹐每次回故乡﹐仍要到我家探望我祖父﹐而且每来必行大礼﹐向八叔请安﹐常慌祖父还礼不迭﹐结果两人倒地对拜。


我从小听父亲讲﹐祖父祖母在嘉兴乡间,教书为生,家境不好。父亲初中毕业,只能念杭州师范,不交学费,还管饭。父亲每学期末,拿了优等成绩单,给二伯伯看。二伯伯高兴,给父亲一些零用杂费。后来父亲考入上海暨南大学,还一直靠着二伯伯资助。抗战期间,父亲转入重庆中央大学英文系﹐仍常去看望二伯伯。1945年叔羊三哥结婚﹐二伯伯办婚礼﹐很多名人出席﹐贺幛上签名者有于右任董必武周恩来林彪陶行知茅盾等等﹐以及一众沈家亲属﹐包括我的父亲。


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汪精卫在庐山牯岭召开抗日战略会议,邀请全国知识界名人﹐会商救国大计。蒋梦麟、张伯苓、梅贻琦、胡适、傅斯年、罗文干、黄炎培、梁漱溟、晏阳初、张君励等都应邀。还有中共代表周恩来、林祖涵、秦邦宪三位。二伯伯和我的外祖父陶希圣先生﹐也都出席了会议。


牯岭会上﹐因为政见不合,二伯伯和我外祖父经常争执。一次散会,两人同桌吃饭。二伯伯说:庚子年八国联军时候,尊大人由北京到西安﹐我和他是莫逆之交。外祖父年岁比二伯伯小得多﹐恭恭敬敬回答:沈先生后来到开封赴北闱,寄居舍下。我叫您沈大叔,您教我八段锦。那时我只有三四岁,如今还记得。二伯伯说:以后希望你我客气点。外祖父说:世交是世交,辩论还是辩论,才是民主。二伯伯说:那又何必。这段对话﹐外祖父记录在他的回忆录里﹐教后辈永远记得世交情谊。

民盟二大代表合影(局部)

沈钧儒参会袋


重庆时期﹐我的外祖父被任命为委员长侍从室二第五组组长﹐做了蒋介石的文胆﹐主持国民党文宣。而二伯伯主持民盟﹐支持中共﹐成为中国政治的重量级人物。两人立场仍旧不同﹐政见继续针锋相对。但是没有想到﹐二伯伯的堂弟沈苏儒和外祖父的女儿陶琴熏﹐在重庆中央大学英文系同班读书﹐双双坠入爱河。


1945年﹐父亲大学毕业﹐二伯伯介绍他到美国新闻处求职。当时美国新闻处英文部主任是金仲华﹐中文部主任是刘尊祺﹐都是中国文化名人﹐也都是二伯伯的朋友。他们录用了父亲。工作如意﹐薪水丰厚﹐父亲母亲郑重订婚。二伯伯代表男方家长﹐外祖父作为女方父母﹐双双出席﹐把酒言欢﹐世交姻联﹐格外亲密。他们还不仅只是私下里吃顿饭而已﹐第二天《中央日报》刊出这则订婚消息﹐陶希圣沈钧儒两个名字﹐白纸黑字﹐并列一起。这样的事情﹐对于后来六十年把阶级立场看得重过生命﹐习惯政治斗争你死我活的中国人来说﹐恐怕难以想象。而二伯伯和外祖父那代人﹐保持着中华文化的仁义传统和家族亲情﹐能够突破壁垒森严的政治分界﹐实在是今人无法望其项背的。


19495月﹐外祖父跟随蒋介石﹐远走台湾。父亲坚决留在上海﹐迎接中共。母亲表示跟父亲厮守﹐生死不移。解放军进入上海后﹐封闭《新闻报》﹐遣返人员。父亲立刻失业﹐全家大小﹐无以为继﹐惶恐之中﹐写信请求二伯伯帮忙。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伯伯当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位高权重。


我保存着二伯伯的两封亲笔信﹐一封写给我的父亲﹐告诉他已去信金仲华和恽逸群二位。结果恽逸群接见了父亲﹐并分配他到金仲华任主持的《上海新闻》工作。我也保存着当时恽逸群写给父亲的一个通知﹐呼应了二伯伯的介绍信。


我保存的二伯伯另一封亲笔信﹐是写给当时上海民主妇联负责人韩学章的。母亲当时在上海找工作﹐需要一份政治担保﹐也请求二伯伯帮忙。当时我的外祖父已被中共中央宣布为国民党43名大战犯之一﹐给战犯陶希圣的女儿作书面政治保证﹐担着很大的风险。二伯伯接到母亲的信﹐正值出国访问前一天﹐他完全可以放下此事﹐多观望观望﹐等回国之后再说。但是二伯伯急人之所急﹐怕耽误母亲求职的机会﹐当天落笔﹐别无旁顾﹐为我母亲做出政治保证﹐实可谓大爱大勇。


在北京十年间﹐每逢元旦﹐我们就到东总布胡同﹐给二伯伯作寿,祖母从来不去。后来一次﹐二伯伯派车接祖母去他家谈天﹐祖母带我去了。路上祖母对我讲﹕她辈份比衡山高,年纪比他小,又是平民百姓,元旦去他家,他怎样办法。人家给他拜寿,他倒服侍婶娘,哪里好意思。沈家虽然累世为官,但从不会奉迎拍马,仰人鼻息。如果不是衡山厚道,大家敬重他。他官再大,我们也不会去巴结。衡山单独请她去,一家人自己讲讲话,也是他心诚,尽孝道。


我听祖母好大的口气,很觉惊奇。到了二伯伯家﹐长髯老人迎出门﹐双手扶住祖母,连声说:八婶娘,侄儿本当去看八婶娘,却累八婶娘跑来这里,实在难为情。他们谈了大半天﹐无非家人典故旧事﹐二伯伯还敬了茶﹐上了小点心。回家路上﹐祖母感叹一句:衡山到底还是我们嘉兴沈家门里的人﹗好像那是她对二伯伯的最高赞语,全不把他的官职名气、荣华富贵看在眼里。


二伯伯去世﹐在中山公园公祭﹐我们十几岁的孩子﹐分了几个小组﹐轮换站在棺木前守灵。出殡的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父亲母亲和我﹐垂头走在旁边。现在五十年过去﹐我自己也逾耳顺之年。回首默想﹐二伯伯何以能够一生站立社会峰巅﹐被中国人民尊敬爱戴﹖何以能够担当挽救民族存亡之重任﹐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何以能够以古稀之年﹐连任国家领导人十余载﹖实在只因一条﹐那就是他承继着中华文化的传统﹐保持了祖宗训示的做人本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坦荡正直﹐大仁大议﹐大爱大勇。


这是二伯伯用自己生命所展示的人格力量﹐这是二伯伯留给代代世人的精神遗产﹐这是二伯伯传给沈家后辈的万载家训﹐我们永远不敢忘记。

沈钧儒历史资料陈列馆

沈钧儒历史资料陈列馆



 作者/ 沈宁



沈宁,美籍华裔作家,蒋介石文胆陶希圣外孙,七君子首领沈钧儒堂侄,著名翻译家沈苏儒之子。南京出生,上海长大,北京读书,陕北插队。西北大学77级毕业,毕业后任职陕西省电视台电视剧部。1983年赴美留学,获衣阿华大学硕士、教育学院博士班深造。历任大学助教、中学老师、小学校长等。业余写作,著述甚丰,出版书籍17部。




后秀州公子沈宁
沈宁:蒋介石文胆陶希圣外孙,七君子之首沈钧儒堂侄。西北大学中文系七七级毕业,八三年赴美自费留学,美国艾奥华大学硕士,历任美国学校教师,美国之音新闻主播,美国联邦空军军官学校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