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们
不屈的美国人
沈宁
美国自己的土地发生“九·一一”灾难,数千人生命丧失,纽约两座巨形建筑被毁,航空工业遭受重创,美国经济面临雪上加霜的打击。这个时候,我没有听到多少国家站出来,问美国人民:你们需要什么帮助?我没有见到世界上多少地方伸出援助之手,募集物资,运往美国。
这个世界,所有民族接受美国人民的援助都受之坦然,有几次因为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减少对国际的援助,联合国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还慷慨激昂地责备美国,要求美国人民不得减少对外援助。可是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会想到,有时候也该援助美国人民。好像美国人民的灾难,永远只能由美国人民自己来承受,美国人民面临的难关,永远只能由美国人民自己来渡过。然而美国人民对此毫无怨言,他们从来没有指望过接受任何他人的帮助,他们慷慨地帮助别人,完全是出于慈爱之心,从来没有想过要得到回报。美国人民每当面临艰难的时候,都是自己咬紧牙关,渡过难关,这是美国人民的意志和精神。
2007年美国南部发生卡特莉娜飓风灾,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新奥尔良市遭到严重摧毁,美国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国际援助,全部由美国人民自己解囊,重建预算为1000亿美元,我没有听到过美国人一句怨言。
2008年夏天,美国南部又连续遭受2场飓风灾,紧接着飓风嘉斯蒂佛、艾克飓风横扫美国得克萨斯州海岸,一星期之内一百万人被疏散,受灾最重的嘉尔维斯通市,全城被夷为平地,四万五千名居民流离失所。可是这个世界上,谁也没有提出对美国进行丝毫援助,欧亚强国英法德日都无表示,二等国家更是无动于衷,或许有些国家的人还在幸灾乐祸。但美国人都无所谓,他们从来没有期望过任何外人的帮助,无论天灾人祸,美国人民都自己承担,自己克服。
罗斯福总统讲过一句话:我坚信,对美国人民而言,最大的恐惧,是恐惧本身。这是美国人民的一个信念,不论面对多么巨大的困难,不管是二次大战那样的战争,“九·一一”那样的恐怖袭击,海啸或者飓风,或者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他们都从无所畏惧,而且总是骄傲地重新站起来,从废墟上建造起更辉煌的大厦。
美国有个很有名的律师,叫做汤姆·奥尔森。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官司一直打到联邦最高法院,终裁为布什获胜当选总统,那场划时代的官司,就是这个奥尔森律师打赢的。他的妻子芭芭拉·奥尔森,也是一个著名的律师,经常在电视节目上讲解法律,我看过许多次。“九·一一”那天,芭芭拉就在遭劫持去撞击白宫的飞机上。在那个不幸的时刻,她在机上同丈夫通了两次话,此生最后的告别,然后就随着飞机,坠毁在弗吉尼亚的荒地上。
听完爱妻最后一声叹息,放下电话,汤姆·奥尔森关掉电视,枯坐片刻之后,便到联邦司法部去上班。而且他比平时更加忘我地工作,连续几天很少休息,用繁重忙碌来淹没自己难以忍受的悲伤。他说:我坐在家里,看着她的照片,听着她的声音,对我自己,对我的人民,都没有任何好处。我只能去工作,别无选择。
悲剧发生后,纽约警局,纽约救火队,美国人民,一直不停地在现场劳作,非常仔细地清理废墟。早已经不再可能找到生还者了,人们只是在烧焦的灰石中挖刨,搜寻每一块烈士的遗骨,每一丝人的痕迹。几千人被埋在废墟之中,而且早被大火燃烧多日,浓烟冒了十个月仍不能终止。美国人谁也没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继续寻找。每发现一块死难者的尸骨,便用美国国旗覆盖起来,运往医院辨认所属。美国每个州都轮流派出自己的救火队,前往纽约,参加这个巨大的搜寻。科罗拉多州的救火人员,到纽约工作几个月后归来,接受电视台采访,许多高大粗壮的救火队员讲述世贸大厦废墟的所见所闻,讲述纽约人民的英勇不屈,常常忍不住热泪满眶。
这样努力了一年以后,纽约市政府终于决定放弃继续寻找,彻底清扫现场,那些在这里度过无数小时的纽约警察和救火队员们不肯罢手,他们甚至向法庭提出申请,要求法庭允许他们在废墟里寻找下去,直到找全最后一个同胞的最后一块残骸。
可是结局终于来了,我在电视上看到,一片废墟的纽约世贸大厦旧址上,举行了隆重而悲伤的仪式。细雨蒙蒙,秋风萧瑟,下降一半的星条国旗,在风雨中颤抖。几乎纽约市所有的警官和救火队员,都聚集在那仍然冒着烟的废墟边,随着缓慢的美国国歌声,举起右手,向那些仍旧埋葬在瓦砾中没有找到遗骨的战友和无辜百姓敬礼。
我清楚地看到,那些敢于冒着浓烟烈火,毫不犹豫地冲向死亡的勇士们,那些在这片废墟上日夜奋战脱皮掉肉一声不吭的英雄们,此刻流下了他们绝不轻抛的泪水。他们感到悲痛,因为他们失去了许多曾经一同出入火海的战友和许多善良的同胞。他们感到羞愧,因为他们终于没有能够寻找到全部死难战友和同胞们的尸骨。他们感到沉重,因为他们将肩负起那些倒下的战友们的遗愿继续与死神搏斗。那些凝重悲伤的面容,那些好男儿垂落的泪水,那些举在帽檐边的手,那些抖动不已的嘴唇,那一双双紧闭的眼睛,都深深铭刻在我心里,永不能忘却。
一年之后的9月11日晚间黄金时段,美国广播公司播出一个小时特别纪念节目,由美国最著名的女记者芭芭拉·瓦特丝主持,采访“九·一一”死难者们的寡妇和遗腹子。遗腹子是指丈夫去世时寡妻已经怀孕而后出生的孩子。就是说“九·一一”纽约世贸大厦受到攻击,许多男子牺牲时,妻子已怀身孕。孩子出生,永远见不到父亲。
芭芭拉访谈了几个著名的“九·一一”遗孀,看着这些勇敢的美国妻子,听她们震颤的话语,她们瑟瑟滴落的泪珠,我的心不停地紧缩,可是我并没有流泪。直到节目最终,该说的话都说完了,由温柔轻快的音乐伴奏,电视镜头极缓慢地朝前推进。在一大片平坦碧绿的草坪上,一左一右,两列年轻的母亲穿着各种样式浅淡色彩的衣裙,欢笑着。每个母亲怀中拥抱一个不满周岁的婴儿,圆圆的脸柔嫩滋润,大大的眼睛充满稚气,胖胖的臂,胖胖的腿,有的吸指,有的蹬脚。镜头在母亲队列中间穿行,使用变焦,一对一对母子,从虚而实,然后又虚去,如幻似梦,让人心随之抖动,这时我终于泪落满腮。
当时最著名的一个烈士遗孀名叫丽莎·比莫尔,“九·一一”事件发生的时候,她怀着身孕,在电视上出现,挺个大肚子。她的丈夫托德是九三航班上的一个乘客,发现暴徒劫机之后,曾用手机给妻子丽莎打电话,报告事件发生。夫妻两个谈了一阵之后,托德表示他和乘客们商量决定,帮助乘务员与劫机者搏斗,以避免客机撞入人烟密集的城市,造成更大伤亡。丽莎明知那样丈夫必死无疑,可她没有阻止他。话都说完之后,丽莎听见丈夫最后一声吼:我们动手。然后就是一阵搏斗撕打,几秒钟后,那航班坠毁在荒地上。后来断定,劫机者的目标是飞往华盛顿,撞击白宫。
丽莎和托德的这一场对话,成了“九·一一”那段时间里最广为传播和颂扬的大无畏英雄事迹。4个月后,她们的女儿出生了。其后时间里,丽莎怀着混杂了悲痛和喜悦的心情,一边抚育烈士的遗孤,一边到处演讲,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和舍己为人的英雄气概。同时她还写作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做《我们动手:平凡的人,不平凡的勇气》。那场悲剧发生整整一年之后,2002年的9月11日,她乘坐同一家航空公司的同一个航班,在同一个时间,从同一个起点出发,飞往同一个终点。通常情况下,人不免产生恐惧,甚至不敢乘坐任何班机,更何况乘坐一年前曾夺去丈夫生命的那次班机。可是丽莎战胜了自我,登上这趟班机。她说:我必须告诉全世界,我们没有被吓倒。
2002年12月19日,圣诞之前,丹佛国际机场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为一块新建的纪念碑揭幕。纪念碑是为科罗拉多州居民,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九三航班机长杰森·达尔修建的。
纪念碑立在大理石基座上,青铜碑面浮雕一架波音七五七班机,迎向太阳飞行。纪念碑设计者伊特尔说:那架班机象征了达尔和九三航班上所有的英雄们。他们搏斗,把飞机坠毁。他们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他们选择了献出自己的生命。碑文刻着:我如何衡量英雄们的勇敢?我如何用自己的勇气来感谢英雄们?那就是我生活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少一些恐惧。
仪式中达尔机长的夫人姗迪·达尔亲自揭下纪念碑的幕布,她说:建立这个纪念碑使她感到光荣和振奋,她知道达尔机长曾经非常热爱丹佛机场,总是迈着轻快的脚步在这里行走。姗迪又说:九三航班将永远编织在构造成我们国家自由精神的经纬线条之中?丹佛市长威伯先生和夫人,联合航空公司职工,乘客,及许多其他人士,在纪念碑前为死难者们默哀。威伯市长说:我们将永远铭记机组成员和那些乘客,他们曾经英勇搏斗,为了他们的生命,也为了我们大家的生命。威伯市长夫人说:如果恐怖分子得手,就会有更多的人失去生命。这些平常的美国人并不白白牺牲,我们永远记着英雄们。
这座纪念碑立于第二候机厅当中,自动升降梯旁,所有上下联合航空公司班机的旅客和职工,往来之中都将有机会看到这个纪念碑,读到碑文,向英雄们致敬。美国人民没有被恐怖攻击所吓倒,美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没有下降。据华盛顿一家专门研究外国移民问题的研究所报告说,“九·一一”之后移民美国的潮流丝毫未减,反有上涨之势。仅科罗拉多一州统计,这一年内的外国移民总数,占了全州人口增长的45%。
布什总统2002年7月颁发一项行政命令,允许在美国军队中服现役而持有绿卡不足5年的外国移民加入美国籍,以便能更舒畅地为美国服务。于是两三个月后,美国各地便有许多美军官兵加入美国籍。科罗拉多州几个军事基地中,来自36个不同国家的移民现役军人成为美国公民。在卡尔森炮台举行的入籍仪式上,58名移民军人面对美国国旗宣誓入籍,每人手里高举星条小旗,兴奋异常。
一个从非洲来美的移民说:他在本国上大学的时候,为了争取人权,曾与许多学生发动示威游行,政府派出军队镇压,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开枪射击,二百多个学生牺牲,二百多个学生负伤。他自己和许多学生领袖被逮捕入狱,之后他被驱逐出境,到了美国。他说:能够加入美国籍,是我此生最伟大的成功。我的祖国排斥我,而美国尽一切可能帮助我,我在美国找到自己的新家园,现在美国成为我的祖国。他说:我把“九·一一”攻击看做是对我个人的攻击。如果恐怖分子仅仅因为宗教信仰不同,就能够攻击纽约和华盛顿,他们也完全可能攻击我正在读书的教室,攻击我正在乘坐的地铁,攻击我正在飞行的航班。我觉得我必须为保卫自己的生活,保卫美国的自由与世界的和平而做出贡献,所以我加入美国陆军,接受训练,准备为保卫美国而战。
作者/ 沈宁
沈宁,美籍华裔作家,蒋介石文胆陶希圣外孙,七君子首领沈钧儒堂侄,著名翻译家沈苏儒之子。南京出生,上海长大,北京读书,陕北插队。西北大学77级毕业,毕业后任职陕西省电视台电视剧部。1983年赴美留学,获衣阿华大学硕士、教育学院博士班深造。历任大学助教、中学老师、小学校长等。业余写作,著述甚丰,出版书籍1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