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陈遵妫(下)

文摘   2025-01-17 00:02   西班牙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们




姑父陈遵妫(下)

美国 沈宁


鸿雁传书,不过数月,两人已然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姑父等不得了,每日一信或一电报,催梧阿伯动身到贵阳成婚。1941年梧阿伯带了许多陪嫁衣物,动身离沪,前往贵阳。一路颠沛流离,天上日机轰炸,地下土匪出没,所携财物或丢或抢,一空如洗,只留下她一条性命﹐到达贵阳。姑父在贵阳的亲朋戚友,早就听说上海来的新娘子出身高贵,还带了许多珠宝陪嫁,聚集争看。不料新娘子到时,除一身破烂衣服之外,竟是两手空空。


1941
55日﹐他们在贵阳举办婚礼。可是新婚燕尔﹐姑父又要离开﹐去观察一场日食﹐几个月后姑父回到贵阳﹐他的大女儿已经出生3天了。不久﹐姑父带了妻女一家﹐回到昆明﹐会见前妻的子女﹐并且订了一桌酒席﹐庆祝全家欢聚。


姑父带了家人们到达酒店之后﹐发现自己订好的二楼雅座被别人占去﹐酒店老板请求原谅﹐要姑父一家换普通座位。姑父大怒﹐拍桌子叫骂。老板无奈﹐只好答应赔偿预付款﹐另雇了马车﹐把姑父一家送到相隔两条马路的另一家酒店。姑父一家刚刚落座﹐空袭警报响起﹐所有人都只好跟随酒店指引﹐躲进附近的防空洞。日军轰炸过后﹐他们才从防空洞跑出来﹐重新回到桌边吃饭。饭后他们坐马车回家的路上﹐发现姑父订座的第一家酒店﹐被炸成一片废墟﹐断壁残垣上覆盖着雅座的窗帘﹐而那个老板被压在瓦砾下面﹐早已没气了。好险哪﹐幸亏姑父发了一顿脾气﹐被送到另外一家酒店﹐否则……。


昆明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内迁机关越来越多﹐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自然飞涨。1940年姑父去重庆出差﹐行前昆明米价100斤法币80元﹐而同样100斤米在重庆只卖九元四角﹐一个月后姑父回到昆明﹐100斤米已经卖到92元了。可是中央研究院发给员工的薪水﹐是不涨的﹐所以昆明日子实在没法过。很多研究所都迁到四川去了﹐可是天文所因为离不开新建的天文台﹐无法再搬迁﹐只好想别的办法﹐外出兼职。次年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发通知﹐许可员工出外兼职﹐但需写申请报备。


姑父便到西南联大去兼课﹐申请书写道﹕抗战以来﹐物价高涨数百倍﹐而政府给与之薪则仅数倍﹐数年以来﹐全赖借贷卖物为生﹐现已借无可借﹐卖无可卖﹐故拟自9月起另谋兼职以维持﹐然每星期必到所至少三日有半﹐悉心从事天文研究。此法实非得已……


早在1933年﹐姑父根据编写天文年历的时候﹐就演算出﹕1941921日中国将有日全食从新疆入境﹐横贯中国境内8省﹐100多个县市﹐全程长达4000公里。那将是自公元1542年明朝嘉靖年日全食之后﹐四百年来的第一次。全世界天文界对姑父的这一预报﹐都非常重视。中国专门成立了中国日全食观测委员会﹐又特别从美国订购了一架地平仪。1941年初﹐天文所组织了两个观测队﹐一赴西北﹐一赴东南。当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年代﹐日食所经之地﹐大多沦陷﹐很多国家的观测队﹐都因为中日战争而取消﹐所以只有中国观测队﹐能够为世界留存这次日食的详细观测记录﹐责任重大﹐困难重重。


六月份﹐观测队在昆明集合﹐尚未出征﹐先获恶耗。从美国订购的地平仪﹐运输途中﹐在香港码头被日军炸毁﹐再申请经费重新购买﹐已经来不及了﹐只好自己组装设备﹐临时抱佛脚。另外一个难处是观测队经费﹐抗战期间﹐国家困难﹐旅运费用又奇高﹐只靠天文所根本无法负担﹐于是只好向国民政府和中央研究院申请。不料出乎意想﹐经费申请获得批复﹕已定预算超支可以追加﹐观测队乘坐军令部车辆﹐全程免费。这就是说﹐不论前线战事多么严峻﹐国民政府对于科学研究仍旧高度重视﹐对天文观测工作继续全力支持。


观测队从昆明出发﹐一路上风餐露宿﹐躲避空袭﹐走了一个半月﹐才到甘肃。西北偏远地区﹐来这么一个观测队﹐可是大事﹐县长带头﹐夹道欢迎。观测队赶紧上前劝告﹐不要招引日军轰炸呀。县长听得有理﹐赶紧下令﹐不准敲锣打鼓﹐只许张灯结彩﹐然后他派了一队军警﹐守卫观测队驻地。陆军西北步兵学校得知消息﹐立刻送来十匹军马和两名饲养员﹐供观测队使用﹐运人运物。


可是虽然地处偏远﹐还是不能完全躲避战乱。观测队在甘肃的一个多月里﹐日军战机轰炸过很多次。最严重的一次﹐日军飞机3架﹐就在观测队驻地上空盘旋﹐丢下20多枚炸弹﹐到处起火﹐遍地哭声。幸好观测队的装备保护齐全﹐未遭损坏。


1945
年﹐抗战胜利,百业东归,天文研究所重返紫金山。姑父受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代理所长,并出任中国天文学会总秘书长、理事长,国立编译馆天文学名词委员会委员,中国天文学会变星委员会委员,中国日食观测委员会委员,以及《宇宙》杂志主编。国民政府为表彰他在抗战期间公而忘私的丰功伟绩,颁发他一枚胜利勋章。当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只接受中国屈指可数几位天文学家为会员,姑父是其中之一。


也是这个期间﹐姑父收到日本天文学家、京都大学花山天文台台长山本一清教授来信,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委托他主持收集中国古代天文学史料,希望中国天文研究所予以帮助。姑父读信后非常生气,收集中国古代天文史料,为什么要找日本人来做。日本人也太不知羞耻,太不知天高地厚。于是姑父开始收集史料,花两年多时间,编写出《中国天文发达史》,交商务印书馆出版。不幸又逢国共内战激烈,书稿遗失,这部中国天文学史著作终于未能问世。



 作者/ 沈宁



沈宁,美籍华裔作家,蒋介石文胆陶希圣外孙,七君子首领沈钧儒堂侄,著名翻译家沈苏儒之子。南京出生,上海长大,北京读书,陕北插队。西北大学77级毕业,毕业后任职陕西省电视台电视剧部。1983年赴美留学,获衣阿华大学硕士、教育学院博士班深造。历任大学助教、中学老师、小学校长等。业余写作,著述甚丰,出版书籍17部。


后秀州公子沈宁
沈宁:蒋介石文胆陶希圣外孙,七君子之首沈钧儒堂侄。西北大学中文系七七级毕业,八三年赴美自费留学,美国艾奥华大学硕士,历任美国学校教师,美国之音新闻主播,美国联邦空军军官学校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