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房地产的预测,越来越离谱了

文摘   2024-11-26 00:00   中国香港  

最近又出来个专家,说房价2026年见底。

大家好,我是孙少睡,这是我的第227篇房地产文章。

仿佛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人要站出来,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们:"别慌,曙光就在前方!"

这一次,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又给出了最新的判断:房地产销量有望在2026年上半年见底回升,新开工面积则要等到年中才能企稳。听起来似乎还挺靠谱,毕竟人家可是瑞银的首席经济学家啊。

可转念一想,这两年类似的预测还少吗?2025年企稳论、2026年企稳论、2027年企稳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就连声名显赫的高盛,也曾为中国房价立下豪言壮语,结果呢?不还是打脸现场?

所以对于这些五花八门的预测,我的态度一向是:听听就好,别当真。它们充其量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指导不了我们的投资决策。毕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谁又能真正洞见未来?

更何况,在当下这个大起大落的楼市里,两三年的预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政策风向说变就变,房价涨跌跌宕起伏,半年一个大周期已是常态。还记得两年前限购的铁规吗?现在呢,一线城市直接全面取消!曾几何时,新房降价还是developers的忌讳,眼下呢,限价令也早已成为历史。在如此跌宕起伏的市场中,我们还有闲心关注遥远的将来?

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不知何年何月的拐点上,不如踏踏实实地盯住脚下的路。毕竟在风雨飘摇中,平稳前行才是第一要务。至于楼市何时真正见底,时间自有答案。

回顾历史,真正的拐点向来都有迹可循。以2015年至2017年的大涨为例,彼时全国新房待售面积从7.19亿平急剧下降至5.8亿平,库存去化明显;与此同时,土地供应虽然充足,但去库存的大势依然不可逆转。反观如今,新房待售已达7.3亿平,远超2015年峰值;更要命的是,二手房挂牌量更是把当年远远甩在身后。

面对如此巨量的库存,单靠目前的销售节奏,去化无疑是天方夜谭。更何况,居民杠杆率已被上一轮去库存透支殆尽,再想重施故技,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种种迹象表明,这一轮楼市调整的周期注定会更加漫长,波澜也将更加惊心动魄。全面去库存?恐怕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在这个大浪淘沙的时代,楼市终将告别高歌猛进,转而步入精耕细作的阶段。政策的风向标,也将从"全面激励"转向"因城施策"。一些库存相对较小的城市,或许会率先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而那些库存高企的三四线,恐怕只能在调整中继续沉沦。收储商品房、消化闲置地,将成为主基调;而新增供应的缩减,更是板上钉钉的事。只有经历这场阵痛,楼市才能最终走出阴霾,迎来新的生机。

当然,这种结构性的分化,也就注定了房价很难重现所谓的"黄金时代"。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房住不炒"的新时代,稳定发展才是第一要务。比起昙花一现的繁荣,我们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唯有供需平衡,市场才能真正告别泡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亲爱的朋友,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买房从来都不是万能灵药。与其把家当压在一块砖上,不如多关注提升自我、拥抱变化的机会。比起执着于遥不可及的拐点,我们更应该把目光聚焦在此时此刻。因为生活的意义,从来都在脚下,而不是远方。

房价涨也罢,跌也罢,都不应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相信只要坚守本心,保持独立思考的勇气,我们就一定能在纷繁芜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未来从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与其仰望天空,不如脚踏实地。

朋友,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用智慧和汗水开创人生的新篇章。或许有一天回首,你我会惊觉,曾经那些牵肠挂肚的烦恼,早已烟消云散。而那些真正塑造我们的,恰恰是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2024,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但无论前路如何,请相信,守望相助的我们,终会冲出迷雾,再次仰望星空。

共勉。

孙少睡
金钱的“道”和“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