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VS卢梭:政治深处的真相不在于由谁掌权

文摘   2024-10-20 20:30   重庆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他的代表作《悲惨世界》,里面的流浪儿童有两句有意思的歌词:这是伏尔泰的罪过!这是卢梭的罪过!雨果借用流浪儿童的嘴,想表达的意思是,伏尔泰和卢梭应该为法国19世纪的悲惨命运负责。

《悲惨世界》成书于1862年,距离法国大革命过去不到70年。70年间,法国频繁经历屠杀、动乱、战争,而民主共和却遥遥无期,那是法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雨果为什么要伏尔泰和卢梭来负责。这不仅仅是雨果个人持有这样的观点,整个19世纪都认为伏尔泰和卢梭的观念导致了法国大革命,不管人们对这些观念是诅咒还是赞颂。比如法国历史学之父米什莱就写道:当这两个人故去之后,大革命已经在人们头脑的高地中完成了。

历史学家们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又和法国大革命联系在一起,难道他们关系非常亲密,观点非常一致吗。事实上,伏尔泰与卢梭是冤家对头,互相仇视、互相攻击、至死不休。

1755年,卢梭把他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寄给了伏尔泰。这篇文章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人类的不平等是人类自身在社会化进程中造成的,私有制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也是人类不平等的基础。人类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是从平等到不平等,既是进步又是退步。而直接民主政体是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一种政体,因此他主张用革命推翻君主政体。

伏尔泰不同意卢梭的观点,他称卢梭是想让人四肢爬地。卢梭反击伏尔泰背信弃义。从此之后,两人口诛笔伐、论战不休。

伏尔泰与卢梭这对冤家,吵了一辈子的架,却又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同一年闭上了嘴,他们在同一年去世。生时互不待见,死却同穴而眠。他们都被请进了法国先贤祠,棺椁在通道两侧相对而立。

伏尔泰的棺椁上刻着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的精神,使人类明白精神是自由的。

卢梭的棺椁上雕着一只手,手里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曾经点燃了巴黎,点燃了法国,甚至点燃了世界。

那他们的思想有什么不同?

在政治哲学上,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他主张君主立宪制。而卢梭认为,人民至高无上,他主张通过革命推翻君主政体,用全体或多数人的公意去压制个体,从而建立直接民主的政体。

在文学趣味上,伏尔泰属于古典主义,但他的作品观念却又惊人而大胆。而卢梭属于自然的赞美者,文字中更多地透露着浪漫主义的格调。

在看待社会的发展上,伏尔泰倾向于进步主义,而卢梭则更崇尚回归自然。

在对制度的批评上,伏尔泰推崇儒学的中庸之道,而卢梭则显然非常激进。

正是出于这些差异,伏尔泰和卢梭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为此不惜牺牲友谊,他们通过批评他人的观点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也是启蒙时代、百家争鸣的一大特色。

但站在法国大革命的门槛上,伏尔泰和卢梭这两位导师级的人物,似乎建立了一种合作对等的关系,这两人分别承担了大革命两方面的工作。伏尔泰的自由精神,卢梭的平等主义,都是法国大革命的口号。伏尔泰承担了人道主义的工作,卢梭挑起的则是博爱的重担。伏尔泰是大革命的智慧,卢梭是大革命的动力。伏尔泰关注实际上的权利,卢梭则侧重形式上的权利。雨果认为,伏尔泰负责拨动普世价值的心弦,卢梭则负责拨动爱国主义的心弦。

法国大革命不是一天完成的,所以他们两个的分工也有阶段。伏尔泰的阶段是在大革命之前,卢梭的阶段是在国民公会之后。

历史学家通过计量的方法统计得知,法国大革命提到伏尔泰的次数随着大革命的进展而不断下降,提到卢梭的次数却随着大革命的进展而不断提升。1791年之前,法国大革命期间发表的小册子,提到伏尔泰的频率比卢梭高。1792年两位大体持平。1793年之后卢梭就超过了伏尔泰。

这种变化高度契合了他们两个的政治主张。在1791年之前,大革命处于君主立宪阶段,这是伏尔泰的主张。而在1793年之后,雅各宾派专政,大革命进入了大屠杀阶段,这是卢梭政治主张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

那他们为什么要对法国的悲惨命运负责?

19世纪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学家托克维尔,曾经深度总结了大革命的经验与教训。

在他的经典巨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之中,托克维尔认为,路易十六的开明君主,只是局部的开明,旧制度政府推行的立宪君主制不彻底、屡试屡败、半途而废,从而刺激了大革命的爆发。所以托克维尔认为: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改革无法避免,改革必须慎重,改革一旦开始就万万不可中止。

对卢梭式民主的批评,在托克维尔的另一巨作《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维尔揭示了多数民主的一个弊端,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多数人暴政。卢梭主张人人平等,人人具有天赋不可剥夺的权利,又主张用公意压制个体。难道少数人的权利不需要被保障吗?那100个人中多少人可以代表公意?51个人?67个人?还是80个人?所以,忽略了对个体权利的保护,去追求多数人的权利自然就是缘木求鱼。因为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不公。

那法国大革命就没有正确的道路可走吗?

当然有。政治深处的真相,不在于由谁掌权,也不在于由哪个阶层掌权,无论他是一个人,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

政治深处的真相在于,任何掌权的人都不值得被信任。而人类能想到的最不坏的办法,就是分权制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不过可惜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兰西人,并没有想起他们民族的另外一个先贤,也是分权制衡理论的集大成者——法兰西启蒙三杰之一的孟德斯鸠。


捉刀漫谈
看不透现在,就看过去;看不清未来,就看现在。 带你从另一个维度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