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政策牛的动因是什么?显然不是9月24日的会议。因为9月25日一根长长的上影线,就是无声的态度。
这次政策牛的核心推力,是9月26日的会议,这次会议带来了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那就是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可能180度转向。
就像我以前常常引用的那句话:危机倒逼改革,绝对的危机倒逼绝对的改革。
众所周知,过去的财政政策,瞄准的无非是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受益的往往只是那一小撮人。当然,西方国家还有一个去向就是直接向低收入群体发钱,这样的受益范围最大。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昭和梦碎后,日本央行在经济危机中尝试了一种新的货币政策。
日本央行的刺激手段简单粗暴,都懒得去套壳,直接下场购买股票。从2009年到2019年,日本央行连买10年,把日经指数从1万点买到了2万点,买成了榜一大哥,累计购买了37万亿的股票ETF,占到了日本证券市场份额的5%。
当然,日本大藏省和日本央行曾经尝试了无数个货币和财政政策,比如通过低利率和大规模的资产购买,防止资产价格的进一步崩溃。
相较于大面积发钱的财政政策,日本政府的这些刺激做法,从理论上讲,性价比更高,一方面通过拉升股市增加股民财富,从而刺激股民消费。另一方面通过拉升股市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从而扩大生产促进就业。
这样做的坏处也显而易见,日本央行但凡有一丝打算收紧货币的表态,日本的股市就死给你看。不设上限的货币宽松,竟然也没有让日本摆脱通缩的状态。
而且,令日本央行没有想到的是,面对股市的节节攀升,日本居民并没有因为股市长期上涨而多买股票,仍旧是以存款为主。2009年到2016年,日本股市的主要增量购买力来自日本央行,2016年以后则是外资。日本的普通人就这么静静的看着,不为所动。
楼市也是一样,尽管东京的房价已经跌到谷底,租售比比北上深高出了近三倍,年轻人只要工作10年,就可以在东京购买一套不错的公寓,但日本的年轻人就这么静静的躺着,不为所动。
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昭和梦碎之后,虽然日本政府祭出了无数个刺激措施,但日本的人均工资不但没有上涨,反而在震荡下跌。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经济衰退是因为房价和股价的下跌,导致银行出现大量的不良债权,于是金融系统瘫痪,日本经济才停滞不前。所以只要放宽货币政策,提高物价就能解决问题。
但日本经济的问题并非如此,日本的通货紧缩并不是本质的问题,日本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才是日本经济停滞的根本原因。
比如产业路径依赖、人口老龄化严重、商业领域限制过多等等,这里不展开论述。《财富》杂志发布的全球独角兽企业名单,美国有100家,日本竟然1家都没有。
最关键的还有人才,可以推动科技创新的人才。就像日本著名的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所期待的那样:他们不拘泥于日本社会的规则,也不局限于大学所学的专业,他们能以更加自由的想法去开拓未来。同时,他们也不会刻意的区分日本和外国,而是能够以全球视野开展工作。
日本要想重新激活经济,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人才,可这也是日本增长战略中最薄弱的一环,因为平成一代的年轻人在长时间的昏暗现实中,已经丧失了对未来的期望。
现在,我们把视野拉回国内。我不反对有人去抓这一波短线。事实上,这可能会是赚钱效应最确定的一段时间,差别只是赚钱效率。
那为什么是短线?因为一旦美联储快速降息到了中位数,而我们只是利用这段时间发动全民炒了股,而没有真的把实体经济拉起来,关门的还是关门,降级的还是降级,失业的还是失业,那么最终我们可能只是多了一个炒股的技能。
但股民炒股不能增加社会财富,炒股的本质是市场所有人自己去筛选公司,利用市场智慧,把钱给到发展效率最高的企业去发展,从而提升市场效率。比如美股多年长牛,锚定的就是那些优质的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
股市不应该是一个赌场,它的本质应该是提高市场效率的筛选机,也就是大家把钱给到最能创造价值的企业,然后分一杯羹,这才是核心。
现在,股市还是那个股市,没有任何变化。就业市场好转了吗?内需起来了吗?消费不降级了吗?你敢贷款了吗?如果这些都没有变化,普通人怎么敢把全部身家投入到股市?
最大的可能是,他们面对节节攀升的股市和跌跌不休的楼市,依旧选择静静的看着,不为所动。
所以,所谓的政策牛,是因为央行自己要下场,本质上就是把全民的钱,挪到炒股人手里。虽然我们有两亿股民,背后的家庭数量也非常庞大,所以我说股民也是民。但如果不配套更加直接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就会让贫富的马太效应更加夸张,比如房产累进税、农民养老金等等
现在预期已经打满,但政策是否完全转向还未100%确定。
不过,一个新的故事已经开始。这是从一个世界进入到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是一个逐渐熟悉,但迄今为止还不知道的、新的现实故事。
最后这句话,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