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有人发表了一篇极具蛊惑性和煽动性的演讲:我们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但他们嘲笑我们是乌托邦,我们要建立一个按需分配的国度,但他们讽刺我们是空想。
他接着指出,莫尔、圣西门、傅立叶等等这些思想家,是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证明了的无数真理。
莫尔、圣西门、傅立叶这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就是乌托邦。
乌托邦一词,出自乌托邦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
1478年,莫尔出生在英国伦敦,他早年丧母、父亲是一名法官。莫尔先后学习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并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法学。
彼时的欧洲,文艺复兴方兴未艾。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这三位大师同时在世。从中世纪走出来的人们正在拼命撕开神的枷锁,将人性的光辉源源不断的释放出来。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其中羊毛的销路最为兴旺。为了扩大生产,商人们便将耕地改造成牧场,农民种地赚不到钱,只能贱卖土地进入工厂,这便是著名的圈地运动,莫尔称之为“羊吃人”。
1515年,莫尔作为国会议员,开始出访欧洲。在途中他按照水手口述的故事,写下了《乌托邦》一书。他在书中写道:英国农民的苦难来源就是羊吃人,私有制是贫困之源。
在乌托邦一书中,莫尔第一次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问题。
在莫尔描绘的乌托邦中,粮食满仓满谷、人民按需分配。全国没有一个游民、人人按计划劳动。乌托邦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等全部免费。
在乌托邦中,所有的建筑整齐划一,人民穿着统一的服装,那里也没有赌博和色情场所,所有人的精神面貌都积极向上。乌托邦的官员采用间接选举,以秘密投票的方式产生。
唯一奇怪的是,乌托邦还有奴隶,实际就是被判罚终身劳动的人。
《乌托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巨大轰动,一时间洛阳纸贵。伦敦大英图书馆,收藏了莫尔《乌托邦》的第一版,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原版。
从此之后,乌托邦主义者便层出不穷。
17世纪,第二代乌托邦主义代表人物康帕内拉,发表了空想主义的第二部作品《太阳城》。太阳城进一步完善了莫尔的乌托邦模型。太阳城不仅没有私有制,而且没有家庭,那里的人民不仅共有财产,而且共有家庭。
18世纪,第三代乌托邦主义代表人物马布利,又强调在法律基础上禁绝一切私人财产,人人苦修、无欲无求。
到了19世纪,第四代乌托邦主义开始遍地开花。
比如法国的圣西门,他参加了法国大革命。他认为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是大势所趋,但资本主义制度依然有弊端,必将被一种新的制度取代。为此他提出了 “实业制度”,也就是由各行各业的实业精英组建议会,掌控国家权力,实行计划经济。
还比如法国的傅立叶,也受法国大革命影响。他创造性提出运用科学技术建设乌托邦,从而提出了“科学的乌托邦制度”。
最绝的是英国的欧文,他亲身实践。1824年他来到美国创建了乌托邦社区——和谐公社。和谐公社一切公有、按需分配,结果没几个月就惨败而归。
不甘心的欧文,回到英国后开始组织工人运动。1934年,欧文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总工会。工会与英国资本家谈判取得胜利后,便不愿意继续斗争,但欧文坚持自己的乌托邦理想,最终被排挤出场。
其实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开始,欧洲人便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建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不管是哲学大师还是宗教先知,欧洲人都对乌托邦有着一种执念。
但无论是第几代乌托邦主义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必须由他们垄断幸福生活的解释权,只有按照他们设计的方式去做,人类才可以获得永恒的幸福。
他们从不考虑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因为人类不可能设计出完美无瑕的制度。他们从不考虑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因为人类不可能做到什么都按需分配。他们从不考虑人类的自由意志,因为他们眼里的天堂对别人而言可能只是地狱。
所有的乌托邦主义者都认为,绝对的真理只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只有一种,只要消灭了私有制,就可以抵达永恒的新世界。
但人类的历史已经证明,所有那些只给你一种选择,只承认唯一真理的社会,只会是一个愚昧的黑暗社会。
就像哈耶克所说:那些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最终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因为人类只能在自由之中才能得到平等,而乌托邦主义却是在奴役之下空口许诺平等。
但乌托邦的冲动永远存在于人性之中,人类渴望建立乌托邦的短视和狂妄不会消失,人们总是愿意相信那些承诺“包办一切”的美丽谎言,甚至为此愿意牺牲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1849年,就在欧文心灰意冷15年之后,一个德国犹太人来到了伦敦大英图书馆,翻开了那本尘封已久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