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曾问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你如何保障英国人民吃饱饭呢?
对此,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写道:苏联的领导人一点儿也不懂经济学常识。
因为苏联历届领导人都是计划思维。如果要让苏联人吃饱饭,就要成立一个庞大的中央计划委,开展极其复杂的计算和计划,才有可能接近这个目标。
庞大的票证管理,甚至吃面条还是吃大米,都只能服从计划的配给。这听起来非常搞笑,明显违背经济学常识,却在苏联运行了数十年。虽然饿死了800万至3000万人,但依然有着无数的拥趸。
什么是经济学常识?
常识来源于公理,就像几何学一样。“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从五个公理出发,使用五种逻辑,共推出了465个定理,从而构建了几何学的大厦。
如果想要彻底推翻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就要推翻源头的5条公理,比如通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
所以,一个经济理论的源头公理,如果站不住脚,那么它的语言纵然再悦耳,许诺纵然再美好,也只是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崩塌。
因此,不仅为了能够吃饱饭,还为了能够吃好饭,并且能够满足挑食的愿望,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公理。
第一条公理、人的行为具有目的。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于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原本是出于利己之心,但客观上却做出了利他之行。
人皆有利己之心。因此,经济研究就必须从人的需求、人的动机、人的行为这些基本要素出发。如果无视这一点,只把人当成无欲无求、没有思想、没有行动的工具,那这样的经济学,根本不是造福民众的理论,而只是奴役民众的权谋。
而且任何集体的背后,也都是个体的人。很多人喜欢模糊这个概念,用一些集体的名称来隐喻,让一些不明所以的人认为,那些抽象的集体概念似乎也能行动。
但事实上,是集体里面的人在行动。既然人皆有利己之心,那么少数个人组成的集体,就会变成大公无私吗?
所以当明白了这个公理,一切困惑就会迎刃而解。比如政府为什么会腐败,集体为什么没有效率,家庭联产承包后,粮食产量为何会比集体公社大幅度增加。
第二条公理、市场是交易的过程。
人们为什么要交易?打个比方,你有番茄,他有鸡蛋,我有大米,我们三个交易,每个人就可以吃一顿番茄鸡蛋盖浇饭。
把这个道理无限放大,就是市场。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构成了市场。想吃什么,需要自由交易。所以道理很简单,只有自由交易才能使经济繁荣。
自由交易会让“利己之心”产生“利他之行”。如果没有自由交易,那么利己之心就只能导致“利己之行”。就像俗语所说:匠人要发、房子快塌。工匠想要发财,就必须把房子的质量盖得差,这样就能不停的盖房子。
但如果有自由交易,为了争夺生意,工匠们必须提高建筑质量,让消费者满意,因为质量差的工匠不会有生意。
尽管自由市场是件好事,但有些人却不喜欢。因为它颠覆了传统的人情社会和权力社会,他们生意靠人情、发财靠权力。
第三条公理、法治是市场的基石。
法治越健全,自由市场才越繁荣。法治给市场划定了红线和底线,既确保了交易市场的秩序,又给了交易各方安全感。
对公权力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对私权利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也就是在市场准入、契约交易等方面,交易各方都有法治保障下的平等权利。
如果法治不完善,比如《劳动法》《救济法》等等成为摆设,私有产权不受保护,那么市场的各种要素就无法发挥全部作用。交易各方既无安全,又随时可能被拿来背锅。
第四条公理、分工是进步的源泉。
分工和交易密不可分。分工的好处不言而喻。芝加哥学派的弗里德曼曾形象的举例说:如果不分工,人们连一只铅笔都造不出。
分工是市场规模扩大的结果。市场的扩大促进了分工的细化,分工的细化导致了技术的创新,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使得市场进一步扩大。如此反复,这就是经济良性发展的过程。
国际贸易本质上也是分工。因此,一个国家越是开放,参与的国际分工越多,经济就越容易产生良性循环。
第五条公理、一切皆有成本。
凯恩斯主义者们常说:市场会失灵。但实际上市场没有失灵一说,只有成熟与不成熟的区别。
一方面,凯恩斯主义者盲目的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是需求不足,但这明显不是本质。他们主张通过刺激手段扩大需求。另一方面,他们笃信政府,认为只要祭出干预的大棒,一切危机就会迎刃而解。
但一切干预行为都有成本。要知道,政府本身并不生产,那成本由谁来负担?又凭什么确保干预行为的收益会大于成本?事实上,干预行为往往会过度,往往会带来巨大的财政浪费。
而且长此以往,政府的干预还会让资本错配、风险累积,一旦危机爆发,伤及的将是千家万户。
第六条公理、世界充满不确定性。
人类经济的荣衰与浮沉,源自层出不穷的创新。前赴后继的企业家冒险去创新,而创新会破坏市场的均衡,这就是“创造性破坏”。
世界上的信息不计其数,人类无法完全掌握,其复杂性也无法完全理解,当然犯错就再所难免。也就是说:任何的冒险,有成功就会有失败。
所以不可能存在一个机制或一种政策,可以包治百病。而一个好的机制或一个好的政策,自然是容错率非常高。
在市场经济中,无需全体人类一同去冒险,而是由一部分人去冒险,有成功也有失败,容错率自然就高。失败的自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成功的则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这就是过去两百多年,人类社会经济繁荣的奥秘。
从亚当斯密开创现代经济学以来,经济学的理论层出不穷,经济学大师群星璀璨。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括经济学的公理,那就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那些声称会带来免费午餐的理论或者主义,可能是出于善意,但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就是由善意铺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