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肾功能障碍及其严重程度、肾脏受损情况以及疾病进展的速度是由肾小球滤过率(GFR)来决定的,其中血肌酐作为关键指标。
那么,为什么不用对人体危害最大,含量也最多的尿素氮作为评估参数,而是用血肌酐呢?
一、尿素氮
尿素氮的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尿素氮从肾小球滤过后在各段肾小管均可重吸收。所以,血尿素氮的排泄不仅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也受肾小管功能重吸收的影响。并不能准确的评估GFR。
二、肌酐
而肌酐的来源:
1、内源性肌酐来自于人体自身肌肉的新陈代谢;
2、而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
一般来说,人体自身肌肉的代谢是稳定的,如果饮食习惯变化不大,肉类食物的摄入量也稳定,那血肌酐的生成是比较恒定的。
所以,临床上通常将肌酐作为评估GFR的关键指标。
但是,基于肌酐水平计算GFR也有局限性
1、肌酐生成的变化:非常规饮食者(素食、补充肌酸)或肌肉质量减少者(截肢、营养不良、肌肉萎缩)会导致GFR被低估;
2、肌酐分泌的变化:GFR下降时,近端小管的肌酐分泌增强,从而部分抵消血清肌酐的升高,这会在使用肌酐清除率或基于肌酐的估算公式时导致eGFR不够准确,因此,血清肌酐正常或接近正常且相对稳定不一定意味着病情稳定。
3、肾外肌酐排泄:晚期肾衰竭患者[如,eGFR<15mL/(min·1.73m2)]的肾外肌酐清除增加。此时会出现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和细菌肌酐酶活性增加。因此,血清肌酐浓度会低于基于GFR的预期值。
4、检测问题:使用不同试剂盒和检测仪器都可能导致结果不同;某些物质也可能会干扰测定结果,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其中的乙酰乙酸可导致检测的血肌酐偏高。
临床上常规将肌酐作为评估肾小球滤过率指标,用来明确肾功能受损情况,但仍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并发症等情况综合评价肾功能。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