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金乡│金乡老味壮馍

文摘   2024-08-21 16:55   山东  

  

文/江夜雨(微sdjnjx1234)


  题记:少走了弯路,也就错过了风景,无论如何,感谢那些或美好或痛苦的经历。



  

   我想,金乡壮馍,大概是全国独一味的吧?三十余年后,我搜遍网络,再也找不到一张相关的图片儿。至于河南、菏泽的所谓壮馍,相当于大的馅饼吧——中间填满了肉的或是素的馅料,肥腻而浓郁,金乡壮馍,只是千层饼而已,没有添加馅料,故朴素而清新。


  离乡久了,加之人到中年,又逢了仲秋,对故乡鲁西南金乡思念潜滋蔓长起来,日甚一日。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与众同事“蜗居”于鲁中小城,尽管住得好,吃得好,当然也累得很。住处是家极为气派的园林式酒店,占地面积庞大,花木繁茂,是该市政府用来接待贵宾的地方,吃的是自助餐,接待方很是尽心地将地方美食日复一日不重复地呈现出来,待你盛菜之时,服务人员往往会不厌其烦地向你介绍美食的来历特点、原料做法,末了总会添上一句,这是我们某地某区(县)的特色,满满的客气里面充斥着自豪和骄傲。是啊!想想自己对家乡的美食(或许也不是美食)何尝不是如此推崇?生于斯,长于斯,自小便被这些家乡的美食宠坏了胃口,吃起别家的东西,虽然味儿美丽,但总缺少家乡的那种或浓或淡的人情味儿!



  

     寄寓他乡的日子,最会令人想起家乡的美食!家乡鲁西南金乡,是小麦的主产区,我的父老乡亲自是以麦粉为主食,创造出种种饼食来,如单饼、锅饼、馏饼、油旋、辣椒饼、羊油饼、发面菜饼,如是种种,是家乡最为常见的味道!那些穷苦的岁月,激发了家乡人民对于美食的无穷创造力,他们对于面粉穷尽造型、穷尽物理或是化学变化、穷尽馅料、穷尽制作方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食物来!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或者后来的异乡客。记忆里,唯独壮馍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它只存在于县城饭馆或是专业壮馍摊档里,这大概是由于其制作工艺较为繁杂,普通农家没有时间或是精力制作如此精细食品的原因!


  

     我对于这壮馍的记忆,仅限于儿时或少年时代为数不多的几次亲身体验。我的少年时代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乡村里度过,对于河、草、庄稼、林果较为熟悉,整日里生活在乡野之间,喂猪放羊干农活和有一搭没一搭地读书识字,几华里以西的县城对我而言大概是属于未知世界,只能心向往之。每年大约有上这么三四次难得的机会跟随大人去县城逛一逛,走一走,接触些楼房、时髦光鲜的城里人和壮馍、煎包、油条、咸花生等吃食,偶尔大人念及小孩子的嘴馋,买上一星半点儿,解决一下馋虫,便是万幸了!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常常跟了爷爷去县城赶集采买。爷爷有一付好身板,青壮年时期,他用自己辛勤的劳作,供养弟弟们上学成家,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五个儿女,晚年又为孙辈操劳。爷爷务弄得一手好庄稼,还是远近有名的古法小磨香油师傅,官庄芝麻香油响誉十里八乡。同时,他还有一手好厨艺,面目慈祥,心地善良,总是轻声慢语、不急不躁,跟他在一起的日子,多少缓解了我对暴躁父亲的恐惧和委屈。那时他已然甲之年,但身体依然健壮有力,与奶奶一起生活在苹果园内的小院子里,呵护着全家二十几棵红香蕉苹果树。我的童年乃至少年时代最美好最恬静的生活,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求学的这段日子占据了记忆的绝大部分!爷爷会偶尔会带我去县城赶集,一老一小,老的拉着地排车,小的或坐在车上,或是相跟着,沿着坑坑洼洼的省道,走过莱河桥、李桥、苏桥、莎岭、东花园、东关桥,路过供销社、代销点、面粉厂、香油磨坊、包子铺、油茶摊、煤栈、金贵酒厂、物资局、金乡一中、百货大楼、星湖公园、五金交电,直到金乡老影视中心的对面,便会闻到壮馍的香味儿。几角壮馍,一碗鸡汤,便是那个时期难得的人间美味了。


  记忆中,影视中心的对面那家壮馍铺子,门脸儿极其简单,室内空间极为狭小,以致一对老年夫妇只能将做壮馍的平底柴禾锅、鸡汤锅连同劈材放在门口的便道上,铺面内只是并排放着两张小桌子,几只小凳子散乱的分布在脚地里,靠墙摆着一张一米多高的大面案,下面摞着几袋面粉,摆放着油桶。锅底通常是燃着或大或小的火苗儿,或猛烈或温柔着舔舐着直径约半米有余的平底锅底,升腾的油汽汹涌而亲切,植物动物脂肪混合着香葱的特有香味一股脑地向街道行人们的鼻孔里钻去,再到口腔,伴随着胃肠的加速蠕动,生出津津的口水来。



  

      女摊主通常在案板上劳作着,从黑陶面盆里拎出发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一遍一遍的揉匀了,上了劲儿,团成团儿,再用手细细地压扁了,洒上葱花、香料,淋上棉籽油,再揉成团儿,再压扁,反反复复数遍,再用粗大的擀面杖压成直径半米有余的饼子,挑了起来,走到门口的平底锅前,严丝合缝地平摊到锅底。锅底则倒了薄薄的棉籽油,在火的催化下,散发出独特的香味儿。这时候,男摊主就接续开始操作,交接期间,二人没有丝毫言语,只有几十年的默契和水到渠成。待得一面黄熟,用竹篾片挑起面饼,再烙另一面儿。黄熟的一面,则用细毛刷子刷上一层猪油,待得翻转过来,另一面再刷上,猪油经过炙烤,香味儿自是浓郁深切,再掺了葱花、棉籽油的味道,弥散开来,有种勾人食欲的感觉!这令我想起童年的厨房里,总是放着一陶罐洁白的猪油,放学归来,拿了馒头,掰开,涂了薄薄的猪油,撒上细盐粒儿,一口咬下去,香掉了舌头。



  

      翻转、刷猪油,大火变了小火,慢慢焙烤,半发面的面饼眼见得微微泛黄,起了大大小小的泡儿,可以看到油珠儿在炙烤中微微滚动迸裂,在晨曦中泛起微微的光来。随着表面的微黄,大泡儿鼓起再恢复平静,硕大的壮馍也就做成了!表面略黄斑驳,油光可鉴。男摊主便扯了嗓子,喊上一声“壮馍出锅喽!”竹篾子轻快地抄了熟透壮馍的腰肢,挑起来转身顺势抛到早已清理好的面案上,动作娴熟而精准。女主人则操起特制的长刀,横着竖着来上数刀,将壮馍切成三角!便有像我一样早早等在门口的顾客们围了上来,买上一斤半斤的,充做早餐。


  壮馍的绝配便是金乡老鸡汤了。两年以上农家老母鸡经过数个小时的熬煮,鸡肉手工撕成细细的肉丝,添了黄色的蛋黄薄饼丝,细盐调了味,滚烫的鸡汤冲进大碗,撒了细盐沫,淋了香油和香醋,一碗营养喷香的金乡老鸡汤便做完了,喝上一小口,温润清香,老母鸡那种甜香便渗透到味蕾和肠胃中。再拿起一角外焦里嫩的壮馍来,轻轻咬上一口,那种清新朴素的香味儿便弥散在口腔中,久久不散。壮馍是容纳百味的食物,咸和香,焦酥和柔软,层层叠叠杂合在一起,复杂的工序带来了极为复合的口感,从外向内,呈现过渡阶次,像极了人生——老年老道,中年温厚,青年燥动,少年无邪,幼年柔弱。



  

      壮馍还可以搭配羊肉汤,金乡史俊山羊肉汤馆的壮馍中间是灌入鸡蛋液的,再煎熟,也是切成三角形状,但这与传统的金乡壮馍相去甚远,它更接近菏泽一带的壮馍。我没有品尝过,对其口感也就不去评价了!


  我也许有二十年或者是三十年没有吃过金乡壮馍了,很是怀念那种家乡的味道!如今,这种美味食口在金乡也很有少店家经营,至于去哪里吃,问过一些家乡人,也都不得而知!在这个崇尚快餐、预制菜、中央厨房的年代,我想,它也许会消失吧,连同我们那个时代的记忆和温情!


鲁小象
鲁小象是个人公众号,其意为从人生中撷取一个片段,一个角度,一个光点,来反映社会大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