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聚吡咯(Polypyrrole,Ppy)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导电聚合物,通常作为整合药物和酶的载体。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Ppy的应用方式——将其制成含有抗体(Ab)的生物识别薄膜——具有取代传统的、需要多步骤的“硫醇基自组装单层技术”的应用潜力。该方法先将混合后的吡咯和抗体滴涂至电极表面,再进行直流电聚合,最终形成了薄膜。随后,使用荧光显微镜和电化学技术对抗体的固定效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在1min内,抗体密度显著提升,抗体固定被成功实现。以α-胎蛋白为测试目标,该免疫传感器展现了卓越的性能,其检测限达3.13pg/mL,信号范围为1pg/mL-100ng/mL。本文利用电化学手段对生物分子进行表面修饰或固定,使其能够在电化学传感器中发挥作用,展现出生物分子的高亲和力及快速电化学功能化的潜力。
【引言】
图1.(a)基于吡咯电聚合的各类固定化示意图。(b)基于Ppy复合膜的Ab固定化构建过程示意图。(c)基于SAMs的抗体识别层的构建。
【实验方法】
1.试剂和化学品的准备:抗人AFP抗体和AFP抗原、IL-6抗体和IL-6抗原等生物分子,以及吡咯单体、化学交联剂、缓冲液等化学品。
2.仪器和电极的准备:使用金丝网印刷电极(SPE)和其他辅助电极,所有电化学(EC)测量在室温下、法拉第笼中进行。
3.电极制造:通过电子束蒸发技术在硅片上制造电极,并使用光刻胶增加传感器灵敏度。
4.Ab-Ppy SPE的构建:预清洁电极,通过电聚合在电极上固定抗体,形成Ab-Ppy复合层。
5.Ab固定:使用共价键合的方法,通过11-巯基十一烷酸(11-MUA)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AM)在电极上固定抗体。
6.Ppy改性电极的表征: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的抗体分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进行形态和元素分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进行材料表征,进行循环伏安(CV)、线性扫描伏安(SW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电化学表征。
7.统计方法:实验数据进行多次测定,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使用Origin软件进行图形绘制和数据分析。
【结果】
1.Ab-PPY复合层的制备与表征:
图2. DceP用变化电位的Ab-Ppy复合膜和用SEM测定的电极与Ab-Ppy复合膜的共聚焦荧光图像。标记山羊抗小鼠IgG(使用Alexa Fluor 488)
图3.(a) Ppy在电极上的机理和(b) FTIR和(c) Ppy薄膜的拉曼光谱。
2.为了全面评估聚吡咯(Ppy)电化学(EC)免疫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电化学特性测试,并优化了实验条件。
表1.Ppy薄膜和Ab-Ppy复合膜的元素组成
【小结】
【原文出处】
USun Nam, Han Na Suh, Sang-Keun Sung, ChaeWon Seo, Jung Hyun Lee, Jeong Yoon Lee, SangHee Kim, and JuKyung Lee.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16 (24), 30611-30621(2024)
指导教师:王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