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请参考国会质询预算,耶伦舌战群儒),继续实录2025年美国预算案的国会听证会,这一篇我们总结中国话题。议员们对中国念念不忘,说到国际政策时提,说到国内政策也提。
一、从绿色能源税收政策中排除中国产品
这本是个国内政策,史密斯在开幕声明中称:
根据《通胀削减法案》,拜登政府正在以气候变化的名义,把数十亿美元的纳税人资金提供给中国公司。中国是一个敌对国家,以损害美国工人和美国生产者的利益为代价在全球传播其影响力。美国应该站起来对抗中国的不公平做法,而不是花纳税人的钱来让我们变得更加依赖中国。
耶伦部长在陈述中没有回应这个指责。但是共和党人不依不饶。在问答环节,史密斯质问,为了确保《通胀削减法案》下的环保税收抵免不流向中国,财政部制定的受关注实体规则,比起同为本届政府商务部制定的半导体方面的规则,是否更有利于中国?
耶伦部长回答说,两者很相似。今年的规则是,如果电池的组件来源于中国,就不能享受环保税收抵免,明年我们会将范围扩大到用于制造电池的矿物。这一点上我们财政部与商务部紧密合作,制定了受关注外国实体规则(Foreign Entity Of Concern,简称FEOC)。
这里解释一下,目前美国税法下有个第30D款,对于购买或者租用清洁能源车辆给予了每辆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但其下的FEOC规则做出例外,以避免受关注的国家从中受益。该规则中列举了四个受关注国家,分别是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最近耶伦访问中国的时候重点关注了中国的电动汽车产能问题,显然是这个法案的连贯动作。
还是在问答环节,米勒(Carol Miller)议员质问道:
我提出了两个法案,《保护美国先进制造法案》和《终结中国电动汽车主导法案》,以细化外国实体适用相关税收抵免的政策。目前的政策确立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会创造一个汽车和其他行业严重依赖外国技术的未来,美国将需要几十年才能扭转这一局面。如果我的两项法案不立即通过,中国实体每年将获得数十亿美元的税款。耶伦部长,拜登政府是否支持用纳税人的钱资助中国实体?
耶伦回应说:
谈到电动汽车,本届政府支持的《通账削减法案》中含有受关注的国外实体限制条款,这些条款将在今年和明年生效,这将严重限制,几乎完全阻止中国公司参与生产形成电池的组件、矿物质、或加工工序……
很明显啊,《通账削减法案》中已经有了针对中国的歧视政策,再搞别的就多余了。奇怪的是,米勒没有继续探讨你那个政策力度够不够之类问题,而是不满地说了一句,“你这个问答不是“是”也不是“否”,然后结束了这轮质询。
本公众号精华文章已经结集出版。长按或者扫描上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
在我看来,耶伦的回答足够明确了,米勒议员为啥还嫌不够明确?难道说针对这么复杂的问题,只能回答一个字“是”或者“否”,说别的都算啰嗦?这说不通啊。看来这种听证会的目的不在于辨明事理,而在于表达立场态度和明确双方地位,说白了就是吵架。
民主党议员道吉(Lloyd Doggett)问,我们主张在清洁生产方面公平竞争,但是国外有些产品是在很肮脏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对此我们如何保持公平竞争?
耶伦说,拜登总统上周提议对中国生产的钢铁提高关税。我们的企业更加清洁,中国钢铁业遭遇了巨大的产能过剩,导致他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低价销售,因此我觉得我们这么做是合适的。
二、税收竞争重点关注中国
在质询双支柱时,史密斯打断了耶伦的陈述,质问道:
从一开始我就跟你提过,OECD没有考虑我们的研发税收抵免,但是中国政府的直接补贴比我们的研发抵免力度要大很多,我一直在跟你强调这一点对美国公司的伤害有多大。这些做法帮了中国企业的忙。你一趟接一趟地往中国跑,却对此无动于衷。
说OECD的双支柱谈判怎么又扯到了中国?国会老爷们思路跳跃这么大?但是耶伦部长不敢怠慢,恭敬地回答说,我们正在与其他国家谈判,力争为研发税收抵免争取有利的待遇,我觉得谈判成功的希望极大。我还想指出,支柱二方案已经将研发税收抵免和环保税收抵免等列入“可以继续进行”一类。
耶伦所说的与其他国家谈判,主要是指与欧洲国家进行的支柱二方案谈判,不是跟中国谈判,跟耶伦的中国之行没有关系。史密斯显然不了解支柱二,但耶伦没有点破,只是把话题拉回到支柱二。史密斯接着这个话题继续质问,根据本届政府与欧洲人谈下的方案,每年有2,000亿美元要流出美国公司流向外国,我对这一点很有意见。紧接着史密斯无缝衔接,又提起清洁能源税收抵免和中国,然后结束了自己的这轮质询。
共和党议员温斯特鲁普(Brad R. Wenstrup)说,
总统的预算案提出提高企业税率到世界最高水平,甚至高于中国,这将使制造业更难从中国回流,难以满足你去风险的愿望。举一个例子,中国垄断老年药物直到原料药的生产。我们如何打破这种垄断?提高公司税率会使我们丧失竞争力,无法降低我们的健康风险,降低我们的国家安全风险。你们是否反对或支持国内供应链生产来加强我们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健康安全,以满足我们的关键需求?我不认为提高公司税率,降低我们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会有助于我们把业务带回美国。
耶伦回复说,总统当然同意将增强供应链韧性作为目标。我们的想法是“友岸(friend-shoring)”,意味着除了在国内采购外,我们还将与值得信赖的盟友合作。当然,就关键药物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我们有国内能力,不完全依赖中国和其他未来可能证明不可靠的国家。
温斯特拉普以反问结束了自己这个环节:
那我们要依靠谁呢?如果我们提高公司税率,这会削弱我们的竞争力。我们的盟友会主动削减他们的产量吗?你们真是这么想的?这根本就说不通。
耶伦没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有机会回答,大概会说与中国的竞争和与盟友的竞争要区别对待。民主党和拜登政府一直就是这个态度。共和党和川普政府会觉得两者差别不大。
三、实施双支柱,考虑到中国的对策了吗?
共和党议员斯蒂尔(Michelle Steel)质问说,正在讨论的计划(指拜登的预算案)未能追究中国的责任...我一直在关心中国的情况。如果中国加入OECD协议,你如何保证他们会真正遵守规则,而不是继续像以前那样多次滥用国际体系?为什么我们要花纳税人的钱让中国得利呢?
耶伦说,你谈到的内容又多又杂,我就集中回复有关中国和支柱二这个话题吧。这个协议自带落实机制,因此它很有力。如果一个国家不遵守它,不把针对其跨国公司的最低税率提高到商定的水平,那么遵守并实施协议的其他国家针对该国的跨国公司就可以征税。这也适用于中国。如果中国不提高对其在美国运营的跨国公司的最低税率,那么根据支付不足规则(UTPR,请参考),我们就可以对该公司征税,保证这些公司缴纳不少于15%的税收,以避免他们与我们的公司展开不公平竞争。如果中国征税,他们拿到税款。如果不征税,我们拿到税款。这对我们有利,对中国不利。
斯蒂尔说以质疑结束了自己这一轮问答:
这一点我不敢苟同。你知道,对他们来说,总是偷窃比研究要廉价得多,快得多。我不相信他们真的会损失税款来遵守全球最低税规则...
四、关于WTO的反思
委员会下的税务分会主席,共和党人凯利(Mike Kelly)在问答环节说起了双支柱谈判:
你说的我全同意,即便在最好的情况下,整体上来说我们要经历的事情还是非常复杂 ,你说它最终是对美国有利这个道理我也同意。我一直认为我们似乎陷入了一场部门之间的权力拉扯,本该国会控制的事情,操作起来经常是事后才想到国会。你跟国会分享信息的做法没有问题,我只是不理解谈判过程中的宪法权力划分。当然有些事情你可以自利作主张,有些事情需要经过国会同意。我担心的是,现在国会似乎成了事后才需要考虑的因素,而不是谈判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你们没有意识到是国会授权给你来谈判,要按照国会的意愿来谈判。我不明白如何让我们代表的美国人民接受这一点,说这最符合美国的利益。
我还是想强调这一事实,我们引入的政策正在让我们丧失市场份额。并不是因为国际竞争激烈,而是因为我们的政策在维护市场份额方面太软弱。不论如何,我们似乎变成了一个全球实体,而不是那个公认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那个公认的世界上发生灾害时第一个响应,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国家。现在我们在全球采取行动,全球却在疑惑,美国怎么还不现身?我只是不想看到行政部门在谈判中不断放弃权利,事后再到国会走一个过场。我需要你们承诺,让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进展如何?我不想给人一支笔让他随便支签什么协议,不论是国际贸易协议,还是全球税收倡议,这完全没有道理,也不符合宪法,不是正确的做事方式。
耶伦说,过去三年半以来我们一直在征询国会的意见。凯利说,关键是要事前请示而不是事后汇报。然后时间到了。这一轮问答结束。
凯利说拜登政府将市场拱手让人,这放到支柱一之下说不通啊。后来委员会发布的新闻稿中,这句话改成了”将税款拱手让人”。这就说得通了。从后面这一大段有关美国市场份额的吐槽中可以看出凯利身为税务分会主席,对所得税理解有限,对关税理解较深,习惯于按照国际贸易协议的思路去理解国际税收协议。凯利说到的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导致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不断下降的问题,显然是指中国加入WTO以后发生的事情。这段议论没有明说中国,实际上还是是暗指制定政策时如何考虑中国。
凯利对美国在有关中国加入WTO的问题上的政策失误进行了反思,并将原因归结为行政部门不把国会当干部。这个结论不够深刻。资本要寻求低工资和大市场,这是推动美国上世纪末走向国际化的主导力量。这个力量不是国会可以阻挡的。另外,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国会有几个人真的懂国际贸易规则?懂国际税收规则?有先见之明?还不是事后诸葛亮居多?
五、一句话总结
赤裸裸地针对中国搞税收歧视,却反过来指责中国不遵守规则,把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归因于政府补贴和偷窃技术。这次听证会上对中国的全部碎碎念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本篇正文结束,国会质询实录下一篇继续)
如果喜欢本文,请点击“在看”以防失联。
需要咨询国际税务问题?请通过上图中方式与我们联系。
欢迎关注,转发!转发时请务必保留上图中的作者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