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切口,淡季也有消费力
楼市
2025-01-17 08:01
上海
2024年,实体商业在挑战中艰难前行。但幸好,仍然有一些温暖如期而至——一年一度的光影盛会蓝色港湾灯光节准时登陆,本次活动会持续至2月16日,陪大家度过从春节到情人节的美好时光。是创造独特消费场景,是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以提升消费意愿,还是汇聚人气带动区域经济?我觉得,答案或许是兼而有之。灯光节愈发受欢迎背后,所反映的是梦想在人们生活中的「不缺席」,TA满足了人们对光所营造的梦幻氛围的渴望,让平淡生活也可以寄托美好想象。尤其在北方商业淡季的冬日阶段,灯光节所代表的温暖意味和美好祝愿,更让其成为了吸引消费者蜂拥而至的新玩法,近年来影响愈发广泛。而蓝色港湾灯光节,更是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为我们提供了淡季如何挖掘消费力的重要案例。众所周知,不拘一格的地缘资源、充满异国风情的建筑风格,以及极具创新空间的品牌业态,造就了蓝色港湾的稀缺性。这种差异化的消费环境和多元的消费场景,使TA成为北京其他商业体难以复制的独特存在。每年的蓝色港湾灯光节,都是北京冬日里的城市级盛宴,对大多数于灯光节到访的客人而言,蓝色港湾不只是购物之地,更是能让人沉浸于独特氛围与文化的生活能量场。消费者在寒冷的冬季更倾向于蜷缩在家中,出行意愿降低,蓝色港湾的非标环境明显受北方季节的影响较大。
但蓝色港湾团队凭借国际化的前沿运营思路,构思出灯光节这一新形式——2008年,一句「星耀 SOLANA 点亮全北京」,打破了冬季的沉闷与冷清。在我眼中,灯光节就如曙光般,为蓝色港湾的商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此后,蓝色港湾灯光节在主题与风格的创新之路上阔步向前,突破局限,声量渐强。尤记得置身「欢乐的海洋」与海洋生物共舞、踏入「热带雨林」听到丛林深处传来的鸟鸣与虫吟;在「波普奇幻世界」中感受超现实主义画风,或在《STALACTITE钟乳石》中体会超时空穿越。每次回想这些,我都不禁为蓝色港湾灯光节的冒险精神点赞。TA不断挑战自我,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屡次与国际灯光艺术大师合作,打造出一流的视觉盛宴,斩获国际大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与日俱增。去年底,第17届蓝色港湾灯光节以「寻光而遇 Here We Shine」为主题,大胆尝试巴洛克极繁主义灯光艺术风格:奥地利灯光艺术家Georg Oehler的复古风灯光秀,由艺术家Ben Busche领导的建筑和设计工作室Brut Deluxe用「再造空间」的手法烘托的光影迷宫。体验过后,我被灯光作品的匠心所折服。为了增强大家的游逛参与感,蓝色港湾这次特别设置了集章册,当夜幕笼罩,来到这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光城堡「寻光」打卡集章,仿佛在与时光进行深度对话。在蓝港街区上走的每一步都能感受到灯光作品的巧思:中央城堡的《时光之城》装置光线灵动、空间感受微妙,带人们开启寻光之旅。Adidas小广场的《虹光之窗》、中央喷泉那只发光的《鲸虹》,从童话里走出来的《寻光之门》,像星星闪烁不停的《shǎn yào绮幻迷宫》异次元空间。铜球广场上点缀的《寻光蝶》「飞」到爱神广场,围绕着厄洛斯,将东西方象征爱情的元素结合;《追光塔》立在钟楼再合适不过,诠释了所谓「光阴似箭」;亮马食街的《寻光隧道》与周围建筑风格相得益彰。除了国际艺术家带来的沉浸式灯光艺术作品,游逛中还能收获出乎意外的打卡惊喜,让人难以抗拒:站在珠宝巷的巨大猫爪下,像是被猫狠狠拿捏。粉嫩可爱的猫爪装置《被拿捏》,也是去年话题度颇高的冯唐《我是猫》艺术展中的「被拿捏」猫爪装置,这种跨界在过往蓝色港湾灯光节中是少有的。继上一届灯光节与泡泡玛特打造DIMOO泡泡礼物塔后,本届灯光节我们又在MD露台撞见了《POP MART泡泡茄盒》DIMOO一盏风月系列主题拍照机,果然踏入奇趣世界,每一刻都值得被记录,感叹蓝色港湾太懂我们的心思了。*灯光节打卡点位,还可以与《POP MART泡泡茄盒》一起贺新春除了带有IP衍生的打卡装置,本届灯光节还融合了商文旅新玩法:联合开心麻花《咏春》音乐剧,联动博纳影业的《帕丁顿熊3》见面会、《刺猬索尼克3》首映礼,与优酷《蕃尼家族》粉丝见面会等丰富的寻光有戏剧目季;
并在新春通过传统舞狮、采青、非遗民俗鱼灯巡游、迎财神巡游等活动,展现中国年俗文化的魅力。
同时,年初一开始还有北京陶瓷艺术馆蛇年主题艺术展和奈美兔新年展两档活动,持续迎客到2月16日;年初三开始的汪满田鱼灯节是安徽省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民俗,也是徽州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传统年俗之一。其实,灯光节的魅力不单单在于艺术本身,更在于TA与文化、商业和旅游板块的消费内容相互交融。在我个人的感受中,灯光节结合文化IP提供的沉浸式娱乐体验,依托粉丝经济带来的活力,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都能在此收获快乐与惊喜。正因为有灯光节这一「创新因子」,蓝色港湾展现了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决心和执行力,推动街区商业多层次新体验的迭代升级。蓝色港湾17年坚持的灯光节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提升品牌、刺激消费、繁荣夜经济……为商业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与机遇。在灯光节期间,蓝色港湾餐饮店铺的生意往往比较好,消费者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欣赏窗外绚丽的灯光夜景。与此同时,和家人朋友一起漫步欣赏灯光装置,购物的兴致也愈发高涨。有数据显示,灯光节期间,蓝色港湾夜间的客流量显著增加,带动了周边餐饮、零售等行业营业额大幅上扬。灯光节一步一景,打破空间壁垒,结合餐饮业态产生的聚合效应,再与周围文旅资源共同打造丰富活动。从时间、空间、业态形成闭环,持续吸引消费者,营造出全年无淡季的消费热潮。这一明智的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光的「渗透力」,创造更多消费可能。蓝色港湾灯光节每年都能吸引海量客流,成为各大品牌展示形象、提升知名度的绝佳舞台。品牌纷纷借此开展营销活动,借助超高人气,实现品牌的广泛传播和精准触达。去年底周年庆期间,一系列线上线下联动举措,旨在增强会员粘性和消费频次,通过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让蓝色港湾成功实现从流量到销量的有效转化,构建起完整的消费闭环。历年灯光节期间的数据表明,商区的租户品牌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客流量大幅提升、品牌曝光度增加以及消费者购买意愿增强,共同推动了商业活力的蓬勃发展,使蓝色港湾成为冬季京城客流的磁铁。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和持续发展,蓝色港湾灯光节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商业品牌,为蓝色港湾巩固了「国际都市会客厅」的市场地位,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蓝色港湾紧邻使馆区,原本就是海外游客和旅居人士喜爱的购物休闲之所,每一届灯光节更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2024年4月8日,蓝色港湾成为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商区借此通过与蚂蚁集团等各方合作,进一步提升涉外服务水平。由此可见,灯光节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也起到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比如与亮马河的协同发展,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我们认为,这或许就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借灯光节的影响力,带动周边地区共同繁荣。不断对光的艺术进行创作,能引发观者思考,从而实现商业在满足购物需求之上的更高追求,这正是灯光节战略对于蓝色港湾的重要意义所在。这层意义展现了蓝色港湾对商业空间和商业表现的深度思索,也与每个消费者在生存之外——即生活品质、生命价值展开深度对话。比如长期主义。蓝色港湾以稀缺生态为基础,在经营的各个方面践行长期主义。灯光节装置融入可持续环保主题就是一方面,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贯穿于灯光节的设计和执行过程,还体现在采用节能环保材料方面。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蓝色港湾践行长期主义的另一方面,长期深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社会担当,在日常运营中,通过社群活动环保主题的传播,物业服务中的节能减排,倡导「亲环境」的价值取向。灯光节彰显了蓝色港湾作为北京商业地标的创新标签,也证实了非标户外场景在冬季周期的有效解决方案。能明显看到,项目确实在结合区域优势,聚焦客群需求,借助文旅热度,持续追求着「国际都市会客厅・品质生活能量场」的项目自身定位。2024年,蓝色港湾商区的品牌有跃升,引进了首店品牌10余家,像likeuu全国首店、TINY ONE全国首店、安德玛儿童北京首店、捷安特首个购物中心店、FILA首个V6形象店、小放牛炒菜馆、桂满陇杭州菜、新氧优享等。作为「商文旅深度融合」的示范商圈,2025年,蓝色港湾仍将以顾客需求为核心,把引入注重生活方式的轻奢品牌作为整体招调方向,不断关注商业市场,挖掘首店品牌,为商区发展带来新活力。同时,在持续引流、提升消费粘度、延长消费旺季的基础上,探索商业创新,推动商圈升级,起到标杆作用。蓝色港湾灯光节对商业淡季的突破,让实体商业在逆势中看到了希望,也是初代非标商业体不断拓展边界,不断进步突破瓶颈的见证。灯光节本身将北京这座城市包容的文化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走进灯光节都能留下艺术人文与自然生态的别样记忆。亮马河文化经济带是北京城市文旅「金名片」,加之围绕朝阳公园的城市更新进行中,亮马河文化经济带的魅力升级中,也让我们对SOLANA蓝色港湾的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