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关注
对于网约车价格的“乱象”,大家都有很多的体会和质疑。
比如,运价过分偏低的老大难问题。
很多大城市的很多快车单价(注意:不是特惠,而是正常快车订单)都已经低于一块五一公里。而这样的价位可能还不足以涵盖全部的运营成本,不管是油车还是电车,怎么跑都是亏。
又比如,在特惠快车订单当中,价格也存在着某种随意性,以及很大的“可变量”。
有一个很早就已经被吐槽的现象:明明就是同样的一笔订单,起终点都一致,不同时间弹出来(当中的间隔有可能只是几十秒,甚至十几秒的时间),给出的报价就完全不同。
像下面这笔订单一样,一开始29.6元,后来就增加到了33.1元,有近4块钱的不小差距。
这有没有可能是在平台的第一份报价(24.2公里,司机到手29.6元,只是一块二一公里),无人愿意接受的情况下,平台随后才提高了自己的报价?
那么,网约车平台第一次弹出的报价,就算不算是平台对司机的某种试探?试探司机的底线和可接受程度?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哪一个才是特惠订单的真实价格,或者说是“标准价格”;还是说,平台的特惠订单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价格”,可以“随便给”,随便“市场调节”的呢??
一个更加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有人反映,自己遇到过平台的这种“同一订单不同报价”的情况,在被第二次的高报价吸引而抢单后,最后结算的又是第一次给出那个明显更低的价格。
如果真的这样,那就存在“诱骗”司机抢单的一定嫌疑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司机最好就是记得把两次报价都给截屏下来(虽然,接个特惠单都要这样“斗智斗勇”,一点都不省心),如果情况不对事后还可以争取一下。
另外,与此相类似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司机都发现,如果是在偏远地区,平台弹出一笔特惠订单之后,附近实在没有其他车接单,平台还会把这笔特惠订单改为特快订单派出去,并奉上一笔不低的专属奖励。
总之就是,掌握着很大信息优势的网约车平台,无论是定价还是派单方式,似乎都存在较大的猫腻和可操作空间。
请各位扫码关注本公众号
▊往期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