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洪正式退休 接棒者冯兴亚的四个难题
科技
汽车
2025-02-04 19:56
北京
2月4日,广汽集团(以下简称“广汽”)发布公告,曾庆洪因到龄退休,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委员职务,不在广汽担任任何职务。作为老广汽,曾庆洪的半生都在广汽度过,是广汽合资大基盘的缔造者之一。而在曾庆洪任期的最后一年,广汽却迎来了历史最大的跌幅:2024年销量跌至200万辆级别,回到7年前;净利润只剩8—12个亿,跌回2012年上市时的规模。2024年底,冯兴亚出任广汽一把手的声音就一直不断,直到年后成真。冯兴亚在2016年曾庆洪接管张房有后,晋升为广汽总经理,此后一直是广汽自主业务的主心骨。2024年的广州车展上,冯兴亚以“番禺行动”掀开了广汽未来三年的改革序幕,自主品牌成为广汽未来发展的绝对核心,2027年要挑战年销200万辆。2024年,广汽自主的总销量仍不足80万辆,到2027年达成200万辆,年复合增长要达到31%,这一目标,很难(2025年,广汽定下的集团增长目标是15%)。在当前的国内市场中,自主品牌的渗透率是在升高,但广汽的三大自主自主品牌,依然没有适应主流的打法:传祺的主盘仍集中在燃油市场,车型的重心集中在相对狭隘的MPV领域;埃安过多集中于B端用户和低端市场,基盘大但不稳定;高端品牌昊铂终端价格波动幅度过大,用户认知和信心都不足。2025年年初,广汽对自主品牌进行了资源整合,同时进行了体系变革,但广汽当前的局面,不能只靠“单打独斗”活着。2024年中,冯兴亚就开始开放广汽的对外合作,尤其在智能化领域,对外合作比例甚至稍大于自研。传祺是最先受益者,依靠华为座舱的上车,传祺的声量在逐步提升,传祺和华为的合作也在持续加深,同时,广汽还和华为合作了全新的自主品牌,这对补齐广汽自主在新能源中高端领域的缺失有帮助。但如何在大厂抱团拥抱华为的背景下,打出差异化优势,依然是难题。目前的市场中,并不是“带上”华为就能卖爆,还要在产品和“华为用户”的需求中做足适应性对接。同时,广汽要不要进一步放宽合作领域,拓宽“新朋友圈”,依然不明朗。冯兴亚在对外合作上比曾庆洪更开放,但自主研发和合作之间并不十足矛盾。除了自主和对外合作,合资大盘如何盘活,同样是难题。2023年广汽财报会上,冯兴亚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广汽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智能化怎么办?”彼时,冯兴亚的回答是,合资有合资的节奏,广汽相信他们能想出办法。虽然冯兴亚在广汽丰田任职超10年,但其对合资的“依赖”远低于曾庆洪。这可能会引发这样的问题:冯兴亚接任后,广汽还要不要合资了?在番禺行动中,只有自主,没有合资的身影。但广汽集团2027年实现自主破200万辆时,要求占比集团总销量超60%,广汽合资到2027年要达到133万辆的规模。2024年,广汽合资大盘虽然大跌,但依然有125万辆左右的存量,未来三年,冯兴亚对合资的要求只有8万辆左右的增长(如果考虑到广汽自主商用车业务的增量,这一目标实际应该为负增长)。对日系合资伙伴而言,这可能有点“侮辱”,但挺符合事实。2025年开年,广丰率先发布了铂智3X,这款号称最智能的合资车(打通端到端),在走去年大众途观 PRO的老路。相比之下,广本对新能源、智能化的变革更认真,有消息透露,烨品牌正和华为智驾合作(参看:本田拟联手华为 乾崑智驾上车烨?),但在自主逐渐成为消费共识的落后背景下翻盘,难。除了自主、合作、合资,冯兴亚对广汽的发展,还有一个相对新的指引,就是全球化。目前,冯兴亚除了出任广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外,还兼任埃安和传祺董事长,同时还兼任广汽国际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2024年年内,曾庆洪和冯兴亚一直都在为广汽国际化发展“奔走”。2024年,广汽累计实现了12.7万辆的出口业绩,同比增幅达67%,出口是广汽增幅最高的业务板块。但其他车企也没闲着,2024年,奇瑞、一汽、东风、长安、比亚迪、吉利、长城出口销量均创历史新高。出口,也成为以上车企2025年的战略重心,广汽在这场新博弈中仍只是参与者,还不是领军者。对于冯兴亚而言,接手的广汽处在历史的低点,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又是创造历史的最佳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