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被“广东成为首个14万亿省份”的消息刷屏。
年后,开工第一天被广东官宣成立民营局刷屏。
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动作频发,一石激起千层浪。
全国统一大市场新环境下,招商尖子生如何侧面突围招商困局?
广东在招商引资领域,堪称行业内 “尖子生”。
据广东商务厅披露,2024年广东携手港澳连续第三年举办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项目1933个、金额2.26万亿元,其中投资超百亿项目23个。
内资方面--引进活水,开展“粤投粤引”基金招商路演活动、累计向地市导入项目115个,全年签约内资项目4357个投资总额1.8万亿元。
外资方面大动作--赴欧美招商,效果满分,达成项目54个,金额148.5亿美元。
外资引进成就斐然,得益于广东2024年干成三件事:
其一,外资专项资金奖励。
2024年5月,广东省出台新一轮外资专项奖励政策,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最高可获得1.5亿元奖励。
其二,评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并给予支持。
对符合相关条件、获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外资企业,特定地区当年实际外资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可获得一次性500万元的支持。
其三,重点产业领域开放试点。
2024年9月,国家部署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
2024年10月,深圳成为全国首批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地区。
言归正传,来看看民营局对招商有什么助益。
实践表明,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将重塑招商生态。
2023年9月,国家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中央层面对民营经济的顶层设计机构。
早于中央,各地有民营经济发展局、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局、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等相关表述的机构,高峰时曾超200个,它们分属于各地的不同部门,最早可追溯至2000年。
但若说关键节点,还是在中央顶层设计完成以后的2024年。
2024年1月,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局挂牌成立。
2024年2月,青海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挂牌成立。
2024年3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
2024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民营企业委员会和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挂牌成立。
2024年10月,福建省将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更名为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2024年11月,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卡在蛇年开工第一天成立民营局,战略考量基于三点。
第一点,“挑大梁”战略应有之责。
25年中央号召经济大省“挑大梁”,担起经济发展重任。
此前江苏、浙江均已正式成立民营局相关机构。
作为经济大省之首,广东必须担负起应有之责。
第二点,迫于经济转型之需。
25年广东技改进入深水区,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需求、技术挑战、目标模糊等问题,始终是“拦路虎”。
关键之年,成立民营经济局,正是为了打破部门壁垒,系统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难、成本高、政策落地慢等痛点。
第三点,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
如上文中提到的,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将重塑招商生态。
其核心在于关注民营企业经营困境,缺什么补什么,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避免政策“空转”。
抛开响应应有之责不谈,我们就实际需求出发,来看看广东民营局如何助力招商升级?
此处我们将结合其他省市已有经验进行解析。
其一,政策精准化,破解“盲点”,瞄准产业。
民营经济发展局的成立,标志着广东将从省级层面统筹招商政策,通过数据驱动、产业研究,精准锁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
案例对标:浙江省通过建立“产业链图谱”,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地方资源,持续推动重点建设“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88个核心区和协同区,实现政府精准引导,民企积极跟进。
广东潜力: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优势,民营局可重点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吸引全球产业链“链主”企业落地,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集群效应。
其二,高效整合资源,提升效能。
传统招商模式下,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分散在不同部门,企业落地常面临“多头对接”的困境。
民营局的核心职能之一,正是整合跨部门资源,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
案例对标:江苏省一方面搭建“一企来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让企业“一网办事”。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财政贴息的“免申直达”改革:惠企政策的兑现,转变为“数据比对、意愿确认、拨付到账”的主动服务模式。
广东优势:依托珠三角成熟的产业配套和市场化环境,民营局可联合金融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降低投资隐性成本,增强招商吸引力。
其三,从“拼政策”到“拼生态”,重塑竞争力。
随着公平条例实施,各地招商竞争进入“服务生态”比拼阶段。
广东突破:民营局可建立“企业家智库”,针对民企痛点推出专项解决方案(如跨境金融、知识产权保护)。
同时依托大湾区国际化平台,吸引海外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等高端业态。
其四,构建“梯度招商”体系,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招商落差长期存在。
民营局通过省级统筹,有望构建“梯度招商”体系,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广东机遇:引导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延伸,同时支持县域承接农产品加工、绿色能源等特色产业,形成全省招商“一盘棋”。
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不仅是广东对民营经济重视的象征,更是招商战略从“量”到“质”转型的关键抓手。
通过政策精准化、资源协同化、服务生态化,广东有望在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巩固全国经济第一省的领先地位。
未来的招商竞争,不再是单一城市的较量,而是整个产业生态的比拼。广东民营局,正在为这场变革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