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先从撕掉“标签”开始

文摘   2025-01-02 19:14   天津  


2025年,首个工作日,先向各位表示:

——新年好。

翻阅“年终答卷”,各地招商工作在变化中“进化”。

面对这种“进化”,招商人都在重点谈论:

新一轮竞争,难道有的地方连上桌谈判的机会都没有了?

现阶段,如何创新招商方式来吸引优质项目?

过往一年,我们举办“以茶会友话招商思享交流沙龙会”,覆盖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邀请了各地驻外办、各位招商局长、各个招商负责人“促膝长谈”。

重要的是,今年【招商网络】进化,为了给招商同仁提供项目资源的支持。

在《进化,为产业蓄力》的分享中,提出了招商工作背后的“九个字”“营销思维”

今年招商引资,先从撕掉“标签”开始
01


新旧模式 重点在怎么干

一位涉足招商工作10多年的老兵,曾拿下过多个重点项目,他直言不讳地指出:

“创新招商方式,是否能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从根本上来讲,任何工作离不开创新。就招商而言,进化的不单是创新方式。

我们认为,招商工作不在于新旧模式,关键是如何落下去能怎么干的问题。

先撕掉,招商方式新与旧的标签,并不是旧的方式就招不来项目。

去年8月,中央给地方下了一道禁令,地方招商引资迎来重要变革,各种方式大举补位。

比如,场景招商、资本招商、基金招商、国企招商……

实际上,每一种创新方式都适合不同的地区,是否真的起到了效果,一时间难以去评估。

当下,各地关注点都在找创新方式,几乎聚焦在“创”字上,忽略了过往的招商方式哪些是没做到位的。

放在营销思维里,我们称为守住“基本盘”,每年根据现状问题调整策略,而不是直接跳过搞创新内容。

招商工作亦是如此,“打好基本盘”视为一种“守旧式的创新”。

拿传统招商方式来说,总结盘点哪些环节是有问题的,是否与现状结合起来了,所以说该优化的落在执行动作里。

我们看到,有些地方招商引资提出了:

有没有股权投资基金,能不能给落户企业提供股权投资,成为吸引企业的重要抓手。

大胆提问,地方政府“勒紧裤腰带”拿出资金,设立股权投资,就能解决招商现状的问题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正在复制“基金+招商”模式,但此前一些省份公布的2023年度审计报告显示,部分政府投资基金存在募资难、花钱难、退出难等问题。

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基金,当委托给一线机构管理以后,除了付出了管理费以外,在招商方面基本没有贡献。

在招商引资中,各地盲目创新招商方式,确实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当然,也不是只有新模式,才能解决之前遗留下来的招商难题。

有些地方招商,一直沉迷于“创新”口号,却忽视了对企业投资逻辑的深入理解。这种理解,无需华丽的创新,而是需要掌握从宏观到微观的产业知识,更需要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力量。

撕掉新与旧的标签,地方招商工作需要结合现状,找到适合本地的招商方式,不断向下扎、往深求、走出去。

02


项目对接 关键在找到人

招商引资,在变化中进化。

随着趋势、方式不断进化,招商工具也不一样了。

以前,总看到“招商人与各种信息”打交道,但当下效果甚微。
每一种招商方式,少不了线索的收集与获取。

对政府、园区而言,找不到企业联系方式,怎么吃透企业需求“投其所好”呢?

随着【招商网络】进化,我们更关注人的信息,让招商人直接能找到投资企业。

就招商而言,这些标签也要撕掉:

项目体量的大与小、选址信息的多与少,以及单看企业投资的意向区域。

难道只要这些不符合,就“置之不理”了?
我们认为,任何项目落地,背后并非单纯依赖招商“运气”,而是遵循着客观、科学的流程和规律。

如果将几次快速的落户案例,简单地归功于某个人或某个机构的“实力”,这无疑是对企业选址和园区招商流程的肤浅认识。

各地招商工作,请把视线放宽,随着越来越多的招商的方式快速演进,打出系统化“招商牌”的区域还是少数。

我们必须摒弃这种短视和偏见,深入理解企业选址的内在逻辑,长期扎下来做好每一次项目对接。

这一年,我们带着【招商网络】进化的初衷,非常期待与各地驻外办、各位招商局长、各个招商负责人面对面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更是为了给招商人提供社交平台,交流招商引资趋势、分享项目落地经验、剖析产业转移方向,以茶会友鼎力相助传授行之有效的“招商打法”。

第一站:北京

  •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投资新机遇

  • 产业链招商图谱助力项目研判价值落地

相关文章点击:招商局长倾囊相授,产业链招商“敲对门、找对人、办对事”

第二站:上海

  • 从长三角产业转移趋势看招商引资新机遇

  • 产业转移承接的难关痛点、解决思路与实践案例

相关文章点击:招商局长不吝赐教,长三角产业转移企业从何来、向何方、落何处?

第三站:深圳

  • 招商网络对获取项目的思考与探索

  •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相关文章点击:招商局长悉心传授,珠三角产业转移企业“往哪转、转什么、谁来接?

除此之外,在《进化,为产业蓄力》的分享中,重点阐述了三个关键词:

找到人、要死磕、好心态。

相关文章点击招商引资怎么干?做到这“9个字”就对了……
【招商网络】上,项目信息获取,就能找到关键人,直接打电话联系企业,只有不断交流找到双方的契合点,项目才有可能往下推动。

当获取到招商线索,从“可以聊”到“有得聊”再到“聊得来”,各位招商人的核心是:

了解自身现状、读懂企业需求、掌握市场趋势,死磕到底项目谈成的可能性才更高。

任何项目推进,都要经过反复的洽谈磋商,也更需要专业的招商经验。好心态也相当重要,一个环节又一个环节去攻克,滴水方能穿石。

在《进化,为产业蓄力》分享中,招商引资遵循反向漏斗的逻辑。

而不是,感觉联系到越多的企业,最后落户的就越多。

实际招商工作中,反而是找对企业,并“死磕”跟进下去。
如果第一步就找错了人,后续基本是没有结果而言的。
所以说,先找到目标企业的客群,然后不断深耕下去,扩大影响力,才是最关键的。
相关文章点击:政府招商引资,必须懂得营销思维
如果说“招商”是区域竞争的外在表现,“营商环境”则是城市竞争力的内在核心。

面对经济增长和区域竞争压力,地方不仅需要在招商上下功夫,也需要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优产业生态、做强城市竞争力等多维度解题。

03


眼睛向内 不单是看外面

有人说,招商引资不是单纯拼项目数量、讲质量。

我们认为,仅要“眼睛向外”,做好项目招引,也要“眼睛向内”做好本地培育。

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各地通过调优结构、提高能级,壮大产业链、促进良性循环、提升整体产业实力。

不少地方招商,首先会想到一个字——“外”:

派出专班外出,对外开展推介,接洽外部客商,引入外来项目……

有的地方,只要把外来项目或资金引进来、落了户,招商引资的任务就结束了。衡量招商引资的成果,也主要是看签了多少项目、引了多少资金。

甚至,至于企业在本地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各地很少再去关注。
现在看来,这种理念的确需要做出修正,撕掉只看对外的标签。

招商引资不忘“眼睛向内”,不是要弱化对外招引项目和资金,而是要统筹兼顾“招引增量”与“服务存量”。

在存量企业中,有的是本土成长起来的,有的则是通过招商引资进来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地方政府和园区都应一视同仁做好服务。

尤其是对于后者,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本身就是做好招商引资的“下半篇文章”、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需要,这样也能更好地实现招商引资的初衷。

再者,服务好现有企业,往往也能起到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现有企业如果发展得好、持续增资扩产,相当于为当地增加了新项目、引入了新资金。

一些受到“冷遇”的本地企业,难免会选择一走了之,或是将发展重心转移到外地,有时甚至有可能出现“儿子和女婿都留不住”的局面。

对于各地招商来说,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



写在最后

2024年,现在已经过去了。

每个地方招商,都上交了“难中求成”的答卷,更是一个经济发展来之不易的回应。

一年来,各地招商人奋斗拼搏,为新起点上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的地方发展经验,也展现出新征程上再攀新高的魄力与气度:

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强信心——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每一位招商人始终“在路上”。


招商要参
招商要参专注于招商引资行业,致力于打造快捷高效的招商资讯交互平台。 招商引资路上,有你在前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