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行业巨变!三四线城市平台公司,如何做好产业园运营?

文摘   2025-01-03 19:08   上海  


过去几年,产业园发展势头强劲,主要采用地产开发模式。

所谓地产开发模式,归根结底,还是基于土地经济理念,主要是新增土地面积、建设新厂房,来谋求收益。

然而,虽然园区数量增长,但企业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也就是说,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消化”厂房,去化也变得越来越难。

再加上,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招商环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形势下,各地产业园想要市场化竞争中取得先机,就必须要转变运营思路。

01

行业巨变 产业园面临新挑战

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不同城市层级的产业园区正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对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中的产业园区,尤其是那些有政府支持的园区,由于他们在资金扶持方面的投入一直较为谨慎,新政策对其运营模式的冲击相对有限。

然而,在二三线及以下层级城市的产业园区,尤其是新兴的高新技术园区,由于产业根基相对薄弱,过去往往依赖土地等手段来吸引企业入驻。

《条例》的推行,传统的招商政策途径越走越窄。若不及时调整策略,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差距,恐怕将进一步拉大。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不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于扩产需求他们变得越来越谨慎,大部分企业选择把口袋捂紧,持观望态度。
没有了资金的支持,企业迁移动力也难以调动,进而加大了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的难度。

园区招商过于依赖土地等政策,而忽视对产业的深入研究和企业的精细化运营。《条例》的实施,促使招商引资回归到真正的实力竞争。

今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走过了40年的历程,从最初的14家扩展至如今的229家,其覆盖范围也从原先的沿海12个城市扩展至全国31个省(区、市)。这些经开区被赋予了推动地方经济与产业进步的重要使命。

但随着产业发展,他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也连续发文,揭露了产业园区招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强调要加强对国资的监管,补齐管理上的短板,并激活那些“沉睡”资产。

如何结合地方特色,引导经开区走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道路,已经成为各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既是对产业园区自身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政府管理与招商水平的一次挑战。
02

转变思路 拥抱片区思维
从另一维度审视,《条例》的落地执行,也推动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在此背景下,各城市在产业发展中,需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自我审视能力。

这就要求,他们能够洞察产业发展动向、评估自身产业基础、掌握市场竞争状况,并挖掘独特资源优势。
基于这些分析,明确战略发展方向,组建专业的招商团队,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在招商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园区运营者而言,具备片区思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与单一园区的视角不同,这种思维鼓励我们跳出园区的边界,站在更高视野来审视和规划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

一个成功的片区思维,应涵盖战略规划、产业生态构建、空间场景打造、资管闭环形成等几个方面,同时倡导园区间的协同与共赢。

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品牌。
打个比方,企业们集聚在一个区域,就可以共享很多资源,比如基础设施设备,以及供应链等,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并提升运营效率。

特别是二三四线城市的园区,要想吸引并留住企业,就必须提升运营服务水平,确保企业在园区内能够获得实质性进步与相应回报。

必须认识到,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单纯的土地资源,而是土地上所孕育的创新人才和高质量产业。这需要我们从以往的“开发式”策略,向“盘活式”策略的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关键在于通过引入高附加值产业和优化区域功能分布,将原先单一的“空间增值”路径,升级为全方位的“产业运营”战略。

对于二三线城市而言,应捕捉并利用与一线大都市之间的发展差异所带来的契机,主动接纳并融入产业转移的潮流。
或者,这些城市可以选择专注于热门行业的某个细分环节,以此与一线城市建立起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

而四线及以下层级的城市,因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产业发展更应依托当地资源,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

03

平台公司 产业招商怎么做
如今,招商引资开始由原来的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政府逐渐退出招商一线。招商引资的职责,也转移到地方平台公司。
对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平台公司而言,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做好园区前期的规划设计。

得益于国家化债政策支持,平台公司未来有机会利用地方债建设新园区。想要避免陷入园区闲置的困境,前期就需要结合市场要求,对载体建设进行科学规划。

举例来说,对于容积率过高的问题,建设之初就要细致规划层高、承重、面积等各项指标,确保载体建设的专业性和精准性,从而提升与企业的匹配度。

此外,地方政府应对当地园区及产业链现状进行全面梳理,深入分析本区域的竞争优势、产业基础及长远发展蓝图。
基于这些分析,有针对性地培育符合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并发展具有潜力的产业集群。

其次,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

一个区域的“盘活”,并不仅仅依赖于物理环境的改造,更在于打造有吸引力的产业生态。
通过引入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等新兴行业,将原本静态的土地“资源”转变为充满活力的“产业平台”。

这一转变意味着,我们的发展点将从追求物理空间的最大效益,转移到更加专注于人才、产业和创新之间的动态交融与互动。

“管委会+公司”的模式下,双方需要适应市场化招商趋势,实现政企有效分离。
但这不意味着两者完全割裂,而是各自发挥优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将市场化机制与政府资源有机结合,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最后,实行市县(区)联动策略。

合肥模式的成功之道,已在深圳、苏州等地得到印证。
然而,对于财政基础薄弱、专业人才短缺、创投机制尚未成熟的地区,尤其是县(区)级国资平台而言,想要完全效仿“合肥模式”存在一定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大家可以考虑合肥模式当中的“市县(区)联动”策略。

以合肥产投的实践为例,在产业基金运作阶段,他们巧妙融合市、县(区)两级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区县在项目选址、落地建设、投产经营以及后续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从而顺利引进多个战略新兴产业项目。
这一成功案例,为县(区)级国资平台做资本招商提供了参考。
写在最后


面对招商行业环境变化,产业园运营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灵活调整策略。

对于平台公司公司而言,可以通过做好园区前期的规划设计、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实行市县(区)联动策略等方式,来实现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招商要参
招商要参专注于招商引资行业,致力于打造快捷高效的招商资讯交互平台。 招商引资路上,有你在前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