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层会议定调2025:招商引资,一条主线六大重点

文摘   2024-12-12 18:57   天津  

12月,两场高层重要经济会议:

一是中央政治局会议,二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每年,政治局会议在先,经济工作会议紧随其后。

这两场会议开完,来年经济工作方向和路线就基本明朗了。

就招商而言,紧跟经济形势、掌握产业趋势、抓住发展态势。

这两次重点会议,究竟有哪些方面值得期待?

针对招商工作,做出“一条主线和六大重点”的前瞻解读。

PART.1

一条主线 统一大市场下招商引资







2025年重要性,不言而喻。

明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的谋定之年。

不止如此,还是“新两步走”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的首个五年收官之年。

在2024年经济工作中,有些新产业、新业态已经开始布局和发力。

接下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成为2025年,以及“十五五”或更长一个时期的主要突破方向。

先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主线下,各地招商引资对企业始终保持“一碗水端平”。

现阶段,企业基本也都清楚返还税收、土地出让金等都被禁止。

今年8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被视为招商引资的一道分水岭。

当下,资源分配、专业能力、营商环境等,将成为各地招商工作的抓手。

从长远发展看,回归产业本质,调整招商方式,结合本地优势,走差异化路线,对于创建良性的市场经济,落地全国统一大市场有所帮助。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2025年也将会出台一系列“非常规政策”,有些可能是短期应急政策,但短期应急政策要与宏观调控保持一致性。

实际上,地方招商引资,优势与劣势并非绝对,需要扬长避短。

重要的是,不能脱离本地的区位和资源禀赋,只有本地的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才有可能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而非一哄而上争抢高端产业。

市场化招商浓度不断升高,各地招商方式迈入调整期。

从以往实践来看,往往专业的招商机构拥有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信息网络,能够更精准地把握企业的需求,并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让招商竞争力和效率都能显著提升。

我们看到,招商引资重任落在招商公司上,由国企引领的招商模式,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大多数园区,已经采用了市场化招商的方式。

在园区建设和招商过程中,地方政府没有投入大量资金,而是按照商业原则和股份制公司制来运营,使得招商引资完全成为市场驱动的行为。

无论招商方式调整,还是落地创新动作,各地一定保持头脑清楚,摆正自己位置,有产业的积累,有链群的优势,有专业的队伍,有优良的营商环境,更有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服务能力。

我们预计,2025年在进一步练好内功要求下,应该会得到更多支持新质生产力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

PART.2

六大重点 各方面与以往有何不同







再看,2025年经济工作中,招商人关注的六大重点。

  • 看总基调

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是5.3%、4.7%和4.6%,各大机构普遍预计四季度GDP增长将达到5.2%。

划重点,今年实现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政治局会议通稿的公开时点变早了,这也是政策更迫切的直接体现。

会议认为,也提出到了: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可以看出,明年政府将会推出一系列刺激政策,重点是围绕国内大循环,扩大国内需求。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脱节是一直存在的发展瓶颈,只有推动两者融合创新,才能培育和发展出新质生产力。

  • 财政政策

这次财政政策,表态有了大转变。

上一次,财政政策里突出“更加”,还是在2020年7月。

从财政政策看,在“更加积极”的定调下,2025年中央财政的赤字红线将有望从3%进一步扩张至3.5%—4%。

新一轮12万亿一揽子化债举措以来,财政政策的思路作出了根本转变,从“化债中发展”转向“发展中化债”。

明年财政更加积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着力点为提升中央赤字率,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等。

有人提到,相较于化解存量债务,市场更应关注财政政策扩增量的方向,因扩增量方向将有大量政策及资金资源倾斜,更具结构性市场机遇。

  • 产业方向

2025年,特朗普关税2.0大概率会提高贸易壁垒,这将加速“卡脖子”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

因此,高技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仍然会是政策重点发力的方向,有机构预计2025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

投资方面,要提高投资效益,一是优化结构,二是抓落实、重效率,三是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

从细分赛道来看,在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创新药等前沿技术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各地招商工作核心关注,以未来产业和卡脖子相关产业重点领域,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

同时,注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年科技产业政策,可能涉及几个领域:

培育具备战略性、颠覆性的新兴产业,包括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互联网、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深化科研与产业融合,鼓励企业牵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促进技术链与产业链的高度协同。

  • 外贸外资

2024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在全球经济环境下表现出一定的韧性。

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3%,显示我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经济环境下仍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前十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36万亿人民币,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2%。

但是,外贸主要是受外部环境影响太大。

特朗普上台,加上国际局势的持续动荡,明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更高,外贸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直以来,最高层将外贸的定性设置为“稳”。

上个月,为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商务部印发了:

《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9条重要政策措施。

包括: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扩大特色农产品等商品出口;支持关键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吸引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等。

再往前看,关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第24条,也提到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

文件围绕扩大市场准入、加大政策力度、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提出了24条具体举措。

明年,外资政策或将更关注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各地招商引资,重点推动外资在芯片制造、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同时将提供精准的激励措施。
这种“精准对外资”,将更加突出质量导向。

  • 科技创新

尽管在今年政治局会议公报中,“科技创新”排在了“消费”的后面,但其“咖位”依旧不容小觑。

去年9月,首次出现“新质生产力”一词,在近一年里则成为了政策发言中的高频用词。

2024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4%,继续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9.2%的增速。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9.8个百分点。

2025年,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层面,有几个方面: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中国“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蓄电池,还将迎来新的发展与扩展。

对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便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具体抓手,升级的重点方向为数智化、绿色化、安全化。

  • 两新工作

“两新”工作,仍将是2025年扩大内需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7个重点领域设备更新与3大类重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明年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

在消费品换新方面,15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方向为汽车、家电、家居,实实在在地支持消费者对更优质、更智能、更环保产品的需求。

在设备更新方面,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聚焦于工业、农业、建筑、教育、交通、文旅、医疗等7个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开展工艺更新、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促进产业向“新”向“绿”发展,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企业开展工艺更新、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促进产业向“新”向“绿”发展,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从政策面来看,明年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加大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力度。

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的同时,重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

此外,政策面还会要求持续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重点支持文娱旅游等服务消费增长点。

写在最后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政策是“毛”,产业是“皮”,皮下没有营养,毛早晚会脱落。
招商引资,如果不能转变思维,就是换汤不换药,效果依旧不佳,否则还是“市场运作的皮包着行政指令的核”,也无济于事。
毕竟企业真正的成长,不是靠雨季滋养,而是靠旱季扎根。扎得越深,雨季来临时,才可能更加枝繁叶茂。

2025年即将到来,希望各地招商工作都能回归产业发展本质,秉持长期主义思想,以久久为功的理念扎实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招商要参
招商要参专注于招商引资行业,致力于打造快捷高效的招商资讯交互平台。 招商引资路上,有你在前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