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安排“10万亿”,一边招商,一边化债

文摘   2024-11-19 15:30   天津  


财政发声10万亿,化债新政终于揭晓。

不同口径,也出现不一样的数字,分别为:

6万亿、10万亿、12万亿。

就地方而言,在化债中招商,还是在招商中化债?

我们知道,这次主要解决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压力,让地方有更多可支配财力。

一边招商,一边化债,各地才能有能力、信心和决心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地方债务化解与招商引资竞争,应是互为表里、循环促进关系。

PART.01
化债不等于还债 恢复经济活力




由于工作关系,总能接触到各地政府,往日交流比较多。

这几年,一些地级市或区县政府,财政极其紧张,“三保”工作压力可不小。

在这种情况下,搞园区建设,招投资企业,找项目配资,感觉都挺吃力。

我们了解到,在顶层方案未出炉前,有的地方政府已经将争取化债额度作为政府“一号任务”。

财政相关负责人提到,地方主要领导对于本次化债方案很重视。

前段时间,多次开会讨论并和省财政厅沟通意向,推进前期准备工作,以待细则出台后,争取最大的额度。

还有,东部某县的财政局局长直奔省城,拜访了省财政厅分管债务的副厅长、债务处处长和预算处处长等人。

拜访的原因,急于想弄明白财政部提到的“一揽子化债方案”到底会如何落地?

从侧面印证了,所在地方隐性债务也在比较高。专门跑一次,希望能给上级单位“加深点印象”,以便能分配到更多化债额度。

简单说,争取化债置换资金,就是当下党委和政府一把手的核心工作。

在解释化债之前,“10万亿”这个数字,也要说明一下:

6万亿,是指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限额,这个款项只能用于化债。

10万亿,是指未来5年时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千亿元,专门用于化债。

一年8千亿元,五年累计4万亿,再加前文的6万亿,总额为10万亿。

12万亿,是指上面的10万亿,再加上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2万亿债务,按原合同偿还。

简单而言:不是国家给了10万亿或12万亿的现金,而是对到期或即将到期的债务,进行延期和置换。

也就是说,并不是给现金去还债,而是中央提供10万亿的“化债资源”给地方政府。

债务没有转移,也依旧存在,但通过周期与利息的调整,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大大减轻。

化债的目的之一,在于进一步释放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力。

反之,债务积累过多,难以恢复地方政府的财政支配能力。

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向来是第一大马车。

而在投资这架马车中,中央政府投资占比很少,地方政府才是核心主导者。

如果地方政府一直负债前行,手里没子弹,很多投资项目就启动不了。

但解决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了,那么,地方投资就会重新复苏起来。

比如,地方国资产业基金,本就是经济中的核心推动力。
合肥国资,连续押中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高新科技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合肥经济的发展。
重庆国资也支持赛力斯,长安阿维塔等,反超广州,跻身中国头部汽车工业城市。
至于芯片产业的背后,更是引入了大量的地方半导体产业基金。
在美国封锁之下,中国半年芯片出口总额就超过了5000亿,全年有望突破1万亿。
所以说,就实体经济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信号。
PART.02
转向招商中化债 在发展上化债




不同省市经济发展水平、财力、地方债务规模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债务风险级别。

新一轮10万亿化债,哪些地方最受益?

经机构梳理,考虑地方债+城投有息债务,全国债务风险较高的省份多数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我们看到,今年年初12个省份被点名,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这些涉及的省份多数位于西部和北方,多数都是债务风险较高的区域。

与之对比,广东、上海、北京、福建等地债务压力相对较小,这些地方基本都是经济大省和财政净贡献大省。

不难看出,哪些地方是“以债谋发展”的模式,而哪些地方对债务驱动的依赖度最低。

所以说,10万亿化债对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还是相当利好的。

毕竟,先解决眼前的债务困局,才能有更大谋发展的空间。

尤其,有些经济薄弱的地方,更要通过投资来正向拉动经济,不然债务的反噬危机很难化解。

到了2024年,一线招商人发现,想找到好项目似乎比以往更难了。各地政府、招商参与者们都在绞尽脑汁、新招叠出。

过去几年中,各地纷纷设立引导基金,签约子基金,通过成为投资机构的LP,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将企业招揽到当地。

但是,如果不惜成本来投资芯片、生物医药、锂电池这种热门项目,也是有一定问题的。

有的地方财政紧张,而通过旗下的平台公司出钱进行资本招商。

主要目的是,引进项目产生了税收才能进入当地财政局口袋,这个投资回报的链条周期很长。

我们也总能看到,各地国企拼命资本招商即便亏损了几亿、几十亿,对当地财政并不会马上带来财务方面的冲击,先由国资系统“扛”下来。

几年前,某中部地级市在引进一个技术尚不成熟的新型能源项目,仅进口设备就买了近20亿,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以政府为主体的“以投促引”,拥有着风险投资市场的基本特性。

资本永远在追逐风口,大家看到往往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投资样板。但忽略掉的是,沉没在水下,数量巨大的失败案例。

有的地方政府或平台公司董事长并不懂产业,也不是从事过经济岗位的,在判别一些高科技行业项目的背调,确实还是有点难度的。

就招商而言,产业发展趋势、行业投资现状、产业链上下游、重点目标企业,甚至是项目的每一道工艺,需要清晰地以文字、表格、图表的方式呈现

并且每个人都研究透了,内容专业程度堪比投行报告,可能才会成为“下一个合肥”。

站在招商层面,发展经济不能靠盲目投资和无序扩张来实现,而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改善营商环境等方式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化债中发展”转向“发展中化债”,招商引资工作仍然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随着 “严防新增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刚性约束,再想回到过去那种靠着债务疯狂扩张的日子已经不可能了。

财政纪律一旦全面从严,所有的无效投资、低效投资以及过度投资,都将迎来最严监管。

化债是为了保持财政、经济与债务之间的可持续性,核心是要保持债务的接续和滚动。

绝不能因化债制约经济发展,而是要统筹好化债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做大GDP、做大财政收入来提高地方政府的债务承载能力,在发展中化解债务,也要在招商引资中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招商要参
招商要参专注于招商引资行业,致力于打造快捷高效的招商资讯交互平台。 招商引资路上,有你在前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