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4年12月11日 19:00-21:10,“2023-2024年JCO-Blood血液疾病治疗新进展系列学术研讨会二期-第十六场”在博医学平台顺利举行。会议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高广勋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赵万红教授共同担任主席。
1
PART 1
开场致辞
大会伊始,两位主席在致辞中热烈欢迎并介绍与会专家,希望通过会议讲者的分享,让大家在血小板减少和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面有所收获,并提高诊疗规范性。随后在高广勋教授主持下,会议进入学术分享环节。
2
PART 2
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
第一位讲者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丽梅教授,为大家梳理了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诊疗指南2024年版更新的主要内容。随着肿瘤治疗药物的发展,常出现联合药物治疗的情况,从而加剧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在诊断时,CTIT通常需要与EDTA相关假性血小板减少、骨髓转移癌等情况进行鉴别诊断,且需要进行CTIT分级,以规范后续治疗。
CTIT治疗需要按是否存在出血进行划分。存在出血的患者应尽快输注血小板进行止血。指南中也推荐长效升血小板药物罗普司亭用于存在出血患者,属III级推荐。无出血的CTIT患者根据血小板计数进行给药,血小板计数较低的患者也应输注血小板,也可给予罗普司亭药物进行治疗。随后,陈教授依次回顾了输注血小板、海曲泊帕、IL-11对CTIT的疗效进行了回顾,并重点强调了本次指南更新中对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应用,表示罗普司亭对于抗肿瘤治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切实有效。II期研究结果显示,罗普司亭可以在3周内纠正93%实体瘤CIT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且化疗期间持续用药可使血小板计数维持在(100-200)*109/L。
陈丽梅教授进一步介绍,罗普司亭用于CTIT适应症的研究表明其能有效纠正CIT,93%的患者在3周内实现血小板计数纠正,让大多数患者恢复了化疗。一项大型回顾性分析表明,对于持续CIT的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罗普司亭治疗后,每周给药能实现80%的应答率。化疗期间给药也能实现63%的应答率。陈丽梅教授随后介绍了罗普司亭用于CTIT适应症的用药方法,对于不符合血小板输注指标的患者,应在血小板计数<100x109/L时应用罗普司亭,每周皮下给药一次。进一步回顾血小板药物后,陈教授表示rhTPO能够活化血小板,增加血栓风险,TPO-RA类药物也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发生风险,而罗普司亭不引发血小板聚集,不增加血栓风险。
讨论环节
在高广勋教授的主持下会议进入讨论环节,宝鸡市中心医院郑引索教授和汉中市中心医院黄国强教授先后发表个人观点。郑教授表示其在临床使用罗普司亭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后疗效显著,并向陈丽梅教授提问临床中应用罗普司亭应如何控制剂量?陈丽梅教授表示临床中对罗普司亭的剂量控制是难点。对于剂量逐渐增加的情况,她在临床上会考虑疗效与药物留存的实际情况后综合考虑,通常一开始就会打一支。在患者血小板较低且难治的情况下,她会首选罗普司亭而停用其他药物,以尽量纠正患者的血小板数量。黄国强教授感谢陈教授的解答,并询问陈教授罗普司亭如何能够减少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陈教授表示有可能是罗普司亭的机制或者结构特殊,并不产生免疫原性,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3
PART 3
血液领域最新文献进展
在赵万红教授的主持下,会议继续学术分享。第二位讲者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蒙珊教授,她系统地梳理了2024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蒙珊教授表示近年来随着新药的开发与应用,MM一线药物增加且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患者预后显著提高,但尽管如此,MM仍无法治愈。蒙珊教授指出,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表明,既往至少接受过三线治疗RRMM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案数量较多,缺乏标准化治疗,而随访结果也表明TCE RRMM患者的缓解率和预后不良,中位OS仅13.8个月。2024年CSCO推荐更新中,对RRMM的诊疗方案中纳入了一系列含泊马度胺的联合治疗方案,且KPd方案由II级推荐上升为I级推荐。
随后,蒙珊教授进一步介绍了2024年ASH中RRMM的治疗进展。Isa单抗联合Pom在治疗接受≥2种治疗的RRMM患者中体现疗效优势(73.7%的ORR),是一种可选择的挽救治疗方案;BPd方案的疗效显示稳健的PFS获益,且相比PVd能实现更深更持久缓解,也表明其作为来那度胺暴露后首次复发SOC方案的可能。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PVD方案的安全性以及显著的缓解率(75%的ORR),证实其可为对来那度胺和抗CD38单克隆抗体DR的MM患者提供显著缓解率。真实世界研究显示,DPd治疗对于老年RRMM患者的ORR可达77%,且中位OS为50个月。Ib/II期结果显示,两种剂量组的SPd方案在RRMM患者中均显示了初步疗效,且通常可耐受。上述研究表明泊马度胺联合新的靶向药物,可为RRMM患者提供更优的生存获益,在高危、多类耐药或特殊人群的患者中也可维持一致的临床获益。
讨论环节
紧接着,在讨论环节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海涛教授表示MM属于容易复发的疾病,目前药物的发展以及治疗方案的探索为多线复发的患者带来了临床的获益。张教授随后提问,如今逐渐尝试将免疫治疗提前一线使用,而这类MM患者使用免疫治疗后应如何进行维持治疗。赵万红教授表示,目前双抗在临床试验中通常以减剂量进行维持治疗,从一周一次的用药改成一个月用药一次的频率。
4
PART 4
大会总结
在会议总结中,大会主席感谢各位讲者们带来精彩的学术分享,并强调药物使用方法的优化是未来需要各位同道在临床中探索的重要课题。对于MM的治疗,多种药物的组合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也是未来探索的方向,希望各位同道能更多的交流,共同分享诊疗经验,提高患者的获益。
戳”阅读原文“,直达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