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诞辰特辑 | 往期研究资料全收录
笔记 | 隐匿与内转:“魔幻唯心论”之一瞥
与许多后康德观念论者一样,诺瓦利斯的思想幅度涉及自我-自然-绝对者三者的关系,但他所创发的“魔幻唯心论”最终的立足点并不能为康德-费希特意义上的观念论脉络所涵盖,而应该从波墨所代表的神智学思想方面来考虑——绝对者与自然之关系的二重性——一方面,自然的根据内在于绝对者之中,另一方面,绝对者无条件地超越于自然。这种二重性的实质就是绝对者之自由的表现形式的两可性,即既可以通过中介而达到自我,又可以取消中介而与自我同一,不过这种想法在诺瓦利斯的断片中往往较为单薄的规定表现出来。
2
笔记 | 无机的面容:卡巴拉中的神智学问题
按照卢里亚派的说法,上帝并未选择创造我们所知的世界。但是,由于创造本质中固有的不完美所造成的神性的连续危机,所有的现象都演变为统一性与物质中的混乱之间不断涌现的斗争。在这里,卢里亚对上帝形象化显现问题的处理在于,将卡巴拉十源质的表面上的有机结构关系转变为一个由无机性中介的过程。那道偶然闯入有机生命中的灾难之光,与一切人性的、体现自然-精神之连续性的秩序相逆反的野蛮威力,将静态的结构催迫鼓动起来,使卡巴拉(“接受”)以被动姿态实施的对危机的隐喻化转变为实在的积极生成,以使神性的可感可触的形象(其最完满具体的实现)即便在最原始的无机岩层上也能发出光辉。
3
小满特辑 | 触摸星辰:布鲁诺的宇宙隐喻与爱之戏剧
超越之美隐藏在表象世界的深处,当心灵的目光循着感受的驱使辨认出与寻常所见全然异样的东西时,世界本身并不因此变得陌生,变成毫无确定性的异乡,反而向心灵敞开它的生命般的丰富性。而自然哲学和宇宙论对布鲁诺的意义正在于,将人类意识与世界的关系定义为对(生活)世界的超越。因此,与当时自然科学所造就的“表层世界”相反,布鲁诺的哲学立足于深层的、有深度的世界。这也是主体性所造就但并不与周遭世界相对的内在世界:布鲁诺尽管将世界的无限性作为背景,但他笔下英雄的孤独并不是由于主体与事物的内在距离而产生,而恰恰是由于他与事物的关系比与其他人更强烈——他更能扎根于他所在的星辰,“正如植物的根系与地脉交织在一起”。
4
自海而出:策兰精神地理学的范式
5
笔记 | 灵魂的测绘:后疫情时代的波墨(上)
如果说库萨是对神学、本体论和宇宙论等各种要素进行了重组,布鲁诺对太一的形而上学、新的宇宙图景和魔法(符号学)进行了整合,那么波墨同样面临时代巨变后知识的分散琐碎局面,并且他整合和重构这些知识的任务比库萨和布鲁诺艰巨得多。他的哲学建构有着不得已的前提,其中闪烁着时代和生活的痕迹。这就是波墨的“自然语言”,是他从帕拉塞尔苏斯传统那里获得的炼金术话语和图像性修辞。
6
纪念歌德 | 受难与献祭:略论《维特》中的死亡叙事(附译诗两首)
尽管我们已经将维特的自我和他眼中的自然划上等号,但维特的悲剧证明,单纯的自然或消融掉自然的自我都难以造成人格内部如此巨大的分裂和矛盾。我们必须承认,自然和自我并不总是等同的,自然只有在与另一个自我相遇时才能成为自我,而自我又只有在对自然的观照中方能认识到自我的完美和绝对。在小说中,维特的心灵既拥有代表先天美感追求的“自然倾向”,又具有现实地审视自身行动的“自我倾向”,这两种倾向和声音之间的对话与争执促进了维特的主观行动和生活背景的转换,成为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
7
笔记 | 奥德修斯的记忆
奥德修斯想象的并非时间的流逝或不朽的生命,也不是被分成身与心的两栖自我,而仅仅是最终返抵家乡伊塔卡,是将心灵的期盼——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家乡的回忆,转变为当下在场的现实。通过心灵对记忆与现实的不断转化,自我的同一性一方面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确证,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理智对情感的约束作用,使自我对同一性的要求逾越了认知的范围。
8
帕拉塞尔苏斯:世界的自我疗愈 | 布洛赫《文艺复兴哲学讲演录》选译(四)
帕拉塞尔苏斯:动态的化学过程 | 布洛赫《文艺复兴哲学讲演录》选译(五)
帕拉塞尔苏斯并不是要废除人类简单的和充满爱的幸福感受的自然生育方式。毋宁说,应该寻求自然的生育方式无法实现的东西,以制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涤除了一切渣滓的人。这位医生想创造比人类之主所创造的更好的人,从普罗米修斯那里,何蒙库鲁兹神话也被帕拉塞尔苏斯赋予了适宜的背景。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人需要至高的胆识,他不能以为他的创造性的理性已经足够大了,帕拉塞尔苏斯把这种创造性的理性称为想象力(imaginatio),一种乐观的力量,即在平庸地带建造空中楼阁的那种力量。在逐梦向前的意义上,在革命性的浪漫主义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切宫殿都曾是空中楼阁。
9
雅各·波墨:《曙光》(一)| 对自然中神性本质的研究
雅各·波墨:《曙光》(二)| 关于人应如何研究神性本质和自然本质的说明
雅各·波墨:《曙光》(三)| 至一之神
10
Franz von Baader | 波墨神学与哲学讲演录(三至七讲合集)
11
讲座报名 | 精神与自然的触摸:雅各·波墨的哲学及研究综述
12
系列讲座第五讲 | 开采血肉的火光:波墨思想方法刍议
13
观影 | 雅各·波墨的生活与遗产(英字)
14
力能与历史:厄丁格神学体系的发展(波墨后传)
15
黑格尔 | 论行星轨道(上)
黑格尔 | 论行星轨道(下)
自然界中所有地上的创造物,在面对其首要的力即重力时,便显出它们的不完满。它们受制于整体的压力,以可能的最完美的方式走向毁灭,按照各自的样式呈现出宇宙的形象。相比之下,天体却如诸神般宁静地穿梭游荡于光的以太中间,正因为它们完全在自身中拥有重心而不被地球所束缚。没有什么理性的表现能比我们称为太阳系的有机体更加纯粹且崇高,也没有什么能比它更值得哲学的沉思。因此西塞罗(Cicero)称赞苏格拉底时所说的,他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们的生活和家庭之中,除非理解成是说哲学一旦下降,若不使出浑身解数以重回天界,便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丝毫益处,否则这话就该被判定为相当贫乏了。
上帝的行动不是外在的,也不是机械性的,既不是任意的,也不是巧合的。有件事情必须弄清楚:他们所主张的上帝置入物质中的各种力真的存在于其中:的确,它们构成了相反诸力的原理中物质的本质,后者位于前者内部并为它所固有。力学规避了这个概念,它主张惯性物质总是被外在的冲力所推动,或换句话说,被与物质相反的诸力所推动。它实际上既未认识到上帝,也未弄懂真正的力,更没有认识到内在的和必然的事物。力学仅仅接受了外在的原因而并未理性地把握自然,这样它便无法发展到断言自身内部差异性的同一性原则。这一原则一旦被交付给我们,它便进而使哲学获得重生,把力学和不只凭借“动力学”之名而与力学区别开来的物理学分开,它最终会被交还给哲学。我们现在将展示行星系统的各要素,并对它们进行简要发展。
16
黑格尔如何理解自然?
“自然”与“精神”是我们用来思索世界的两个关键词。同时,它们也是最多义、最宏观,因而也最容易被滥用的一对概念。然而,这两个极具伸缩性和不确定性的维度,却也是与每个个体最切身相关的领域。自然与精神的冲突总是在我们几乎遗忘了它们的共契关系时突然爆发(比如当前的病毒大流行),提醒我们将这种表面的断裂重新置于其内在的二重性下来考察,并对构成和维系实在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系统的反思。继古希腊自然哲学、中世纪对自然的理解、神智学和德意志自然哲学传统之后,德国观念论提供了一些更为切近的思路(当然,这些路径相较于前者不一定更深入)。其中,黑格尔与谢林都注意到了自然作为根据而与我们的精神实存(自由)直接相关的特征。而黑格尔的独到之处更在于,从我们对待自然的习常态度出发,即从我们每个人都有所体会的“对待关系”出发,逐步理顺自然概念在人类实现其精神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通过Fulda出色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自然哲学并不只是把自然和精神划分为两个彼此关联的领域,而是同时将自然化与精神化作为两项根本契合的原则,即:一方面,使自然的内在核心,即活生生的、永恒运动着的精神不断“突显”出来;另一方面,将自然遗留在其外在性和他异性之中,使其作为自身而持存,俾使自然与精神在哲思中达成和解。本篇可以算作当代对黑格尔自然哲学的颇具代表性的导论,虽然篇幅有限且依然晦涩,但就其导论性质而言已经是最佳的解读之一。
17
诺瓦利斯: 孩童境界(一)| 德意志灵魂默示录
18
与荷尔德林一起过春天 | 德意志灵魂默示录:青春境界(一)
精神与自然的深渊对视 | 荷尔德林:青春境界(二)
灵魂的未来史;寓言瀑布落入深谷 | 荷尔德林:青春境界(二)
19
光的行迹 | 歌德《色彩学》序言
20
童话,或神话 | 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