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一年,再次举办线下工作坊,我心里也是很期待的:和线上课会有什么不同呢?我完全无法想象。
也许我的学生第一次看到老师肩膀以下的整个人,会感觉不一样?
谁知道下面有没有狐狸尾巴……
也许在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中,我们会感觉到一种神秘的气场?
啊,不知道。但是回国前我并没有太多的忐忑。好像已经习惯了在生活中即兴发挥,我只是觉得,会有很好的事情发生的。
随着我进入备课过程,我也渐渐在发现线下工作坊的好玩之处:
三个小时时间里,我可以不只教动中觉察,我可以设计游戏,我还可以带来我现在生活中自己很喜欢的东西(即兴舞动!),我还可以设计一些环节,让人与人之间的碰撞产生一些有趣的化学反应……
思路逐渐放飞了。
(啊,难怪我的工作坊主题不是什么头颈、骨盆,而是“身心自由”这种抽象的玩意——筐子更大才容得下我啊!)
不过在真正举办了工作坊以后,去询问同学们工作坊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得到的答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是你在课程开始前调节设备时,就提醒我们的开始觉察自己是如何等待的。让我发现觉察真的就在生活中,没有上课和下课的差别,和以前上过的工作坊完全不一样。”
“以前在讨论交流的环节很容易感到焦躁,但这次你在我们交流发言时,提醒我们观察自己是如何倾听的,好像把我从惯性中突然拉出来一点。”
“你提醒我们‘没说不让做的事就可以做’,而且确实一直是这样的,感觉自己被允许,很自由,很包容。”
哦,原来我那些灵机一动,完全即兴的话语,却是很有价值的咯?
也记得我还在懊悔,因为时间没掌控好,其实没太进行计划中的关于“身心自由”的讨论环节。我还想,同学们会不会觉得没达到预期呢?
然后收到了这样的反馈:
“全程没有讲身心自由,但全程感受到拿回主动权带来的身心自由,这个体验太棒了!”
继续问:“那我准备好的PPT,我摘录的那些费登奎斯语录,你有印象吗?”
“说实话,没什么感觉。”
哦,原来我在场,我们在场,这里每时每刻的体验会比语言的“教育”,更有力量。
原来那些即兴发挥,是我自身状态的自然流露,而这些反而比精心准备的话语,也许能更直接地被人接收到。
这也许也是费登奎斯教育原则的一次体现吧:
我们提供学习的环境,而不必强迫任何事发生。
北京和青岛的1.5日工作坊仍在招生中!
北京:8.31-9.1
青岛:9.7-9.8 (三位老师的三手联弹!)
感兴趣请联系我报名吧(加好友注明“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