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第31天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代人终将被一代人取代,我们总要做些别人觉得我们做不到的事,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一届又一届,他们虽然不能在同一个时段认识我,但他们总接受了我同一款的教育,好奇妙!
“这一双执拗无处安放的脚,之后定会脚踏实地的。”是我们的地理老师对那小子的上了桌子的脚的评价。“老师,再见辛苦了!”那小子喊得声音最大。我问题感觉到什么不同了吗?他说没有。我问:“有没有感觉舒服点?”他肯定的点着头……我告诉他:“那就珍惜,要从认真听课做起……”他愉快的跑回座位,他高兴,我放心了!可能执拗的不仅是他,还有五班算上我的50多个人。我们关起门开怀大笑……他们听我讲述着,楼道的墙壁上我曾经的荣光,他们显得好兴奋,我好像又被这些孩子崇拜了……那就听话,先迎战期中考试,我们的目标18个班,保第12名之前,争第8名。
不是我对他们没信心,是我知道我们每个班级的教师团队有多厉害。而且,一盘三年的棋,我尽量带着他们步步为营,步步为赢!
三年我要做的有很多,建立信心、学法指导、因材施教、一生一目标……我的理论有很多,但不是给某一人的建议或策略,而是针对不同个体的。
比如:101遍的教育。适合的就“没心没肺”的孩子,屡教不改的孩子。而且教育的本质要是关心关爱,而不是说教惩罚……大人不放弃,孩子才能没理由放弃。
比如:30%-60%,60%-100%。
课堂如果你能学会80%,回家只需要再完成20%,就能达到100%,很简单,你会很愿意去做。但如果你课堂只学会了30%,让你回家学到100%,你不会愿意去做的,因为太难了。所以,为了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保证听课的专注度,但因基础的不一样,可能你已经很认真的听课了,但只要你能学会60%以上的知识,回家就要比别人努力多辛苦些,争取学到100%,这是60%-100%的由来。那些课堂上只学到30%的孩子,你们不要把目标定为100%,定为60%,这样比较容易达到,你才会愿意去做。这是30%-60%的由来。
理论要与实际结合,孩子们才能把它具象化,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当堂课,我们有15个重点短语,15的60%是9个,我们掰着手指头自己数着自己会了几个,只有2人没达到(我知道不可能)。于是,开火车式的检查了一半,又找出3人,这样就合理了。概率上说,10个人达不到60%是符合班情的,所以才需要我们分层要求。
那么奇妙,一个优秀的孩子,被一个拓展的短语难住了……检查结束,我们又顺了一遍,然后杀了个回马枪,她就那么争气居然就准确的背出来了。我对孩子们坦言,我敢让她展示,是因为她以往的学习习惯,让我坚信,她在再一遍的巩固之后,一定会学会。这足以证明,不是每个尖子生是什么都会的,他们之所以会,是因为他们有认真参与每一个课堂环节。(这也是巩固环节总会穿插在课堂环节之中的原因。)所以,要保持专注度。
我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五班人应该执行的更坚决哦!
看来全员培养的路子挺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