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颂平教授辨治反复妊娠丢失合并早孕期宫腔积血验案一则

文摘   2024-10-23 07:00   广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

初诊2020年1月8日

欧某,女,36岁,已婚。

主诉:停经34天,阴道有少量褐色分泌物4天,反复胚胎停育4次。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经期6~7天,周期28~32天,7天净,量适中,色鲜红,有血块,痛经,腰酸,乳胀。末次月经2019年12月5日。2020年1月5日查β-HCG 224 IU/L,孕酮91.6nmol/L,雌二醇917.9pmol/L,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4.4pmol/L,促甲状腺激素3.6 IU/mL。现阴道有少量褐色分泌物4天,恶心呕吐,纳眠可,二便调,无肛门下坠感,无腹痛,无腰酸,情绪紧张。舌略红,苔白,脉细。

孕产史:孕5产0自然流产4。

既往史:2018年因“右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症、不完全纵隔子宫”行腹腔镜下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肠粘连松解术+双侧输卵管系膜囊肿切除术+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开术+宫腔粘连分离术+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球囊支架置入术,后取出球囊支架。

西医诊断: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

中医诊断:胎漏病,滑胎,癥瘕。

辨证:肾虚证。

治法:补肾固冲。

处方:盐菟丝子20g,桑寄生20g,续断片15g,枸杞子15g,酒女贞子15g,墨旱莲15g,白芍15g,山药15g,覆盆子15g,仙鹤草15g,蒸陈皮5g,阿胶珠2包(烊化)。7剂。

2

二诊2020年1月15日

本次就诊情况:阴道褐色分泌物减少,纸巾擦拭时有少量血丝残余,无腹痛,无腰酸,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

辨证:脾肾两虚,气血不足,冲任不固证

治法:益肾健脾,大补气血,固冲安胎。

处方:盐菟丝子20g,桑寄生20g,续断片15g,阿胶珠1包(烊化),芡实15g,白术15g,山药15g,覆盆子15g,蒸陈皮5g,甘草片6g,黄芪15g,熟党参 15g。7 剂。

炖服:阿胶10g(烊化),蒸陈皮5g,人参片10g。3剂。

3

三诊2020年1月22日

本次就诊情况:2020年1月18日进食鸡汤后出现一过性少量阴道流血,色暗红。至今仍有少量褐色分泌物,擦纸可见,稍腰部酸胀,无下腹、肛门坠胀感,恶心,无呕吐,偶干呕,纳尚可,眠可,二便可。不易上火,晨起稍口干。舌淡红,有齿印,苔白,脉细。现外院用磺达肝癸钠注射液、环孢素、地屈孕酮片、复合维生素、维生素E胶丸、脱氢表雄酮、钙片等治疗。

辅助检查:2020年1月7日查β-HCG 12829 UL,孕酮105.9nmol/L,雌二醇 2119pmol/L。2020年1月20日查β-HCG 23719IU/L,孕酮100.3nmol/L,雌二醇2328pmol/L。2020年1月22日B超示宫内妊娠约6周,见心脏搏动;子宫后壁回声不均,子宫腺肌症可能。

处方:守上方加酒萸肉15g,干石斛10g。7剂。

炖服:阿胶10g(烊化),蒸陈皮 5g,人参片 10g。7剂。

4

四诊2020年2月10日

本次就诊情况:现孕9周,阴道有少许褐色分泌物,无腹痛腰酸、小腹下坠感等不适,仍恶心呕吐。纳可,眠易醒,难入睡,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

辅助检查:2020年2月10日查B超示宫内妊娠9周,可见心管搏动;子宫后壁回声异常(子宫腺肌症可能)。

处方:盐菟丝子 20g,桑寄生20g,续断片15g,荔枝核15g,覆盆子15g,黄芪15g,白术 15g,山药 15g,钩藤 15g,炒酸枣仁 15g,甘草片 6g,熟党参 15g。14剂。

中成药:助孕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

膏方:菟丝子80g,砂仁15g,黄芩20g,桑寄生65g,仙鹤30g,茯神30g,续断65g,侧柏叶30g,芡实35g,党参40g,萸肉30g,炙甘草15g,炒白术40g,莲子40g,山药40g,干石斛30g,女贞子30g,黄精40g,旱莲草30g,钩藤30g,北沙参30g,制远志15g,陈皮15g,白芍20g ;另加人参片40g,阿胶40g,黑豆衣30g,元贞糖40g,大枣40g,龙眼肉30g。用法:第一周,晨起空腹一次;第二周起,早晚各一次;每次一不锈钢勺,溶于半杯温开水中饮用。

西药:地屈孕酮片,每次1片,每日2次,口服。

5

五诊2020年2月24日

本次就诊情况:现孕约11周。无阴道流血,无下腹痛,偶腰酸,恶心,晨起干呕,纳尚可,眠可,夜尿3次,大便日行1~2次,成形。舌淡红,苔白,脉滑。辨证治法同前。

处方:盐菟丝子20g,桑寄生20g,续断片15g,苍术15g,覆盆子15g,白术 15g,山药15g,防风10g,甘草片6g,熟党参15g,布渣叶15g,蒸陈皮5g。10 剂。

中成药:助孕丸,每次 6g,每日3次,口服。

2020年3月2日行NT检查无异常,产科定期产检。







MANG   ZHONG

按 语

胎漏始见于《金匮要略方论》,其中有因癥瘕病而至胎漏的记载。明代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简称胎动不安为胎动,并提出胎漏、胎动不安的区别:言“胎动、胎漏皆下血,而胎动有腹痛,胎漏无腹痛异尔”。《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表明肾主生殖,肾气充盛是具有生育能力的前提。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曰:“若怀胎三五七月无故而胎自堕者,至下次受孕亦复如是,数数堕胎则谓之滑胎。”《诸病源候论》“妇人肾以系胞,妊娠而腰痛甚者,多堕胎也。”认为该病病因责之于肾,云:肾虚则无力系养胞胎。

该患者屡孕屡堕4次,且为五七之年。肾气虚弱,脾气不健,冲任不固,系胎无力,故在妊娠之初,即表现胎漏之象,而有坠堕之势。故治当大补肾气,固冲系胎,以挽坠堕之势。治疗上以补肾固冲安胎为大法。患者初诊时表现为阴道少量褐色分泌物4天,无腹痛、腰痛等不适,乃肾气不足,冲任不固,以寿胎丸为基础方治疗,以菟丝子、桑寄生、续断、覆盆子等补肾固冲,用阿胶珠养血止血,因患者舌略红,乃肾阴不足、阴虚内热之象,以二至丸滋阴清热,以仙鹤草凉血止血,白芍养血柔肝,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二诊时患者热象已清,只表现为本虚之象,故治疗上以益肾健脾,大补气血,固冲安胎为法。补肾是固胎之本,养脾是益血之源,本固血充则胎自安。故处方仍以补肾固冲为主要治法,辅以白术、山药、黄芪、党参健脾益气。以阿胶、蒸陈皮、人参炖服,加强大补气血之功。后以此为法,随症治之。口干则加石斛清热滋阴,眠差则加钩藤、酸枣仁平肝潜阳、宁心安神,湿重则加布渣叶化痰祛湿。

罗颂平教授在治疗过程中始终坚持“补肾固冲是安胎之本”的理念,补气养血是固胎之源,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同培同健,使胎有所养、有所固,而挽胎坠堕之势,成胎生长之实。


 参考文献

朱玲,曹蕾. 主编. 罗颂平妇科疑难病治验.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4.05:76-79.

罗颂平教授简介

罗颂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全国著名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罗氏妇科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妇科联盟首席专家,全国首批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医妇科学》课程负责人。在中医药调经、助孕、安胎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

周一

周三


下午

2:30-5:30



上午

8:00-12:00


地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南楼4楼名医诊室5号



病案整理:朱玲
编辑:龚慧雨
责编:郜   洁

审核:罗颂平

识别二维码 · 关注我们

关爱女性健康

做新时代女性

门诊服务|学术传承|科普分享






门诊预约挂号详情

请关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众号


罗颂平工作室
资讯发布,学术交流,科普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