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岭南夏日长,
秋冬要封藏
今年岭南地区经历了近60年来最漫长的夏季。根据气象记录,广东的夏天从3月23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18日,总计240天。夏天持续了8个月的时间,在立冬与小雪节气之间才真正“入秋”。春季和秋冬季合起来仅4个月而已。
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五岭挡住了北方的寒流,地势低洼,濒临南海,经常受台风影响,既炎热又潮湿。若常年生活在岭南地区,往往形成气虚、阴虚、气阴两虚的体质。既容易“上火”,又常常脾胃湿热,容易拉肚子。这是阴阳不平衡的表现。
按照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奏,在岭南地区是夏长过度,而收藏不足。容易出现阳气耗散,阴精失于封藏的情况。表现为经常“上火”,口干咽燥,口腔溃疡,睡眠不宁,却又手足冷,容易疲劳。这种上热下寒的情况,需要加强秋冬季的养生保健,在短暂的秋季和冬季,收敛阴精,使阳气得以潜藏,达到“阴平阳秘”。为来年春天阳气升发做好准备。
入秋之后天气凉爽,适宜运动养生。若平素经常“上火”,或者“上热下寒”者,此时不宜过度剧烈的运动,以免阳气过度耗散。宜选择站桩、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瑜伽等,使气归丹田。也可以在有阳光的午后,晒一下背部,吸收天地之阳气。晚上可以用艾叶、生姜、川椒等煎水沐足,使阳气下行而入阴。
若素有慢病,四肢不温,或年老腰膝酸软,关节疼痛,此时宜通过艾灸、拔罐、温针等方法,温通经络,助阳气运行和潜藏。
秋冬季正是慢病调养的好时机。尤其是在“三九”天,即从冬至开始的27天里,可以做三九天灸,温经散寒,扶助阳气。
秋冬之养,在于阴血旺盛而阳气潜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罗颂平教授简介
罗颂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全国著名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罗氏妇科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妇科联盟首席专家,全国首批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医妇科学》课程负责人。在中医药调经、助孕、安胎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编辑:王 然
责编:郜 洁
审核:罗颂平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门诊预约挂号详情
请关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