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宜调和阴阳,保存阳气

文摘   2024-11-25 07:02   广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初冬时节,

宜调和阴阳,

保存阳气

      从立冬到小雪,这是冬季开始的两个节气,标志着冬天的到来。现在是属于初冬的阶段,尚未到数九寒冬。要待冬至之日,才进入九九八十一天的隆冬时节。

      根据中医的养生理论,应顺应季节的变化,平衡阴阳,调理气血,以达到“阴平阳秘”,则气血和调,身体健康。四季的特点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是封藏之时,应使阴血充沛,阳气潜藏,以待来年春天再次升发。

      前面的推文有提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养生原则。在秋冬两季,养阴与潜阳是相互相成的。在秋季重在养阴润燥,防御燥气伤阴,到了初冬,仍强调养阴,故许多地区都有在立冬节气的时候请名医开膏方的传统,主要是滋阴养血。而阴阳是具有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明代医家张介宾有一句名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基于阴阳互根之理,温阳须阴中求阳,滋阴也要阳中求阴。在养生保健方面,则秋冬两季宜以养阴为先,进入冬季则加上潜阳,以保存阳气,达到阴阳平衡。

      具体而言,秋季宜通过饮食、药膳、膏方等滋阴养血。在物质方面为进入冬季做好准备。到了冬季,则应在养阴的基础上,注重阳气的保护与潜藏,勿使阳气耗散。

      保存阳气,首先是做好御寒的准备。注意保暖,避免感寒。其次是适当运动,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正常运行。可以通过站桩、八段锦、太极拳等形式运气以潜阳。在饮食方面,避免生冷寒冷之食品,适当进食温性的肉类,或佐以甘温辛香之药膳,温经散寒。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参茸炖鸡、茴香桂皮焖牛腩等。

       养生有道,平衡阴阳为本。


罗颂平教授简介

      罗颂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全国著名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罗氏妇科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妇科联盟首席专家,全国首批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医妇科学》课程负责人。在中医药调经、助孕、安胎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编辑:王   然

责编:郜   洁

审核:罗颂平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爱女性健康

做新时代女性

门诊服务|学术传承|科普分享

门诊预约挂号详情

请关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众号

罗颂平工作室
资讯发布,学术交流,科普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