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临床与影像学结果比较

健康   健康   2024-12-04 20:00   陕西  

 
Edited by Spine Truth Editorial Team
脊柱甘露语林®中国助学网西安站
学术•疾病与健康科普•助学•公益行
3368天,第1797
编辑:张军 主任医师   
审校 总编辑:王海强 教授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腰椎和椎间孔退行性改变的结果,引起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当保守治疗失败或伴有不稳定时,可能需要腰椎体间融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已经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并且仍然是最常用的手术技术之一。然而,该技术需要后路中线入路,且存在术中术后大量失血和严重的棘旁肌损伤的缺点。

作为传统后路手术的替代方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采用显微镜和管状牵开系统。这项技术减少了手术中医源性的椎旁肌损伤,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同时取得与传统PLIF相似的良好临床结果。然而,MIS-TLIF受到管状牵开系统狭窄的工作空间和有限的手术可视化的限制,导致难以实现充分的神经减压和椎间cage植入,限制了手术器械的自由使用

近年来,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手术(UBE/BESS)越来越流行,使用两个独立的手术入口,允许外科医生更自由地使用双手,与经皮全内窥镜技术相比,在手术可视化方面具有优势。UBE/BESS已显示出与常规显微手术类似的良好临床效果,并在某些领域具有优势,例如减少术后早期疼痛和术后内出血。

利用双通道减压技术的优点,双通道内镜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BE-TLIF/BE-TLIF)越来越多地被应用。据报道,该技术具有与MIS-TLIF相似的临床结果、融合率和并发症。近期韩国学者[1]开展了一项最新研究,旨在比较UBE-TLIF/BE-TLIF与PLIF在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至少1年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

该研究比较了155例采用UBE-TLIF/BE-TLIF和开放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临床结果包括腰部视觉模拟量表(VAS-back)和腿部视觉模拟量表(VAS-leg)、Oswestry残疾指数和EuroQol 5-Dimensions。评估放射学参数和融合率,并记录术后并发症。

图1 术中内镜结果。(a)对侧减压 (b)Kambin’s三角形 (c)良好骨性终板准备(d)cage植入。

图2 典型病例(1):一名72岁男性患者主诉严重腰痛,双下肢放射痛和神经源性跛行。a)- d)术前x线和MRI显示退行性腰椎病和L4-5严重的中央椎管狭窄。e)-f)UBE-TLIF/BE-TLIF术后图像显示中央椎管得到充分减压。

图3 手术切口。(a) UBE-TLIF/BE-TLIF手术切口 (b) PLIF手术切口。

图4 典型病例(2):a) -c) 1例57岁女性患者因腰4-5椎体滑脱行UBE-TLIF/BE-TLIF;术后x线及CT均证实复位良好,椎间融合良好;典型病例(3):d)-f) 64岁女性患者行L4-5 PLIF,术后证实椎间高度恢复和椎间融合。

在该研究队列中,分别有68例和87例患者接受了UBE-TLIF/BE-TLIF和PLIF治疗。与基线相比,两组的所有临床参数均有显著改善,但UBE-TLIF/BE-TLIF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腰部VAS评分的改善更为显著。放射学参数和融合率无显著差异。UBE-TLIF/BE-TLIF的手术时间明显更长,而PLIF的估计出血量和手术引流量明显更高,但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

与PLIF相比,UBE-TLIF/BE-TLIF同样表现出良好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在术后早期预后方面效果更好。因此,UBE-TLIF/BE-TLIF是PLIF的可行替代方案,术后1个月和6个月腰部疼痛减轻。


参考文献

[1] You KH, Hyun JT, Park SM, Kang MS, Cho SK, Park HJ. Comparison of clinical and radiologic outcomes between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Sci Rep. 2024 Nov 29;14(1):29652. doi: 10.1038/s41598-024-81402-1. PMID: 39609526; PMCID: PMC11604668.



《脊柱甘露语林®》:人体低电离辐射拍片法

我助你,你助他,

杏林春暖助学饶益你我他。

             ——中国助学网西安工作站

声  明

本资讯基于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研究,旨在饶益大众、学术传播,非医疗实践之唯一准则;本资讯内容不应用作医疗纠纷判定的依据;本资讯所涉及内容不承担任何依据本资讯制定及履行过程中所产生任何损失的赔偿责任。

此文为脊柱甘露语林®网络学术•疾病健康科普在线咨询助学公益平台原创作品,授权及投稿事宜敬请联系平台投稿邮箱(jzglyl@yeah.net)。

脊柱甘露语林
“脊柱甘露语林”学术前沿•疾病科普•助学公益平台,创建于2015年9月17日,以杏林春满为愿景,致力于探索人体脊柱(椎间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等疾病的真谛;致力于普及人体低辐射拍片法,以期降低癌症风险,造福公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