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D作业管制办法

文摘   2024-10-21 06:00   广东  
1. 目的
旨在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积累宝贵的解决经验;构建一个识别现存质量问题的框架,以杜绝或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问题的发生。针对出现的问题,深入剖析其根本原因,并提出短期、中期及长期的应对策略,同时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2.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顾客抱怨、关键/重要特性失效、厂内/供应商重大质量问题等需要使用8D方法的场合。
3. 定义
3.1 8D(Eight Disciplines):
是解决问题的标准化流程,由八个核心步骤和一个准备步骤构成。具体包括:
  • D1:组建问题解决团队
  • D2:明确问题描述
  • D3:实施临时措施
  • D4:深入分析根本原因
  • D5:定义并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 D6:推行纠正措施并跟踪其效果
  • D7:建立预防措施
  • D8:召开最终会议
3.2 5W2H:
一种问题分析工具,包括:
  • Why:为什么需要这样做?
  • What:需要做什么?
  • Who:由谁来做?
  • When:何时完成?
  • How:如何执行?
  • How Much:需要多少资源?
3.3 临时措施:
旨在确保不再生产或发出有问题的产品,以最小化问题的影响。这些措施旨在控制损失,如中止发货、区分风险等级、加强检验等。
3.4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 3.4.1:一个不合格项可能由多个原因造成。
  • 3.4.2:纠正措施旨在防止问题再次发生,而预防措施则旨在防止问题发生。
  • 3.4.3:纠正与纠正措施在概念上存在区别。
3.5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 3.5.1:一个潜在的不合格项可能由多个原因造成。
  • 3.5.2:预防措施旨在防止问题发生,而纠正措施则旨在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3.6 问题:
指被发现的具体问题,包括:
  • 与正常状况相比出现的失常现象,需要纠正以恢复初始正常状态。
  • 为提高质量而需要改变的现状。

4. 权责

4.1 品管部:
负责制定并监督执行《8D作业管制办法》,确保流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4.2 8D负责人:
由问题归属方指派专人担任,全面负责项目措施的实施。为小组的建议和行动提供充分的支持和专业指导,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4.3 8D组长:
作为8D小组的核心领导者和发言人,负责制定小组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分配,汇总并提炼小组意见,引导采用高效的工作方法,并与导师紧密协作,共同协调各项工作,确保项目目标的达成。

4.4 8D组员:
来自质量部、技术部、工艺部、物流部、采购部、销售部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根据问题的类型和具体过程步骤精心选拔。在8D小组内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承担具体任务,积极表达意见并及时反馈情况,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5. 作业内容
5.1 8D准备工作(时限:24小时内)
在以下情况下,需立即启动8D准备工作:
5.1.1 客户要求:当客户明确要求采用8D报告进行问题解决时。
5.1.2 供应商反馈:供应商主动提交8D报告以回应问题。
5.1.3 品质风险:当发生产品品质风险,可能严重影响客户满意度或公司声誉时。
5.1.4 问题重复:问题频繁重复发生,涉及多个部门,需要跨部门协作解决。
5.1.5 批量问题:大批量或重复发生的问题,对公司生产运营造成显著影响。
5.1.6 生产事故:因原材料问题发生重大生产事故,需紧急应对。
5.1.7 报告提交要求:
5.1.7.1 初步报告:在发现问题的24小时内,提交包含所采取的临时措施描述的8D报告初稿。
5.1.7.2 深入分析报告:在发现问题的72小时内,提交包含问题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及解决方案的8D报告正式版。
5.1.8 8D报告编号

5. 作业内容

5.2 D1 问题解决团队(时限:24小时内)

5.2.1 任命团队负责人:迅速指定一位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团队负责人,负责全面协调问题的解决工作。

5.2.2 组建团队:由团队负责人指定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组建包含品质、生产、工艺、技术、采购等相关部门人员的团队,并明确各成员的角色、职能和权限,确保团队高效运作。

5.2.3 团队规模:团队人数控制在4-10人之间,以保持团队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5.3 D2 问题描述(时限:24小时内)

5.3.1 问题陈述(5W2H)

  • 定义问题:问题陈述应简洁明了地指出未知原因引发的问题对象和缺陷。

  • 如何陈述:通过识别对象和缺陷(即“什么出现了问题”),明确问题的核心。其中,“什么问题”是缺陷,“什么出了问题”是对象。

  • 精炼问题:采用重复问为什么的技巧,不断精炼对象和缺陷,直到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这一过程中,需持续追问“那个对象为什么出现那个缺陷”,直到无法再给出肯定回答。

5.3.2 问题描述

  • 定义边界:问题描述应明确问题的边界,即问题是什么,以及问题不是什么。

  • 提供细节:问题描述应提供足够的细节,以帮助小组缩小研究范围,并找出根本原因。

  • 使用工具:可借助是/不是表格等工具,辅助问题描述和边界界定。

5.4 D3 临时措施(时限:24小时内)

5.4.1 定义与采取措施:迅速定义并采取措施,以围堵所有可能对内部或外部客户造成的影响,直至纠正措施被执行。

5.4.2 临时措施内容:

  • 在线半成品处理

  • 在库成品处理

  • 运输途中成品处理

  • 客户仓库成品处理

  • 临时纠正措施

  • 不合格品识别方法

  • 暂行遏制措施后的合格品产出截止数量

5.5 D4 根本原因分析(时限:7天内提交)

  • 定义原因:采用头脑风暴、鱼刺图等方法,定义所有可能引起事故的原因。

  • 验证原因:通过对比问题描述和试验数据,验证所有可能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直接原因。

  • 找到根本原因:运用5Why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本原因(系统性原因)。分析时,需同时关注“为什么会发生”和“为什么会漏检”。

  • 使用工具:变更点比较分析、差异点比较分析、鱼骨图、5Why分析、QC七手法等。

5.6 D5 定义纠正措施及验证有效性(时限:7天内提交计划,26天内完成实施和验证)

5.6.1 验证预定行动:利用分层审核等方法,验证预定行动是否按预期工作。
5.6.2 验证有效性:通过测量和数据收集,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5.6.3 建立验证周期:明确验证的周期和频率。
5.6.4 确定跟进人员:指定专人负责跟进和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5.6.5 试产验证:必要时,通过试产进行验证,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5.7 D6 推行纠正措施及跟踪有效性(时限:7天内提交计划,26天内完成实施和验证)

  • 头脑风暴解决方案:针对发生、漏检、系统等方面,头脑风暴可能的解决方案。

  • 选择有效方案:从质量改进效果、时间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选择最有效的纠正措施。

  • 制定计划:制定纠正措施计划,包括责任归属、进度安排等,确保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5.8 D7 建立预防措施(时限:7天内提交计划,26天内完成实施和验证)

5.8.1 制定预防计划:针对所选的系统性改善措施,制定相应的预防计划,包括责任归属、进度安排等。
5.8.2 实施方案:识别可能产生同样失效模式的类似产品或过程,并实施方案,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5.8.3 更新文件:更新必要的文件,如FMEA、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等,确保预防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预防措施的验证同D5。

5.9 D8 最终会议

5.9.1 验证行动项进度:8D负责人需对8D中的行动项进度进行验证,并在26天内向品质部提供完整的8D报告和纠正预防措施完成的证据(如照片、文档等)。
5.9.2 确认报告:品质部在接收到8D负责人提供的报告和证据后,需在15天内对其进行确认,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10 资料保存

5.10.1 追踪整改效果:8D报告三个月后,追踪整改效果,并形成文件记录。
5.10.2 保存资料:8D报告、整改文件及辅助表单由责任部门保存,保存期限为16年,以备查阅和审计。

6文件信息

6.1 8D报告单

6.2  纠正预防措施单

6.3  客户抱怨管制程序

6.4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兴爷质量工程师
从事质量管理工作23年,从检验员到质量总监再到公司副总经理,一直研究质量管理工作,分享质量控制、质量管理、控制保证相关经验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