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兹事体大
论文语言的修改润色类似于房屋装修,具有重大意义。房屋主体工程竣工之时,一定程度上是惨不忍睹的。建筑垃圾到处都是,杂乱无章,墙面地板灰不溜秋,采光不足之处非常昏暗。论文主体完成之后、语言修改润色之前,给人的印象也是类似的,处于不能见人的状态。为了表达对读者的尊重,一定要安排充分时间对语言进行修改。每个人的学术天赋不同,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有高有低,读者在这方面通常较为宽容。然而,修改语言并不需要学术天赋,学过中小学语文者都有能力做到。因此,如果语言表达含有大量的错误,就表达了对读者的极大蔑视。当然,作者也可能是没有安排不当,拖到最后一刻没有时间润色语言,这就给读者间接传递了不善于时间管理的不靠谱印象。
二、自力更生
作者首先应当尽自己的全力来修改论文的语言。一般来说,语言的修改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改成书面表达,尤其是要把多个短句连成长句。在写论文初稿的时候,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采用口语化的表述,写短句,之后修改语言的时候再来完成这一工作。
二是调整语序,使得段落之内具有条理。口语化的表达,并不仅仅是使用较多短句,而是往往还会重复累赘、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此时就应当删除重复的表达,调整顺序,使得句子之间符合逻辑。
三是删除多余的句子、短语、字词。在可能的情况下,不要有任何多余的字眼,要像对待自己藏不起来的肥肉一样,秋风扫落叶一样删除它们。在具体语境中不至于导致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删除一些句子成分,从而使得表达更加简洁。
四是尽可能采用精确的表达,而不是采用模棱两可、差不多的表达。能够使用下位概念,就不要使用上位概念,这不但能够使得表达精确,还可以避免重复。
是追求表达的多样化。读小学时,语文老师教导我们写作文要避免“一我到底”,即一段话中每一句都以“我”开头。在学术论文写作中,也要避免过于单调的表达方式。例如,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灵活使用主动和被动语态,使用同义词,以此避免表达上的千篇一律,导致读者审美疲劳。
我们默读的时候,一些表达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听到这个表达的时候,可能就会觉得别扭,进而发现问题。基于这一原理,为了发现初稿中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反复默读,也要进行朗读,调动听力来参与对论文语言的审查。
三、合作共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论文表达中的问题,有可能自己发现不了,他人倒是看得很清楚。因此,可能的情况下,自己已经进了全力消除了所能发现的所有表达问题之后,就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他们可以通过默读、朗读的方式,发现我们论文表达中的问题,提示我们修改,或者提出修改建议。
一个卓有成效的方法,是一人朗读,另外一人一边阅读一边聆听,双方同时琢磨哪里有问题。有一次与陈特(海坛特哥)聊天,他说还在北京市高院当法官的时候,裁判文书起草之后就是通过一人朗读一人边听边读的方式,来对文字进行把关。他说,这一方式,对于确保裁判文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论文写作的语言修改阶段,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
Happy writing!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