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道说|535面对听不进律师意见的承办人,律师与其沟通交流时,应注意事项是什么?

学术   2024-08-05 07:44   河南  


你身边的律师都悄悄地关注了律道说

  本文是律道说公众号第535篇原创文章,如果你也喜欢律师方法论的研究,如果你想阅读更多律道说的文章,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律道说”,关注后转发给朋友和在朋友圈分享!

编者按:

为了方便记录执业过程中对律师方法论思考的内容,特开设随笔栏目。既然为随笔,内容不再以主题进行归类,也会出现针对同一问题进行重复思考的情况。标题则回归至此前的律道说记数模式。同时,随笔内容也会同步发布在我的个人头条号上,欢迎大家多提批评意见,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面对听不进律师意见的承办人,律师与其沟通交流时,应注意事项是什么?


1引言 

说实话,写下今天的话题时,我内心是无助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当这个话题的交付日期临近时,再读当初写下话题时记录的感悟内容时,其实想放弃的心都有了!人家都不听你意见了,沟通交流的大门都关了,你还想怎么样啊!自言自语,自娱自乐吗?还有意义吗?耳边又想起“不行你们可以上诉啊!”“有本事你们去纪委告我啊!”的话,还有承办人牛气哄哄的气人的样子又浮现在眼前,“哈哈,我就喜欢你不能把我怎么样,却又生气无助的样子”!唉,一声无奈且无助的叹息啊……


2问题

为什么承办人不听律师的解释,拒绝沟通啊?怎样更好的和此类承办人进行有效沟通?沟通真的行不通时,怎么办?


3反思

1.希望今天的议题尽可能的写的有用点,尽可能的不发牢骚,不骂人。律道说|237律师如何才能消融内心深处异化为死磕派律师的冲动律道说|439唉,某些工作人员的目标是把你打发走,而不是履行岗位职责,更不是替你解决问题,想办法的!还是想起此前写过的文章,这次,角度要变一变,换一换,多角度思考这个话题吧。

2.承办人是什么时候拒绝听律师的意见的?是一开始就拒绝了,还是听了一会拒绝了呢?如果是一开始就拒绝,那问题出在哪里呢?是此前的恩恩怨怨?还是其他?如果是听了一阵才开始拒绝的,那我们是不是要反思一下能沟通时的我们讲的内容、语气和方式?

3.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一定是内心深处的因素决定的。深刻剖析事情的前因,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没有人给你答案,但通过冥想和思考,回到人性弱点的层面,加之某些真实的关系和真实的事情,应当还是可以找到蛛丝马迹的。

4.找到了原因,才能想到解决的对策。想来承办人拒绝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我们常以为的腐败了,承办人违法办案枉法裁判,故意的恶意的为之。还有一类是认识上的问题,一是你说的我知道,懒得理你,费嘴皮子。二是你讲的不是关键的重点的,你没有抓住真正的核心问题。律师是专业的收费的服务,这是你的工作,我居中裁判,不可能偏向你,给你指导指点。

5.以前还可以通过诉讼大数据比对,了解类案的裁判观点,尤其是掌握具体承办人的个案倾向。但是现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样子,已经让该项工作停滞不前,处于不可能的境遇了。

6.我知道“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我也记得好久以前读古龙小说里说的:“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爬上倒向你的墙,二是追回离开你的女人”。因此,我今天的话题思考的对象都不是“装睡的人”和“主动恶意枉法裁判”的人。这些人的问题是属于纪委监察委解决的范畴,甚至是阎王爷老天爷解决的范畴。不是靠你我苦口婆心能够让其回心转意的。

7.讲到“尽人事,听天命”,其实就是绝望的话了。再说就成牢骚了,就此,打住!


4建议

1.用心准备,提前了解承办人的知识学历,背景认知,行为习惯,个性特征,禁忌爱好,做事情有章法,万不可横冲直闯,如“大象进了古玩店”,要小心翼翼,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慢慢推进。

2.先以虚心求教的心态和态度,咨询承办人的看法认知和疑虑,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去解答化解承办人的内心疑虑,而不是自言自语,自说自话的去讲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和自己的观点。

3.与承办人的沟通,一定要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口头的言语交流,二是辅之于书面的意见和证据材料的提交。同时,沟通要积极主动,万不可畏缩不前,瞻前顾后,真正把当事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要“如我在诉”的去努力。

4.我总是善意的理解任何人,不去无缘无故没有根据的去猜测他人,怀疑他人。先善意的理解,然后积极主动的去解释,说服。有针对性的去解答解释承办人的疑虑,而不仅仅是只解答法律层面上的疑虑。

5.“立足当下的工作环境”,善意的理解你的认知和偏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尽可能的解释和纠正你的偏差。努力到无能为力,尽人事,听天命。

6.……







律道说


律道说,专注于律师方法论的研究与实践。坚持有感而发,言之有物。每篇均由“引言、问题、反思、建议”四部分构成,以“引言”援引执业中遇到某个场景,引出思考的“问题”,表达“反思”的观点,并以实操性的“建议”收尾。





关于作者

王建锋,河南精与诚律师事务所诉讼部主任,律道说创始人,长期专注于哲学方法论和司法大数据的研究,擅长民商事疑难问题的解决和企业风险防控。

欢迎同行交流律师方法论和案件研讨,可加微信:13323823699。









律道说
专注律师方法论的实践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