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律师都悄悄地关注了律道说
本文是律道说公众号第553篇原创文章,如果你也喜欢律师方法论的研究,如果你想阅读更多律道说的文章,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律道说”,关注后转发给朋友和在朋友圈分享!
编者按:
为了方便记录执业过程中对律师方法论思考的内容,特开设随笔栏目。既然为随笔,内容不再以主题进行归类,也会出现针对同一问题进行重复思考的情况。标题则回归至此前的律道说记数模式。同时,随笔内容也会同步发布在我的个人头条号上,欢迎大家多提批评意见,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对一篇指导如何打造法律产品的文章的再深入细致的思考
1引言
近日,无意中读到一篇讲如何打造法律服务产品的文章,缺少成功案例的青年律师,如何打造法律服务产品?里面的一些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对在经济下行无所事事的我而言,认真按照文章中的思路好好思考一下,梳理一下,真的是更有意义,更合时宜。
2问题
什么是法律产品?如何定位定性法律产品了法律服务产品的特性有哪些?其内在的逻辑推演应当如何进行?
3反思
(以下内容均摘录于哲响推送的缺少成功案例的青年律师,如何打造法律服务产品?一文)
1.尝试从客户入手,毕竟产品出炉后将直接面客,能否打动客户,实现成交,也是我们衡量一个产品成熟与否的关键。
2.先梳理产品后续拟定要链接的客户以及涉及的行业领域,结合客户及行业的特征,挖掘其痛点及需求。这些痛点和需求,就是我们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后续法律服务产品打动客户的关键。
3.梳理他们的高频需求,你就会得到一份客户的需求痛点清单。
4.需要明确可能触达客户的场景、渠道,一定意义上,这与产品呈现的“形态”息息相关。要知道,产品的存在,是敲门砖,也是签单助手,明确使用场景,会让我们的产品设计更有侧重。
5.大多律师在设计产品架构时,会着重突出“成功经验”,比如,服务过的客户有哪些?成功案例有多少?帮助客户挽回了多少损失、创造多少价值等等。通过成功经验,证明团队专业,以此收获客户信任,可以说,这是大多产品获客的路径。
6.放大服务流程及内容,弱化案例介绍,精细化呈现服务关键节点,将无形、抽象的法律服务可视化展现给客户,让客户通过服务细节,直接感知律师团队的专业。
7.当我们明确了自身的产品定位及架构后,可以对同类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学习对方做得好的部分,比如,产品架构、痛点挖掘、服务思路及方式、展现形式等等。
4建议
1.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现在许多文章都是两张皮的结构,都是二者嫁接的逻辑套路,前半部分讲道理与后半部分讲应用,二者极有可能是不搭的,二者不是有机兼容,更不是合二为一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自己进行逻辑的推演,自己推演出事物发展的样子与方向。
2.法律服务是律师提供的服务内容,而不是其他,律师要回到根本上去,根本之外都是细枝末节。法律服务产品的落脚点是产品,就像早餐店里的一碗稀饭一个包子一根油条一样。换句话说法律服务产品,就是客户愿意付钱购买律师的法律服务的内容。这一点,许多律师就开始乱了阵脚,无形的服务如何成为如包子油条稀饭样的有形产品啊?
3.法律服务如何整合成法律服务产品呢?我的逻辑思维是这样的:一是站在律师的角度,先向内看,不要为了产品而产品,而是要拿产品去对接客户,去服务客户,去赚钱的。因此,法律服务产品的底层逻辑的起点是客户的需求,是律师当下和将来能连接的客户的需求,是有变现基础和变现可能的需求。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屠龙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二是站在自身生存的环境和现实,去选择法律服务产品的落脚点,真正的脚踏实地的去把事情做实做细,让自己真正的接地气,立起来,定下来,活下去。三是认真打磨整理梳理完善自己的经验技巧,这时才是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4.此前我已经说过“钱多事少离家近”的三个原则,选择自己的落脚点生长点,律道说|460不讲清楚或不告诉你律师成长的底层逻辑,只给你讲梦想愿景和枝枝蔓蔓的花样做法的,都是在耍流氓
5.今天喜欢的响哲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就是它是符合我这个推演逻辑的。这样思考才是有意义。因此,反思部分的内容,要多思多想多实践。
律道说,专注于律师方法论的研究与实践。坚持有感而发,言之有物。每篇均由“引言、问题、反思、建议”四部分构成,以“引言”援引执业中遇到某个场景,引出思考的“问题”,表达“反思”的观点,并以实操性的“建议”收尾。
王建锋,河南精与诚律师事务所诉讼部主任,律道说创始人,长期专注于哲学方法论和司法大数据的研究,擅长民商事疑难问题的解决和企业风险防控。
欢迎同行交流律师方法论和案件研讨,可加微信:1332382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