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一方得解

健康   健康   2024-10-02 11:33   陕西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引起心脏瓣膜损害而形成的心脏瓣膜病,临床表现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气短、胸闷、心悸、乏力、咳嗽、粉红色泡沫样痰及水肿等,永久性治愈比较困难。属中医“痰饮”“心悸”范畴。

尹某,女性,32岁。

01
【病史】

患者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逾5载。近年关节酸楚虽有所缓,但经常胸憋心悸,劳累生气后更显,甚则脘胀浮肿,眩晕气短,唇色发紫,动则更甚,小便减少,食纳不振,腑行尚调。曾在某医院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Ⅱ级”,长期服地高辛维持,服过复方丹参滴丸、地奥心血康等中成药效果不显,气短加重而停服。经病友介绍来门诊求治。

02
【检查】

苔白滑,质淡白,脉沉细。面色不华,两颧潮红。唇爪较紫,面部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脏听诊,心率86次/分,心尖区闻及Ⅲ级双期杂音。胸片示:心影增大,呈梨状。心电图示:P波明显增宽。

03
【辨证】

脾阳不振,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而见脘满浮肿,气短乏力,动则尤甚,纳谷减少。水气凌心而见心悸胸憋,中阻水湿,清阳难升而见头晕目眩,唇紫爪青,饮停于内,中州不能气化而见小便不利。苔白滑,痰饮之征,质淡白,阳虚之象,脉沉细,脾虚无疑。本案痰饮为患,阳衰失健,病在心、脾、膀胱。

04
【诊断】

中医诊断为痰饮,脾阳不振,水湿内停证。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Ⅱ°心力衰竭)。

05
【治法】

健脾利水,温阳化饮,宜《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去甘草加味。

06
【处方】

桂枝10g,云苓10g,泽泻10g,炒白术10g,川芎10g,生黄芪15g,泽兰10g,全瓜蒌30g,薏苡仁10g,干姜10g,扁豆衣5g,仙鹤草10g。

07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小便明显增加,浮肿减退,食纳转香,仍有胸憋心悸,眩晕口干,苔脉如旧。化饮之力明显,温阳之功不足,用干姜口干,恐其温燥而易薤白,加白芥子10g,续投7剂。诸症俱减,加生杜仲10g,桑寄生10g,改为每晚服1煎,连服近月,自觉已无恙,要求改服成药。以上方加西洋参3g,三七粉6g,5剂量共研细末,装入1号胶囊,早晚各服6粒。嘱其坚持长服,稳定情绪,避免感冒劳累,忌口咸食。后病友转告,一直稳定,已正常工作。

08
【按语】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及“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并组“苓桂术甘汤”为温阳化饮之主方。临床验证依然有效。辨证关键有三:阳虚、失健、停饮也。甘草有留钠停饮之虑故去之。其加味也从三处着手:一是生黄芪、扁豆衣、仙鹤草助脾运,干姜温阳气(后因口干易用薤白);二是以川芎、生黄芪升清阳;三是以泽泻、泽兰、瓜蒌利水饮,此乃升清降浊,排出痰饮。伍用白芥子以其温性助阳,又可祛除经络之痰浊,而兼顾关节酸楚。杜仲、桑寄生从肾助脾,且能祛风湿强筋骨,对久痹有效。换散剂时加入西洋参、三七,既补气养血图其本,又强心健运治其心,为通治各类心脏病取效的药对。宿病痼疾最应图本巩固,防其复发。

解读


01
分清虚实

一是患病年限。患者32岁,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逾5载。二是发病原因。劳累、生气后,症状更加明显。三是临床症状。胸憋心悸,脘胀浮肿,眩晕气短,唇色发紫,动则更甚,小便减少,食纳不振,腑行尚调。四是舌脉表现。质淡白,苔白滑,脉沉细。五是胸片显示:心影增大,呈梨状。六是心电图示:P波明显增宽。综上分析,本案应辨为虚实夹杂证。


02
辨证选方

脾阳不振,健运失职,水湿内停见脘满浮肿,气短乏力,纳谷减少;水气凌心见心悸胸憋;水湿中阻,清阳难升见头晕目眩,唇紫爪青;饮停于内,气化不利见小便不利;质淡白,苔白滑,脉沉细,为脾虚痰饮之征。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Ⅱ°心力衰竭);中医诊断为痰饮,属脾阳不振,水湿内停证,宜《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去甘草加味,健脾利水,温阳化饮。


03
处方加减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沈师认为本案辨证关键有三:阳虚、失健、停饮也,用苓桂术甘汤非常贴切。方中重用甘淡之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桂枝温阳化气,平冲降逆;白术健脾燥湿;加生黄芪、扁豆衣、仙鹤草助脾运,干姜温阳气,川芎、生黄芪升清阳;泽泻、泽兰、薏苡仁、瓜蒌利水饮,排痰浊;伍用白芥子以其温性助阳,又可祛除经络之痰浊,而兼顾关节酸楚;杜仲、桑寄生从肾助脾,祛风湿强筋骨;换散剂时加入西洋参、三七,补气养血,强心健运;甘草有留钠停饮之虑,故去之。


04
妙用药对

一是茯苓、桂枝。茯苓味甘而淡,甘以益脾培土,淡以利水渗湿,其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治其生湿之源,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桂枝辛甘而温,辛甘以助阳,甘温以化气,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二药合用,一利一温,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


二是西洋参、三七。西洋参味甘,补心气,益脾气,药性偏凉,兼能养心阴,滋脾阴,为治疗气阴两虚之心悸心痛,气短乏力的常用药。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功善止血妄行,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并且有补虚强壮的作用。二药合用,既补气养血图其本,又强心健运治其心,为通治各类心脏病取效的药对。


05
注意事项

一是重在预防与治疗链球菌感染。二是伴有心功能不全,应尽量卧床休息。三是饮食以低盐低脂肪饮食为宜,且要均衡营养,预防营养不良。四是方中干姜、白芥子均辛热燥烈,虽可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温暖中焦,但耗气伤阴,易使痰饮化热,故用量不宜过大。


06
临证体悟

一是温阳利水。本案主要是由于脾阳不振,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而见脘满浮肿,气短乏力,动则尤甚,纳谷减少;水气凌心而见心悸胸憋;水湿中阻,清阳难升而见头晕目眩,唇紫爪青;饮停于内,气化不利见小便不利。治疗务以健脾化湿,温阳利水为大法,是为正治,临床常选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证属水气凌心型风湿性心脏病,配杜仲、桑寄生从肾助脾,补肾利水消肿。


二是随症加减。气虚者,常可选用人参、黄芪、白术等补气;血虚者,常可选用鸡血藤、当归等补血;阴虚者,常可选用麦冬、西洋参或玄参、沙参等滋阴;阳虚者,常可选用附子、桂枝、鹿衔草等温阳;水肿者,常可选用茯苓、车前草等利水消肿;血瘀者,常可选用川芎、丹参、赤芍、桃仁等活血化瘀;胸痛胸闷者,常可选用瓜蒌、薤白、木香、枳实等宽胸理气;纳差者,常可选用焦三仙、鸡内金、陈皮等健脾消食。


三是剔痰要药。白芥子味辛性温,既能散肺寒,通经络,化寒痰,逐水饮,治寒痰胸闷;又能温性助阳,可祛除经络之痰浊;还能温通经络,善散“皮内膜外”之痰,消肿止痛,治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麻木或关节肿痛。《本草经疏》曰:“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但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内服用量不宜过大,过量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应中病即止。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诊籍篇解读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诊籍篇的解读将重点放在《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诊籍篇》原书内容的解读,一方面要以原书诊籍为主,由传承人对诊籍进行再按;另一方面,每部分诊籍将增加传承人的个人跟师体悟,立足于个人经验之上,细化补充原有医案,使整个医案更具阅读性和丰富性。以充分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临床经验,展现沈氏女科第二十代弟子学术观点的创新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zhongyishuyuan0305,欢迎投稿唠嗑。
● 阴中求阳,“青灵组穴”治疗颈椎病

清热泻火药——知母


阅读原文,选购文中推荐好书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中医出版
汇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社资源打造的精品公众订阅号。有名医、有好书、有故事、有资讯,态度严谨认真,内容生动活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