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下班后感觉很疲惫,没有精力去学习,怎么办?

教育   2024-10-11 21:21   安徽  

 



1.抓住真正的问题,直面自己的内心

晚上七八点钟,有位读者在微信上提问:你好,想提问,下班以后,没有精力学习怎么办啊,每天都觉得身心疲惫,完全不想学,谢谢!

我回复说:“先去睡觉,睡够了再起来学习。”

读者说:“那真的怕起不来啊,直接睡觉到第二天早上。”

我说:“你刚刚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自己下班后感觉比较疲惫,第二个问题是因为感觉疲惫,所以不想学习。睡觉能解决第一个问题,等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就有精力学习了。

我没有那种‘让人在疲惫情况下,依然能够热爱学习、高效学习的方法。’所以我的建议是先睡觉,哪怕直接睡到明天早上也没关系,因为你起码解决了其中一个问题。

如果睡饱了以后,你还不想学习,那说明你本来就不想学习,和下班以后累不累没关系。

但凡你现在还能拿起手机提问,我觉得你就可以拿起书本阅读。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不知道应该去做什么。相反,我们知道要去做什么,但就是提不起兴趣,找不到动力,总是在拖延。


2.做事要有足够强烈的动机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还看自己想不想干。

一个人做某件事情的动力通常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动力,就是我迫切想搞定这件事情,完成这个目标,把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都投入进去,拼尽全力;另一方面是外部动力,要么是完成后给予足够大的奖励,要么是完不成给予足够大的惩罚。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之所以没有学好英语,是因为刀没有架在他脖子上。”

如果这两方面的动力都不足够强烈,这件事可做可不做,做好做坏一个样,没有检查,没有反馈,那么大多数人都很难长期坚持。

在学校(特别是中学阶段),目标明确、动力足够(考上好大学的内部动力和家长、老师、同学给的外部压力)、环境支持,自己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但是工作以后,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动力不够强烈,一个人学不学习,短期看不出来任何差距。再加上缺少环境、资源支持,没有他人监督,没有的比学赶超氛围,没有足够的体力和时间,晚上回家自然想做点不费脑子的事情,例如刷手机。

我们总是安慰自己:我想看书,但问题是身体已经没有足够的“电量”,所以不能怪我不努力。

一旦有了这个想法,我们就放弃努力了。

行动总是很难,但借口张嘴就来。


3.避免返工,争取一次性做到位

史欣悦律师在《自洽》这本书中说:当年我从英国回来晃晃悠悠地准备着司法考试,一位事务所的师兄跟我说,要考就要一次过,如果没过,第二年你承担的工作更多,还要复习,会非常痛苦,要用这次不过我就不做律师的态度去备考。听了他的话,并用这个态度备考,结果我一次就过了。

最节约时间的做法就是毕其功于一役。

总想着给自己留有余地,总想着节约点力气,今天偷个懒不学习,明天又缺一点功课未完成,到最后发现没有收成,只剩下懊恼:“当初要是努力一些,说不定我就完成了/通过了。”

然后新的问题就来了:

——自己是放弃这个目标,还是再花时间重新来过?

——如果重新再准备一次,能不能比之前做得更好?

——如果再次失败,自己该如何面对?

……

越纠结,越容易丧失方向感和行动力。

如何走出这个怪圈呢?


4.用福格行为模型规划自己的行动

我之前多次提到“福格行为模型”,一个行为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3个因素:动机、能力、提示

这个模型看上去很简单,但非常好用。比如,我们可以用这个模型分析一下,自己是否具备完成某件事情的条件。

第一,动机。你是否想改变现状?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对下一步规划有帮助?自己是否必须搞定它?

第二,能力。这个学习任务对自己而言难不难?其他人完成的概率是多大?需要我投入多少学习时间、金钱等资源?

第三,提示。如何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提醒?

把以上的因素准备齐全了,接下来就是持续地行动。

累了就去睡,醒了就去学。

等自己完成目标了,再给自己阶段性地放个假,休息一两个月。这比自己每天纠结要不要学,然后找借口安慰自己要好得多,然后又纠结……要好得多。别让自己陷入“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动”的情绪内耗中。

少做一些事,最好精简到晚上只做一件事,然后拼尽全力把这件事做成。




其他精彩文章,点击下方标题阅读:
这个问题,值得每天问自己10遍
要不要日更写作?
推荐一款好用的AI笔记软件(得到App出品)
在体制内工作不开心,怎么办?
持续写作,增援未来的自己
自我认知的3个核心问题

景夜思
分享个人成长、工作思考、读书写作等话题,著有《高效精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