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年轻人提建议?

教育   2024-10-05 21:21   湖南  

文丨周景,图丨奇域AI


01

最近读《芒格之道》这本新书,其中有个对话很有意思。

股东:请问您怎么教育自己的子孙,让他们长期持有他们继承的股份?

芒格:你问错人了,我的子孙可不听我的。我已经想开了,对待子女,我自己尽到最大努力,结果怎么样,顺其自然吧。子女的股份能拿多久,看他们自己的了,我不想操这份心。

查理·芒格是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今年已经99岁高龄了。我们在《穷查理宝典》一书中读过芒格的经验之谈,这本《芒格之道》中同样充满了他的人生金句。

从上面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芒格也曾经试图指点子女的生活,但后来只能“顺其自然”。其中既有作为家长的无奈,也有作为智者的豁达。

是的,每个人的人生都必须由自己度过。不论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还是社会精英、普通百姓,在子女教育的问题上,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惑。
在一次演讲的回答问题环节中,对于“为什么不建议给年轻人太多建议”的问题,雷军曾回答说,“因为我觉得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吧。”
相信年轻人就好,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的可能。


02

今年5月1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在“高能论坛”做报告。问答环节中,有一位听众请教丁院士,能否给年轻人一些好的人生建议。

丁院士并没有侃侃而谈自己的人生经验,而是幽默地说: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从来都不听我的建议。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每个人都为子女教育问题而感到头疼,即使是世界顶级投资家、科学家也不例外。在是否听从父母的人生经验方面,精英人士的子女似乎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不愿意听精英父母唠叨。

智者不随便传授经验,很多时候是为了避免自己的话被断章取义。过去的成功经验并不适用于当下,每个人的能力、机遇都不一样,很难给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建议。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傻的事情就是掏心掏肺地和年轻人讲道理。

为什么讲道理没有效果?有句话叫事非经过不知难。没有亲身经历,很难掌握这些道理背后的细节和情绪,就像单纯地看别人在台上表演一样,你依葫芦画瓢,即使学个一招半式,也很难掌握其中精髓。

厉害的人,可以从别人的经历、故事中悟到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他们的学习成本是最低的。

会反思的普通人,能够从自己的经历、教训中学到经验,吃一堑长一智,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向上成长。

还有一部分普通人,缺少总结与思考的习惯,总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一直在一个小圈子里打转,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从不承认和直面自己的问题。


03

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不怎么听话。你说不能做的事情,他们做得乐此不疲。

你说不能碰热水瓶,但是他们不相信,除非你抓着他们的小手伸到冒着热气的开水瓶上方,等他们感受到烫手之后,才能理解热水瓶是个危险的东西。

孩子大了以后,更是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他们认为,父母的经验早已过时,时代浪潮已经将父母拍在了沙滩上。

对父母而言,你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逐渐与你渐行渐远。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站在他们背后,在他们累了,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安慰和鼓励。

在《父亲巴菲特教我的事》一书中,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说:“我的父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让我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寻找属于我的道路,还有幸福(而非财富)。他们身体力行,告诉我获得快乐有很多方法,而我得找到自己面对失败的方式。在成长的路上,他们放手让我独立思考,给予我真正的尊重和关爱。”

记得美国一位知名企业家曾说,父母在他毕业后告诉他,勇敢去闯荡,他们会给他在家里留一个小房间,如果失败了,就回来休息一段时间,家里有你的位置。

作为父母,帮孩子稳住底线,其他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去尝试,去思考,去领悟。

孩子就像是一名足球队员,他在自己的人生主场中尽情发挥。作为父母,如果你有经验,孩子愿意听,你就当个教练;如果你没有经验,或者孩子不愿意听,你就当个啦啦队员,或者是看台上的观众,默默给他们加油就好。

父母永远无法代替孩子上场踢球。这不仅让父母失去自己的生活,也会让孩子变得手足无措。

美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曾说:“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掌舵人。”

父母教育子女的最好方式,也许就是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孩子做出榜样。
年轻人大多不需要建议,他们自己会去探索,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其他精彩文章,点击下方标题阅读:
新书《高效精进》上线啦!
这个问题,值得每天问自己10遍
要不要日更写作?
推荐一款好用的AI笔记软件(得到App出品)
在体制内工作不开心,怎么办?
持续写作,增援未来的自己
自我认知的3个核心问题

景夜思
分享个人成长、工作思考、读书写作等话题,著有《高效精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