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整体建构,凸显概念本质——《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百科   2024-11-09 18:30   江苏  

01

单元教学设计


0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一)寻求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分数属于“数与运算”领域的内容,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学生而言,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既是从自然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也是数系的一次扩张,更是学生对数概念认知的一次突破,是学习后续所有分数相关内容的基础。

1.内容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感悟分数单位;会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学业要求

能直观描述分数,能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形成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3.教学提示

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和分数。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通过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感悟分数单位;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数感。通过小数加减运算、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与整数运算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运算的一致性,培养运算能力。

对比“2011年版课标”,新课标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变化:

(1)分数作为“量”的概念加强。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分数也和整数一样是结合具体情境,作为一种数引入,那其“量”的概念(也就是平时学生所说的分数可以带单位)必须加强,要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来源,即在整数不够分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具体的数量。

(2)“分数单位”的教学前移。“2011年版课标”中,“分数单位”是在第二学段(4—6年级)教学的,现在提前到了第二学段(3—4年级),说明“计数单位”作为数出数的基本条件,其地位再次提升,几分之一的教学也为后面几分之几的教学提供保障。学生只需要借助整数学习时数计数单位的经验同样可以探索出分数中数分数单位的方法,从而达到数产生的一致性。

    (二)结合教材、教参分析知识脉络

      1.横向梳理

      苏教版

      北师大版

      人教版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三种教材都注重结合实际情境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入新知,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北师大版和人教版教材都主要以直观图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一分”“折一折”这样的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苏教版也是利用生活情境和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过更为强调比较情境的创设,其一大特点是“在认识中比较大小,在比较中巩固对分数的认识”,把认识几分之一与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紧密结合在一起。

      2.纵向梳理

  


02.单元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一)单元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学会分数简单的计算,在直观操作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加深分数含义理解。

3.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应用。

4.能解决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会解决已知“1”,求“1”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观察、比较的方法,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了解分数的含义,建议初步的数感和抽象意识。

2.通过图示表达、折纸、涂色等直观形式,学生可以更具象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和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3.经历分数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丰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抽象、推理的数学核心素养。

4.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模型意识。

     (三)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能进行简单的分数的大小比较。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观察、比较的方法,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感知整体和部分的相对性,建议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02


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分析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概念较为抽象而且有多种理解方式。分数并不是可以通过计数活动得到的一个数,而是一个代表了两个量关系的相对量,并且可以从部分——整体、测量、比和商等多个角度加以理解。从整数到分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将要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因此,学生学习分数的知识具有一定难度。

 在小学阶段,分数的教学有两次:三年级上学期和五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上册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认识分数,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的目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五年级下册则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在表达“部分——整体”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测量、比和商等角度认识分数的含义;探索分数的性质及四则运算的方法。另外,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三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作好知识准备,也为学生用数学进行表达交流、解决问题提供了知识和丰富的机会。

2

学习者分析


在分数概念学习之前,学生所接触到的数都是整数。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有了整数计算的基础,学生能够迁移整数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分数的加减法,体会本质上两者相同,都是计数单位的相加减。本单元所安排的认识分数是学生对数概念的一次纵向延伸。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对于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为更好地完成教学设计,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分析。以下是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相关联的前后知识点分析。

由此看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经验基础是平均分的含义以及对分数计数单位的感知。通过课前前测我们发现,学生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用“一半”来表示,但不会用数学符号表示。分数的概念是学生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认识,反映的是一种“关系认识”的思维方式,其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教学时应关注数与运算学习的一致性,从学生熟悉的整数知识出发,帮助学生与旧的知识建立联系。同时,借助具体情境、动手操作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从而理解分数的知识。

3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发展数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几何直观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难点: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5

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激活平均分的经验。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数学绘本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电子绘本《保罗大叔分披萨》。保罗大叔家的披萨店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一起来听——

课件播放:保罗大叔有家披萨店,无论是店里美味诱人的披萨,还是保罗大叔玩魔术般娴熟的技术,都让大家惊叹不已。今天,有一对双胞胎兄弟来到了披萨店,保罗大叔打算用披萨考考他们!

(1)4个披萨,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学生回答并列式。

(2)2个披萨,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学生回答并列式。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分东西情境,利用旧知迁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的学习探究之中。

(3)保罗大叔为了奖励这对双胞胎,免费送给他们一个披萨。保罗大叔把披萨分成2块给了他们。可是,他们大声吵起来,嚷着自己的这块比较小。提问:他们因为什么吵起来了?(分得不公平)要使两人分得公平,就要把披萨——平均分给两个人。那该怎样分?(出示下左图)这样分可以吗?(出示下右图)这样分呢?

追问:后一种分法到底是不是平均分呢?你打算怎样来检验?

学生用圆片代替披萨饼操作,对折后完全重合再打开。

指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感受认识分数的必要性。

课件继续播放:后来,保罗大叔想到一个好主意,为什么不把披萨饼2等分、3等分、4等分后再来卖呢?于是,他开发了一张披萨菜单(出示下图)。前来光顾的客人越来越多,可顾客们又嫌菜单上的名字太长,纷纷提意见。

提问:菜单太长确实很麻烦,有什么办法让菜单又短又好记呢?

引导学生说出半个、二分之一个、三分之一个、四分之一个等。

指出:根据小朋友们的建议,保罗大叔又重新设计了新菜单(出示下图),一起来看看吧!

谈话:像这样的数,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它们叫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导入环节,教师巧用数学绘本讲故事,为新课学习增加了趣味。首先,借助数学绘本创设披萨店卖披萨饼的问题情境,通过“大半块”与“小半块”对比、用圆片代替披萨饼操作验证等活动,激活学生平均分的经验;之后,以保罗大叔制作的披萨菜单为素材,在用“数”表示几份中的1份的活动中,使学生深刻体会认识分数的必要性。

二.数形结合,直观理解

1.认识二分之一。

提问:你知道 表示什么意思吗?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说得不完整到说得完整,突出“平均分”。

板书:把一个披萨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披萨饼的,就是个。

提问:二分之一该怎样写呢?

课件动态出示:

谈话:从分披萨饼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首先是平均分,用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成2份,短横线下面写2;取其中的1份,短横线上面写1。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生共同书空写。

指出: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名称。短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2”是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上面的“1”是分子,表示取其中的1份。

提问:刚才我们把一个圆形披萨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平均分,得到它的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交流。课件呈现若干其他物体的。

追问:想分的东西有这么多,说得完吗?(说不完)明明分的东西不一样,为什么都能用来表示呢?

明确:不管是什么物体,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都是它的

判断:下面哪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来表示?

[设计意图]认识二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一的关键,因为其他几分之一都可以与二分之一进行类比。基于对学情的了解,本环节多次借助几何直观,引导学生有序认识二分之一。首先,借助分披萨饼的活动,围绕“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介绍分数的写法和读法,并在分数的读写与分数的含义之间建立联系。接着,通过“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平均分,得到它的“”这一问题, 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的认识,在变与不变的反思中凸显本质属性。最后,结合对“”的辨认,引导学生在变式与反例中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认识几分之一。

要求:你能利用材料袋中的不同形状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几分之一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典型作品。

(1)认识四分之一。

课件呈现:

提问:这些涂色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吗?

追问:这三种折法,涂色部分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表示?

明确:不管怎样折,只要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2)认识几分之一。

课件呈现长方形纸片的


  

  

提问:涂色部分分别是长方形纸片的几分之一?

追问:谁来说说分别表示什么?

课件呈现圆形纸片的

提问:涂色部分分别是圆形纸片的几分之几?这些分数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追问:你还能折出这张圆形纸片的几分之一?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发现吗?

明确: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在认识二分之一后,认识几分之一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让学生利用材料纸折、涂,自主创造更多的几分之一,并以此为素材组织交流、比较、反思,逐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首先,呈现一组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组织学生比较、反思,将的含义类推到新情境中。接着,呈现长方形纸片的和圆形纸片的等,进一步扩展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借助表象操作,概括出几分之一的含义。

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直观比较。

提问:(指着上图)刚才用圆形纸片创造了这三个分数仔细观察哪个分数最大?哪个分数最小?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明确:

追问:仔细观察这些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把圆形纸片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其中1份的分数就越小。

(2)抽象比较。

谈话:(逐一出示下图)1根长条表示1,2根长条表示2,如果把长条压扁成线,加上箭头,就是我们之前认识的数轴。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这几个分数吗?

学生上台指位置,说理由,并作如下图所示的演示。

(3)类推比较。

提问:在哪里?呢?


追问:观察数轴,你又想说些什么?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课堂上生成的资源为素材,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帮助他们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大小,深化对几分之一含义的理解,感悟分数概念的本质。首先,直观比较用折一折的方法创作出圆的的大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这些分数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直观体会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其中1份的分数就越小。其次,通过直观可见的长条变化,引导学生在数轴上认识,沟通整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练习,问题讨论


3.下面三杯中的饮料同样多吗?为什么?

4.小小挑战。

如下图,已知两张纸条露出部分一样长,第一张纸条露出的是原来的,第二张纸条露出的是原来的,原来这两张纸条哪个长?

四.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师:今天,我们上了一节什么课?学会了什么?你觉得与平时的数学课有什么不同?

生:边讲故事,边学数学;边看绘本,边学数学。

师:数学绘本里藏着好听的故事和有趣的数学,希望大家都去读一读。



6

板书设计



追寻数学本质
数学教育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