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反思 | 走进吴老师“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重叠问题》课例——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细滘小学 黄仕燕 分享

百科   2024-11-12 18:04   山东  

黄仕燕,容桂细滘小学数学二级教师,中共党员。从业以来热爱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用行动去教育学生,用人格去激励学生,用制度规范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致力于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曾获容桂教坛新秀称号,被评为容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其中《比的应用》一课被评为市级基础教育精品课,《蚕丝》一课被评为区精品课例。多篇优秀论文、作业设计获得市级、区级奖项。


走进吴老师“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

——《重叠问题》课例观摩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细滘小学 黄仕燕


假期本人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一节课,摘录如下:

重叠问题主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儿童对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数学精神(理性精神和探究精神)进行感悟,结论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得结论的过程。吴老师执教的这一课用排队问题作铺垫,感知“圈”的重要。

师:同学们,还记得小时候排队的问题吗?这位孙同学在站队时,从前面数是第5个,从后面数也是第5个,一共有多少人?

生:11个、9个、10......

师:不急,想办法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的,可以画图、写算式。

看学生完成后,吴老师引导大家一起看黑板上的作品。

1. ⚪⚪⚪⚪⚪▲⚪⚪⚪⚪⚪

2. 4+4+1=9

3. 5+5-1=9

课一开始,对一年级就曾解决过的排队问题,学生之所以回答不已,主要是因为对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不清晰。吴老师提出动手画一画、动笔算一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内在需求,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经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实际上第一个作品把“前面数是第5个”想象成“前面有5个人”这样的想法代表了很多同学。通过直观的画图又让学生自己调整的方式,同学们很快找到了问题的本质,很容易接受,还能真正理解。从排队演示到画图形,体现了图形符号的便捷性;从画图到列式,体现了数学符号的逻辑性。这样不断提升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一层层地暴露并得以理顺。

师:排队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说说课外小组的事情。

能看懂其中的变化吗?别着急,我们把学号摆到相应的组下面。两位同学摆出下图:

数学小组 语文小组

①②③④⑤ ⑥⑦⑧⑨⑩

师:摆对了吗?

1:我的正确。

2:④和⑤被他拿走了,我的不够摆。

师:是你的,快抢回来呀。

两位学生你争我抢,吴老师顺势对全班同学说:这样抢下去可不性,你们有什么好主意?

3:把④和⑤摆中间不就成了吗?

吴老师示意这位同学上台,摆出了下图。

数学小组 语文小组

①②③ ④⑤     ⑥⑦⑧⑨⑩

吴老师追问:把④和⑤摆中间表示什么意思?表示的是谁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4:可以在黑板上圈一圈。

师:为什么减2?如果算重了3个人、4个人呢?

吴老师带着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抢”号码的游戏,突破了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圈的过程中拓展思维,加深理解。后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拟出多种算式、运用多种解法。从不重复到重复,从最少重复1个到最多重复5个,学生思维不断得到激活、神话。不但丰富了课程资源,又实现了对数学思维的层层挖掘。学生不仅学生用集合思想进行分析,还能结合可能性进行解析,更是对“重叠问题”进行了自主建构。

纵观吴正宪老师的教学实录,不难发现执教好课的三大特点:

一、建构基于经验——在数学学习中关注学生的经验

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本节课吴老师的情境引入以学生身边的排队素材为切入点,通过画图、对话澄清认知偏差,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对接了学生已有的经验;课中让学生去探究,“圈”出思考的痕迹,生成了新经验,让思维可视化;在课后练习时,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讲生活中重叠的故事”,帮助学生反思提升经验,体现了数学的概括性和价值性。

二、方法重于结论——在数学学习中关注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建立数学思想,反过来数学思想又帮助学生理解与解决数学问题。在本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类比、猜测、验证、三种语言之间转换等探索、发现性的思维活动,在缓慢的思想方法渗透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方面的目标得以整体实现。课堂中用参加数学组和语文组的人数作为素材,参加数学组的5人,参加语文组的7人,既参加数学组又参加语文组的0人,这是一年级的加法,也就是数学中的并集;两个小组中有1人既参加了数学组,又参加了语文组,这就是我们说的交集。吴老师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让既参加了数学组,又参加了语文的人数越来越多,此时就是子集和全集的关系。学生明晰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思维源于挑战——在数学学习中关注思维的激活

小学阶段主要的思维方式有:比较、类比、抽象、概况、猜想—验证,其中“概况”是数学思维方式的核心。吴老师力求让儿童经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排队问题入手,到两个兴趣小组参加的人数中有2人重复,再到有几人重复,用集合图记录,用数学符号表达,最终抽象到用字母表示重叠问题。尊重学生的差异,把错误当成资源,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不断丰富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最终进行抽象概况,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吴老师的课堂很好地诠释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关注儿童的认知基础,直面他们的数学现实,借助几何直观等,让儿童的思维外显,很好地诠释了数学学科的本质。作为一线教师,做到心中装着每一个儿童,立足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努力让数学变得有意思和有意义。

寻求突破 落实素养
提出主张 共同发展


追寻数学本质
数学教育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