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例谈——一年级孩子如何讲好数学故事

百科   2024-11-12 18:04   山东  

文/四十笔画

1400字,阅读约5分钟

这是全谈数学的第20篇原创文章


讲故事在印象中只存在于语文学科中,在数学中为什么要讲故事?数学中的故事有哪些?又该怎样讲呢?






史宁中教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中,《为什么混合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的文章中提到:所有的混合运算就是讲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故事。”由此理解,数学应该讲故事。

2024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明确提出要求:“设计并讲好数学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与加、减法的本质。”

由此可见,讲故事是第一学段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该题“看算式,讲故事”编排在一年级新教材《加、减法含义》的练一练中。第一次明确“讲加、减法的故事”。


其实,在该题目的前面有三道同类型的习题:


《加、减法含义》教学后的做一做中分别安排了“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的题目。

给定情境和对应的算式讲数学故事,旨在巩固加减法的含义




加、减法的含义




随后的练习中又安排了一道“看图填一填,再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的题目。要求先根据情境图写出算式,再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由于孩子的理解不一样会写出不同的算式,然后根据自己写出的算式回到具体情境中去讲数学故事,旨在图与算式对应。较前面明显有了提升。

而本题“看算式,讲故事”。则通过具体的例子:“一个算式,不同的情境”,即一个算式可以讲不同的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自己根据算式讲更多的数学故事,同时感受到同一个算式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模型意识。较前两题又有更高的要求。


既然讲故事是第一学段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那么回头看看自己的教学是否也具有进阶和延续性呢?


其实,数学中不仅要讲“加、减法”故事,还有“数”或者“符号”的故事。

15的认识


刚刚教学认识15的认识的时候,学生经历了从实物到点子再到数的过程,抽象出数后再回到生活中用数表示事物的数量。

出示“2”,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事物的个数是2,或者举例说一说教室外熟悉的事物的个数是2,又或者是讲一个2表示物体的个数的故事。无论是找还是举例,亦或是讲故事,都要求2表示物体的个数,这样的故事就有了数学的味道。实际上这就是从符号表征入手,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等方式深化对数以及数学符号的认识。


而“加、减法的故事与“数”的故事类似,一个数可以表示不同类物品的个数,一个算式同样可以表示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比如:加法的含义

加法的含义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算式,可以从讲故事开始:“右手有3个气球,左手有1个气球,合起来有几(4)个气球。”减法的含义亦如此。明白加减法的含义之后,用3+1=4或者41=3还可以讲很多的故事。旨在根据情境讲故事用算式记录,或者根据算式讲更多的数学故事。目的在于理解,在这么多的数学故事中,不变的是数量关系。即加法都是把两部分合成一个整体,而减法则是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就这样,讲着讲着就会了,原来数学中的故事只需要3句话,不仅简单,还能讲明白。为后面的解决问题中构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高段解决问题中的“综合法”和“分析法”搭好“支架”


教学时应注意:

建立用3句话讲好数学故事的基本框架

根据情境讲故事:图里有……(2句),问题是……(1句)

根据算式讲故事:找到两个关键的数据再加上情境(2句),问题是……(1句)


因此,一定不能忽视习题中的 “讲一讲、说一说”等题目,在增强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还能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END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欢迎交流


改进教学 发展自我

为己而研

研究自己




追寻数学本质
数学教育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