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50万一斤的茶是什么体验?

文摘   2024-07-26 17:53   福建  

茶的价格是不是个玄学?为什么十年前几百块的茶如今已经动辄几千、几万?拍卖行里五十万一斤的茶喝起来到底是什么体验?由「将饮茶CHA」出品的播客「得闲茶水间」首期邀请来了嘉宾老宋,跟我们一起聊聊茶的价格、稀缺性、好茶的标准、学习路径与茶的美好体验。


老宋是资深茶人,喝茶年头久,钻研深,也买茶、藏茶,并完整经历了中国茶屡屡狂飙到天价的疯狂时期。他尝过堪称无价之宝的文物级老茶,喝过拍卖行几十万价格的号级茶、印级茶,也爱一百多块钱的茉莉花茶,踩过无数的坑,也爱去各地「踢馆」,在茶叶江湖的较量与磨砺中,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清晰的喝茶体系,并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和情感记忆。

 

以下为本期播客部分内容摘录,全部内容请至文末收听本期完整节目。



+

从民国茶里喝出来一根尼龙绳

+


我早期的云南寻茶之旅,基本都是踩坑,数不胜数。这里讲个朋友的故事。一位企业家老朋友,他追一箱普洱茶多年。那箱茶说是民国时期的,因为箱子里有一本民国学校的花名册,哪一年、哪个学校,清清楚楚。那箱子打开,油纸里面全是蚂蚁蛋。我也看过照片,看起来的确像是民国的东西。



他追那箱茶追了三年。前两年别人不卖给他,说茶不能卖。他就老去云南求那人,人家死活就是不卖。第三年,卖茶的说家里有点缺点钱,你先拿走一部分,还不能全卖给你!结果他买了好几十斤,挺贵的,得几十万吧。我那朋友拿了几泡到北京,我当时鉴赏能力不行,就找我的老师给看看。老师很厉害,我问这茶怎么样,他说不会超过十年,是高温高湿做出来的。


他听到这个说法就不高兴了,说我老师哗众取宠,非常愤怒。我当时也晕了,不知道谁说的有道理。后来又过了几年,那人终于把那箱茶全拿到手了。后来有一天,一位中间朋友跟我说,老哥觉得茶有问题,什么问题呢?这位老哥在茶里喝出了一截七、八十年代才生产的尼龙绳。他开始查资料,想知道民国时候化工产业到底有没有这东西……那个企业家喝了很多老茶,但一直都喝错了,因为他一开始就被人带歪了。



云南很多这种传说,比如老土司女儿藏在山洞里的茶等等。我买过的最不靠谱的茶,是一款傣族建州多少周年纪念的砖茶,叫老傣砖。那纸黄得很斑驳,几千块一块,看着像真的,其实都是假的。普洱茶可以通过手法让新茶看起来像老茶,发酵一下就成。有的茶里头有生熟混合,生茶吊香,熟茶吊汤色。新茶增加口感刺激,老茶增加陈味。几种原料混一起,重新压饼,外行看着挺好,其实很容易被迷惑。

 

+

我喝过最贵的茶

是南宋沉船八百年老茶

+


用价格来衡量一个东西的价值,在茶这件事儿上,水分很大。如果知道这款茶很贵,比如说超过 10 万一斤,或者是更贵的茶,我会很警惕:为什么会这么贵?一个人花 50 万或 100 万买了一饼茶,那这款茶在过去 100 年或 50 年以来相关的所有人,包括生产者、推广者、存储者、销售者等,你都在为他们买单——这里头有多少是这个茶本身,你喝到的价值?


少见的茶喝过不少,最贵的一款茶,给我喝的人说是无价之宝,他说从南海沉船里边打捞上来的。那是一艘南宋沉船,距今800余年,藏在坛子里的一块茶,黑乎乎的,我当时咬咬牙,喝下去了——跟板蓝根似的,黑乎乎的,很浑浊,其实没什么感觉。


再就比如敬昌号的号级茶,距今大概120 年,这泡茶不说价格,其实更多是让我对老茶产生了认知上的大升级。后来有机缘,红印、蓝印等喝过不少。




老茶名品的出现,都是在一些特定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下诞生的茶。比如红印,可能在那之前没有频繁的采摘,导致土地和茶树得到了很好的涵养,当年的气候也好,形成了茶叶丰富的内质。很多机缘巧合导致一款好的产品出现,这是一个历史的偶然。比如88青,你喝的到底是哪一年的?从八十年代末到1992年那几年的都叫88青,后来7542青饼一直都有生产,那为什么后来再也没有出现那么惊艳的茶?偶然,所以稀缺,或者说它独特。


所有稀少而需求者众、供应者寡的茶,最后都会有溢价,这种溢价只会越来越高。单纯从品饮上来说可能未必那么高,但是拍卖价值更高——干仓的红印、88青,确实会让你有很愉悦的体感,那种口感是很多茶无法替代的。



+

几百块的茶

他佯称是二十万一斤

+


逛茶叶市场,我们有踢馆的习惯。一家茶叶店不认识,一个人进了店,店主开始给你介绍。他们一开始会先拿一般的茶,我喝了一口,这个不行,会告诉他们这茶有什么什么问题,又换一个。喝着喝着如果时间不多了,我会直接要求他们拿出店里最好的茶。最后,一定要喝到店里最好的茶。如果茶好,我们会买,但如果没有好茶,那只能走了。


这就像武林高手四处巡游,用自己的武艺挑战。但有时会遇到真正懂茶的人,聊得投机,因为他们也希望能遇到懂茶的人。我们的原则是,对茶一定要说真话。


我经历过件很戏剧性的事。有一次,我和一位老师去拜访他在某地的朋友,一个资深老茶客。老师向他的朋友介绍我说,我们这兄弟懂点茶,那老茶客看我一眼,抽了一口烟,浑身充满了挺痞的那种劲儿,面前是一个小叶紫檀的茶桌,上面摆着唐彬杰的紫砂壶,大概几十万一把。他先给我泡了一泡两万的岩茶,问我怎么样?我说这茶挺好的,没毛病。然后再喝一款岩茶,是二十万的。其他人都说,比那两万的茶好多了。我当时喝下去,就觉得这茶就像开玩笑,喝起来什么都没有。我看了一眼大家说,咱们喝茶不是要真实吗?他问我,这二十万的茶怎么样,我说这茶最多值八百块钱。他一听,啪地一拍桌子,站起来叼着烟,脸就变了,就说了一句脏话:你XXX牛逼啊!



其实那款茶就是几百块钱买的,是给第一次见面的我挖了一坑。当时我没觉得他在戏弄我们,我想他可能被骗了,但我不想因为怕得罪人而不说真话。从此开始,每次我去他家就喝红印,他的确有好茶。


+

喝茶入门的价格原则:

高于多少钱的茶先不要买

+


刚开始喝茶的年轻的朋友,有人说低于多少钱的茶不要喝,其实我倒建议他们:高于多少钱的先不要买。你喝的懂 100 块钱的茶,你就买 100 块钱的,然后试着买 120 块钱的,这会教育你那 20 块钱的差距在哪。学会了以后,再去买 150 块钱的茶。你千万不要只懂 100 块的茶,却去喝1000块钱的茶,那没意义,对你来说就是浪费。


有人曾经到我那里喝茶,我给他喝1992年的7581砖,他喝完以后觉得这太难喝了,换成 10 块钱一饼的熟普,他就觉得特别好,因为那 10 块钱就适合他,他刚刚开始喝,认知和品鉴在起步阶段,他喝这个位置的茶愉悦,这时候不要追求价格。



+

好茶的十二个标准

为什么说好茶不一定是贵的?

+


北京马连道有一位做茶的老师,他每年给我们提供一款茶,我们给这款茶起了一个名字:小野绿,是一款野生绿茶。这位老师在黄山一个山沟里看到几棵野生无主茶树,海拔很好,空气也好,他就包下了这几棵树,这款茶除了采摘、炒制和运输,没什么成本,他收我们一斤 200 块钱,但这是我夏天最喜欢喝的绿茶。我不喝几千块钱的龙井,就爱喝 200 块钱的野生绿茶。另外,我常年喝一款茉莉花茶, 只要 190 块钱一斤,一年喝十几斤。茉莉花茶还真的特别适合北京,特别适合北方。


好茶没有一定的标准,不同地域、气候和个人偏好都会影响人对茶的需求和感受。


比如你长期在福建,我长期在北京,我们对一个茶的需要,在气候上就不一样,整个身体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随着时间的递增,我们对一个茶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我现在对普洱茶理解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我以前追求的是甜和香,苦涩我认为是不好的。而现在,涩我还是不喜欢,但是苦完全接受了,而且我追求那种深沉的苦。

我们一帮喝茶的好朋友,对普洱茶有一个总结:「陈、沙、化、滑、利、绵、活」, 这七个字就是对一款好普洱茶的标准;我们对茶汤也有一个标准:「油、明、红、通、亮」。综合这十二个标准,我才会得出一款茶是否足够好的综合印象。

一款茶更重要的是喝完以后身体的愉悦。身体是不会骗你的,比如你家里有很多种茶,但你今天想喝什么,不应该是头脑告诉你,应该是身体告诉你。我今天下午就想喝白茶,那就是身体需要白茶,如果身体感觉舒适,那么这款茶就是适合个人的好茶。

喝茶不应该被引导或误导,而应该是一个个人的体验。最简单的就是清清静静地坐下来,自己泡一壶茶,感受身体的反应,比如是否出汗、是否放松、心情是否愉悦。有些人可能会被误导,认为某种茶香或回甘就是好茶的标准,但这不一定准确。喝茶是一个个人的过程,不应该只是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茶。

对于不懂茶的小白来说,找一个做茶严谨的企业,从它的基础款开始接触,然后逐渐建立自己的认知,这肯定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

活着的时候

我会把好茶都分享出去

+


大家爱讲陈化,比如岩茶,做好的时候已经基本定型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20年、40年,还是会有变化。普洱茶的变化更多,虽然存在北方比较干燥的气候下转变缓慢,但还是会经历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这给你带来很多成就感。同一款茶,不同时间品尝,味道会不同,它会成长,它也会有一个吐纳的生命周期。有时候放一放再品尝,会有惊喜。

存茶的标准,我认为首先底子要好,要纯净,就像一个孩子因为身体素质好才可以练体操一样。如果茶的底子不好,存多久也没用。我主要存普洱和一些老茶,老茶一旦买了就放在那里,变化不大,但要保证它不再变坏。

我不会想着存茶传给后辈,在我活着的时候,我会把好茶都分享出去。

一个人喝好茶,好喝是好喝,但是那种乐趣总是少的。好茶是一定要分享的,乐趣会加倍,其实就是臭显摆!就像我上次参加茶会,带了一泡茶,其他人都没什么反应,坐我对面的一位朋友(主播婷婷)告诉我,这茶好,然后还送了我一泡她自己的茶。有人认可我的茶,这个反应就是一种激励。我的茶被人认可了,特别开心。


+

用茶叶和茶汤

还原一片森林

+


我第一次买比较贵的茶,是有朋友让我买「98紫大益」,那时候一饼要两千多块,挺贵的。我咬牙决定听他的,买!买完回去我就后悔了,我平时花一百多块钱买花茶都觉得贵,结果花了两千多,还不到一斤茶,我是不是疯了?让我买茶那位老哥说,咱们得体验一下为什么这么贵。

他开始给我描述那棵茶树,那时候我还没去过云南。「你闻到下雨的味道了吗?」他用一个提问开始,让我想象森林的气息,雨水的味道,小河流水的声音。每喝一口,他都描述一个场景,好像我真的置身于茶林之中。那泡茶的价值,就是通过香气和口感,我仿佛被带回到了那个山场,感受到了这款茶的前世今生,它在干茶中沉睡,加水后苏醒,一点点还原了它的记忆。


后来我们喝茶时,会尝试想象它的生长环境,比如阳光照射情况,旁边树的高度,风的流动……这些我们都可以从茶汤中找到线索,还原它的生态环境。有时我们会去实地探访,看看是否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比如在云南的一个小村里,我们喝到了一种茶,居然有「岩韵」,就是武夷山烂石土壤那种咸咸的岩石颗粒感。结果去茶树所在的山谷一看,果然对应得上。我们在茶汤里捕捉那些信息,是要还原回茶叶在树上时候的样子。


这种还原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把茶和自己带回到那个美好的环境。你可能正处在一个污浊的城市,但通过一片茶叶的复活,你的思维被带到了美好的森林里。这种意境上的美好,远远超过物理上的东西。



相关名词:


敬昌号与号级茶:敬昌号为清代茶庄,也被称为信昌号,是清朝光绪年间在江城设立的茶庄,为著名的号级茶茶庄之一。普洱号级茶通常指的是建国前易武及古六山私人茶号生产的手工七子饼茶,包括宋聘号、同庆号、福元昌、敬昌号等。号级茶又称古董茶,在品饮或收藏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红印、蓝印:这是普洱茶中用来区分不同品质和等级的术语,也代表了收藏级的品级。它们通常与包装上的标识有关,代表了普洱茶的特定级别和品质。红印圆茶也被称为现代普洱贡茶,始制于1940年范和钧创办佛海茶厂之时;红印普洱茶的特点是饼茶内正均为红色印记,外包装纸正面印有“八中茶”标志,其中“茶”字为红色。蓝印圆茶是勐海茶厂在20世纪40-50年代制作的茶品,是红印的姊妹产品。


7542:云南勐海茶厂生产的普洱茶生茶产品,属于普洱茶中的标杆茶品,是普洱茶收藏市场上的明星产品。7542这个编号为「唛号」,是普洱茶特有的一种编码系统,用于标识普洱茶饼的特定配方和生产批次。这个系统最早由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在1970年代初期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普洱茶的生产和销售,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可追溯性。唛号由四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1. 第一个数字:代表普洱茶的创制年份。例如,“7”代表1970年代的配方。2. 第二个数字:表示普洱茶的原料等级,也就是茶叶的嫩度。数字越小,茶叶越嫩,等级越高。例如,“5”通常表示较高的茶叶等级。3. 第三个数字:有时用来指代特定的茶厂或地区。不同的茶厂或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编码。4. 第四个数字:通常表示茶厂的代码。例如,“2”代表勐海茶厂,而“1”代表昆明茶厂。


88青:目前通常指的是勐海茶厂在1988年至1992年间生产的7542青饼。这起源于香港陈国义收藏的一批约产于1989-1991年间的7542青饼,因”八“与”发“谐音,将这批茶称为”八八青“饼。这批茶在普洱茶爱好者和收藏家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在中国嘉德2020秋季拍卖会上,拍出了172.5万的天价。


紫大益:历史上首次使用大益牌标识的第一片茶饼,由勐海茶厂在1996年开始出品,因其包装“外紫内红”被市场广泛称为“紫大益”。96紫大益青饼是标准的7542用料,在市场上有“88青饼继承人”的美誉。作为经典系列性的产品,1996年-2004年期间生产上市的“紫大益”,很受普洱茶藏家欢迎。

 







《Vol.1我喝过最贵的茶,是南宋沉船里捞起来的》


老宋 「五蕴心社」创立人。爱好喝茶、收藏茶道具、存茶

叶婷婷 十三年茶行业从业者

丛二 「将饮茶」编辑、资深媒体人

——————


「得闲茶水间」

用茶观察世界,以茶链接万物。我们讨论流动的时代精神、变迁的消费主义、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一切让我们获得力量的人和事物。


由「将饮茶」出品的播客「得闲茶水间」已上线,欢迎大家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QQ音乐等各大平台订阅、收听。





撰文 得闲茶水间

编辑 丛二

图片来源网络

排版 薯饼


本文为「将饮茶CHA」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与公众号后台联系


将饮茶CHA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