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许多人印象中的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的古典戏曲很刺激,而元杂剧更是称得上“百无禁忌”。时代洪流中,王国维曾将元杂剧中的悲剧题材视若珍宝,但元杂剧的复杂性及其流变,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于二十世纪初重见天日后,才逐渐为研究者所重新理解。元杂剧与今日京剧和昆曲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为什么《赵氏孤儿》作为一个春秋故事会在千年后被改编成元杂剧并且流芳百世?吉川幸次郎的同门又是如何因为戏迷身份被陈凯歌导演藏进电影《霸王别姬》里的呢?为什么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人仍然会共情杂剧等俗文学题材中,不同于士大夫文学的爱恨情仇?请听本期北京师范大学徐畅老师的精彩讲述。
本期节目是「读库」与「忽左忽右」联合出品的「古典文学漫游」系列付费播客的第十二集。您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和本公众号以5.9元/集的价格分集购买节目,也可以在小宇宙内直接搜索「古典文学漫游」,以系列形式购买节目。
《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名《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冤报冤》,简称《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全剧五折一楔子。该剧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其他三部为《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之一。
1753年至1755年,伏尔泰将《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1755年8月20日开始在巴黎各剧院上演,盛况空前。
随后,英国谐剧作家默非据伏尔泰及马约瑟的本子,重新改编《中国孤儿》,在伦敦演出,引起极大震动。他在献词中说:“其中有些合理的东西,英国名剧也比不上。”有人则把《中国孤儿》与《哈姆莱特》相比较。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今天所能看到的元人杂剧的唯一元代刊本,它保存了元杂剧文学剧本的原始风貌,是研究元人杂剧的第一手资料。元刊杂剧三十种,其中十四种是孤本,十六种有明刻或明抄本。
《元刊杂剧三十种》为李开先旧藏曲籍的一种。到清代,该书历经何煌、元和顾氏等人,转归著名藏书家黄丕烈收藏。黄氏将其题名为《元刻古今杂剧》。光绪中,书为黄氏同里一藏书家顾鳞士所有。至民国间,书为日本人购去,后又为罗振玉所得。当时王国维正研治戏曲,对此书十分重视,其《宋元戏曲史》曾加以采用,后略加整理,成《元刊杂剧三十种序录》等文,进行介绍,“元刊杂剧三十种” 之名也为学界广泛采用。
板腔体与曲牌体
所谓板腔体,或称“板式变化体”,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变体原则,演变为各种不同板式,再通过各种不同板式的转换构成一场戏或整出戏的音乐。
梆子、皮黄系统的剧种是板腔体的代表,在近代戏曲音乐的发展上有重大影响。曲艺中如大鼓、河南坠子等,也都属板腔体。
所谓曲牌体,又称“联曲体”或“曲牌联缀体”,即以曲牌作为基本结构单位,将若干支不同的曲牌联缀成套,构成一出戏或一折戏的音乐。全本戏分为若干折(出),即由若干套曲牌构成。
从曲式结构上看,基本上有三种形式。一,由若干支不同的曲牌联成一套;二,主要有一支曲牌多次重复(其中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构成一套;三,古人所说的“子母调”,即除引子、尾声之外,基本上由两支曲牌交互循环而成。
《宋元戏剧考》
《宋元戏曲考》于1913年成书,由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1915年,商务印书馆初版时候更名《宋元戏曲史》。以李斗《扬州画舫录》所载的清代乾隆年间黄文旸的《曲海》与焦循的《曲考》为底本,这是中国现代最早的一部关于戏曲历史的书籍。
本期提到
元杂剧 / 元曲 / 马致远 / 《天净沙·秋思》/ 《哨遍·高祖还乡》/ 睢景臣 / 小令套曲 / 王国维 / 《桃花扇》 / 传奇 / 《窦娥冤》 / 《汉宫秋》 / 《梧桐雨》 / 《长生殿》 / 《珠帘寨》 / 徽班进京 / 板腔体 / 曲牌体 / 西皮 / 二黄 / 《滚绣球》 / 优孟衣冠 / 《西厢记》 / 郑光祖 / 白朴 / 《端正好》 / 《梧桐雨》 / 《汉宫秋》 / 公案剧 / 俗文学 / 《单刀会》 / 关汉卿 / 臧懋循 / 赵氏孤儿 / 《中国孤儿》 / 陈凯歌 / 吉川幸次郎 / 青木正儿
《元刊杂剧三十种》 / 《宋元戏剧考》 / 《全金诗》 / 《元好问传》 /《隳三都》 /《归潜志》 / 《辽金元文学史》 / 《辽金诗史》 / 《金代文学研究》 / 《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 / 《元曲选》 / 《五灯会元》
时间轴
07:45 只有杂剧和传奇才是学术意义上的“古典戏曲”
18:30 “元朝科举关停,倒逼杂剧兴盛”的观点,缺乏佐证
25:45 北曲南下:元杂剧重镇从华北转移到杭州
36:00 今日元杂剧文本大多是明代修改本,并非原本
40:15 《元刊杂剧三十种》震撼学界
47:00 《赵氏孤儿》的特殊性:政治隐喻、复仇主题、血腥暴力
51:15 “有恨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也出自元杂剧
55:30 王国维为何格外看重元杂剧的悲剧性?
01:00:00 吉川幸次郎的同门戏迷青木正儿,藏在《霸王别姬》里
01:03:45 元杂剧的“杂”,可能指的是杂技表演?
01:14:15 欧美汉学界从传教士时代就开始翻译研究元明戏曲
时间轴
07:45 只有杂剧和传奇才是学术意义上的“古典戏曲”
18:30 “元朝科举关停,倒逼杂剧兴盛”的观点,缺乏佐证
25:45 北曲南下:元杂剧重镇从华北转移到杭州
36:00 今日元杂剧文本大多是明代修改本,并非原本
40:15 《元刊杂剧三十种》震撼学界
47:00 《赵氏孤儿》的特殊性:政治隐喻、复仇主题、血腥暴力
51:15 “有恨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也出自元杂剧
55:30 王国维为何格外看重元杂剧的悲剧性?
01:00:00 吉川幸次郎的同门戏迷青木正儿,藏在《霸王别姬》里
01:03:45 元杂剧的“杂”,可能指的是杂技表演?
01:14:15 欧美汉学界从传教士时代就开始翻译研究元明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