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与徐松岩漫谈古希腊三大史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与色诺芬

文摘   历史   2024-10-15 18:54   上海  






本期介绍
预计阅读13分钟

我们今天理解的历史是被谁建构或影响的?很多人会不假思索的指向古希腊,尘封的记录,厚重的写作,反复的编纂。在千百年不间断的转述与误读之后,古希腊史家的真实面貌已经不再真切,但今天依然有人越过千年去直面最初的史家,理解这些人如何叙述其见闻,一步步创造“历史”。在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等史家的笔下,希腊为何有断代而无通史?古典时代,雅典与斯巴达的兴衰起伏如何影响了整个希腊世界的格局?西方世界的反民主传统从何说起?人说希腊向东,而罗马史学缘何也深受希腊影响?请听本期嘉宾,《古希腊经济和政治》作者徐松岩老师的精彩讲述!




内容节选

本文为基于节目录音的口述稿,仅对语法与用词做部分修改。




三大史家亲历古希腊由盛转衰的不同阶段



程衍樑
希罗多德写希波战争,之后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到色诺芬的时代,他的《希腊史》前两章也是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55年,不光是色诺芬的最后一年,也是雅典第二次海上同盟瓦解的那一年,是雅典在复兴中重新走向衰亡的一个转折点。这三个人的时期,好像是在密集的经历一些历史事件。从你的角度出发,你觉得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对三位史家的风格有很明显的影响吗?
徐松岩
这三位史家每个人就相差20年左右,但是文风、风格上还是差别比较明显。希腊的史家写的都是断代史,希罗多德是以希波战争为核心,如果把他的著作翻译成《希波战争史》,我觉得是不合适的,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有问题,不准确,但是他记载的核心事件是希波战争。其实希罗多德的记载到公元前479年普拉提亚和米卡列战役以后就结束了。修昔底德是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这个战争也结束了,他写的是这个时代。

而色诺芬写的是希腊的那些事,他认为通过斯巴达和雅典的战争,应该能实现希腊的统一,能够建立一个像波斯一样的大国,他有这个希望。可是他就写到公元前362年,曼丁尼亚战役,为什么写到这儿不写了?他在《希腊史》的最后写了这么一段话,大意是,原以为希腊的双方在曼丁尼亚战争中,双方决战应该打出一个结果来,要么这边胜,要么那边胜,一定是一个大一统的决定性战役,没想到底比斯的统帅意外身亡,整个战役死的人不多,但是统帅死了,希腊比原来更加混乱,更加无序了。原来好像通过这个战役能够形成一个有序的希腊世界,结果打仗以后更散了。所以他没信心再写下去了,以后谁爱写谁写,我是不写了,所以他是有理想的。



为被嫌弃的希罗多德正名


程衍樑
色诺芬在三位史家中的评价不是特别高,尤其是跟修昔底德做对比。您刚才说,在20世纪以后,全球史学界对于色诺芬的作品有一个重新的评价,我觉得挺有意思,因为他们俩和另一位希罗多德相比,似乎要更严谨一些,因为罗马人非常推崇希罗多德,但是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希罗多德的讨论中会认为,他当年写的这些历史作品,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可能距离历史相去甚远,更像是很多故事的杂糅。在历史学界,现在对于希罗多德的评价也和色诺芬一样,发生过这种重新的定位吗?
徐松岩
对希罗多德的评价也有偏见,这种偏见的来源之一就是修昔底德,不是说他爱嫉妒吗?他就说别人写得不如他的。但是希罗多德有他的时代特征,就是口述史,而且希罗多德出生在小亚细亚地区,那是波斯的土地,是波斯的一个行省。他大概出生在公元前484年,那个地方已经被波斯统治了半个多世纪了,也是够长的了,所以他的思想观念里杂糅了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所以他就是用东方人讲故事的方法来讲历史。

后世为什么对他评价不高?其实希罗多德的史学很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兼收并蓄,就是对一个问题有多种看法。波斯人这样看,腓尼基人这样看,希腊人这样看,都列举出来,由读者去评价、去判断。有人说他不严谨的地方,主要是史料的问题,不是他自己的问题。他经常在他的书里面这样声明,说以上就是我调查研究的结果,我得到的材料就是这些,我把他列举到这里。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出问题的地方主要是材料本身的问题。黑海长和宽,你说希罗多德说的有问题,你是用今天的卫星,用今天的科学测量方法跟2500年前来比,那当然他没你准确。但是他东西走了2000多公里,南北走了2000多公里,旅行了八九年,甚至十多年的时间,走了那么多的地方,把这些东西记载下来,他就是客观地记载他所知道的这些,已经很不得了了。

修昔底德的方法就是,我对这个事件做一个判断,而且时间太久的我就不说了,就说公元前431年到404年的战争之前的事。完了以后,他还不指名地批评希罗多德,说你那说得不对,比如斯巴达有一个叫什么的机构,他说那个机构根本就不存在。那修昔底德说的是对的吗?也未必。还有他说,传说斯巴达的国王一个人可以投两票,它不是寡头制吗?但是你看希罗多德记载得很清楚,他没有说国王可以投两票,所以说对希罗多德的批评也未必对,他批评的目的就是说明我更高明,你应该听我的。



史学作品在古典世界如何传播


程衍樑
这些史家的这些作品在当时那个时代,比如在希腊时代到后来古罗马时代,传播主要的渠道是什么?是通过戏剧的方式,还是印刷本身,或者说抄写才是一个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徐松岩
后世的传播在希腊时代肯定不会有很多,因为抄本有一定成本,要有时间,还得有文化。后来出现了希腊化时代,明显的都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这个时代是私人办学,柏拉图一看我的老师,最优秀的公民都被处死了,这个雅典还有什么待头?我就周游列国,看看人家是怎么培养人才的,就到地中海各地去走一走。出去了20年回来了,回来就办学,academy,现在的研究院就用这个词,其实是个地名。后来亚里士多德到老师这来学习,老师讲得是挺好,但是你缺乏调查研究,方法也有点问题,所以我爱我师,但我尤爱真理,后来他离开了这里。离开这里以后,亚里士多德又回来自己办学,有位好学生叫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给他提供了很多的金钱,特别是亚历山大东征以后,给他老师一大笔金子。有一种说法是800塔连特,古希腊金和银的比价是1: 13,把金子换成银子,也就是800塔连特乘以13,变成上万塔连特,什么概念?雅典在公元前341年的财政收入是400塔连特。也就是说,他一个人的这笔捐款,相当于雅典25年的财政收入。

有了这样的一笔经费,有那么多的奴仆,那一天就讲学。亚里士多德的思路,就是看看现实当中的国家是什么情况,从中总结一下什么样的国家是最好的,什么样的政体是最好的,什么样的国家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建立国家是最好的。还有比如说强调中等财产,我们现在不是讲橄榄型的国家吗?亚里士多德在那个时候就提出了,它是一个稳定的因素。所以古希腊人的思想遗产是非常丰富的,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启发。所以到了希腊化时代,希腊人是私人办学,私人出钱。

在东方,像埃及、两河,包括中国,是官方来办学,到了埃及,典型的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希腊人到了埃及以后,托勒密王朝官方出钱建博物馆,建图书馆,图书馆里面的这些书,你们就来抄。希罗多德的书也没有书名,这本书第一句话怎么说的?以下所发表的乃是哈利卡纳苏人希罗多德调查研究的成果,Historíai是调查研究的意思,就是从他的书中第一句话找到了一个关键词,这本书就叫Historíai,就叫历史,就叫调研报告吧。

这本书挺长的,怎么办呢?一张古代的兽皮正反面都可以抄,所以希罗多德著的分成九卷,可能是九张皮正反面卷起来放在书架上。翻的时候,第一卷是这样,就开始分卷了,所以我们现在的书分卷,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就是希腊化时代,他们把古希腊的这些著作都抄下来,一卷一卷地分成卷,有的说有50万卷。




本期嘉宾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徐松岩,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古典文明研究所所长



本期提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本期豆列

色诺芬 / 希罗多德 / 修昔底德 / 伯罗奔尼撒战争 / 斯巴达 / 寡头制 / 雅典民主制 / 希波战争 / 第二次雅典海上同盟 / 普拉提亚战役 / 米卡列战役 / 曼丁尼亚战役 / 底比斯 / 特洛伊战争 / 腓尼基 / 柏拉图 / 居鲁士 / 苏格拉底之死 / 梭伦 / 科林斯城邦 / 亚历山大东征 / 托勒密王朝 / 凯撒 / 波利比乌斯 / 德罗伊森 / 小普鲁士学派 / 希腊化时代 / 克里斯提尼改革 / 伯里克利 / 罗慕路斯 / 第二次布匿战争 / 迦太基 / 李维 / 塔西陀

《古希腊经济和政治》《审判雅典》《希腊史》《伯罗奔尼亚战争史》《历史》《通史》《理想国》《居鲁士的教育》




👂🏻

文稿、排版:Yo
编辑:hualun


法老与种族主义:漫谈古埃及热今昔






忽左忽右Leftright
一档专注于经验视角的文化沙龙类播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