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回响:犬吠工作室的建筑图绘研究方法

学术   2024-11-11 18:40   北京  

 



内容摘要
犬吠工作室从观察日常生活出发,持续性地探索着一种建筑图绘研究方法。本文围绕犬吠工作室自《东京制造》以来出版的15本研究成果,从研究视角起源、研究方法演变、设计实践应用三方面展开研究,并且比较针对不同研究对象建筑绘图方式的差异。这种基于图绘的“建筑民族志”研究,是具有建筑学科特色的质性研究方法,在当今跨文化的全球化社会中易于被理解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犬吠工作室、塚本由晴、贝岛桃代、日常、图绘、建筑民族志、建筑研究方法


一、日常:一种研究视角



犬吠工作室创立于1992年,主持建筑师是塚本由晴和贝岛桃代,他们著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出版物,这些出版物持续性地探索着一种建筑图绘研究方法并影响着当今的建筑界,尤其适合本期的质性研究议题。“在理论与实践中,局外人(the stranger)比普通人(the ordinary man)拥有更多的自由。”[1]塚本由晴和贝岛桃代除了在东京工业大学的求学经历,早年的海外留学经历让他们具备了“局外人”的视角。前者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巴黎拉维莱特建筑设计学院短期留学,后者在90年代中期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留学。在他们早期对东京做的一系列城市研究中,这种“局外人”的目光无疑让他们做到了对日常的城市环境“去熟悉化”并带来独特的视角。[2]1990年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大型公共建筑项目骤减,很多日本建筑师在这个时期选择从事小型住宅设计,犬吠工作室也不例外。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关注城市中的建筑、活动及事件,开展城市研究及参与艺术展览成为了他们另外两项主要工作内容。源于不同于常规的自上而下全局性的城市规划视角,犬吠工作室鼓励一种自下而下的对于城市的阅读,观察日常中的偶然与无序并使用这种智慧。这种对于日常的研究视角得益于今和次郎考现学的影响和东工大师承关系中对日常思考的延续。

表1.犬吠工作室研究成果年表

1. 考现学:犬吠工作室关注的缘起

日本近现代建筑研究与创作中,源于今和次郎的“考现学”影响着犬吠工作室“建筑民族志”方法的提出。[3]日本自1868年现代化以来,同时引入了欧洲历史主义建筑和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城市空间呈现出断裂的状态。当时的建筑师不断批判东京混乱的城市面貌,一片批评声中,只有今和次郎持有不同的观点。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今和次郎开始手拿纸笔观察记录燃烧后的城市废墟中人们生活中的行为和建造避难所的过程。作为避难所观察的延伸,他以考古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作为参照,自创了“考现学”的研究领域,并将其定义为“以现在我们眼前所见生活中的事物如行为、住居、器物等作为对象进行记录考究的学问”[4],这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点滴都被纳入研究视野。考现学可以还原所记录的生活图景。[5](图1—2)
1. 今和次郎的考现学调查:新家庭的物品调查(I 室-1)

2. 今和次郎的考现学调查:与人行为相关的考现学记录(进出咖啡吧的人)


1986年,受到考现学的启发,藤森照信等人成立了“路上观察学会”(Roadway Observation Society),收集城市中常被人忽视的有趣对象的照片,比如一个被拦腰截断的滑梯,亦或是一个异常狭窄的建筑。(图3—4)路上观察学会的成员们认为,今和次郎开创了针对物体和城市的非常规视角:今和次郎欣赏那些不再继续以原本的方式来发挥作用的事物;他也赞赏事物中用随手可得的材料制成的创造性细节;他明白那些不再有用的事物的可惜之处;也理解那些由偶发事件催生出的必要性。[6]然而,由于这种观察和收集难以被导向创作,路上观察学会的工作被建筑界忽视了,但是与他们相似的研究视角却在90年代晚期犬吠工作室的研究中重新焕发了活力。王骏阳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三个建筑学转向与“风土”话语(下)》中指出,今和次郎的考现学对犬吠工作室研究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直面当下的态度;其次是对微观和日常的关注;最后是“行为学”,即将“与人类行为相关者”作为“考现学”要素之首。[7]犬吠工作室对这种研究视角并未原封不动的继承,而是在建筑的专业设计中运用这种视角,因此考现学的价值才在建筑学领域真正被重新发现。

3. 路上观察学会的照片采集:被拦腰截断的滑梯

4. 路上观察学会的照片采集:异常狭窄的建筑


2. 师承关系:日常思考的延续

塚本由晴和贝岛桃代都曾在东京工业大学坂本一成研究室学习。1994年,前者获得了博士学位,后者获得了硕士学位,他们的研究延续着导师关于日常的思考。东工大学派建筑师在发展自己的设计思想过程中,往往有着部分继承、部分批判导师的研究理念的特点[8],这在清家清、篠原一男、坂本一成、塚本由晴这一脉络(图5)中尤为明显。从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上看,塚本由晴的博士研究题为《现代日本住宅作品中关于构成修辞的研究》,延续了从清家清开始的对于住宅的设计研究。从其他的出版物中又可以看到他们研究关注点的不同。篠原一男在设计实践的“第三样式”和“第四样式”时期提出了“零度机器”的概念,然而,在设计中仍然呈现出强烈的形式和美学。不同于导师设计形式上的高潮,坂本一成的建筑关键词之一是“日常”,通过弱形式的操作追求一种反高潮的诗学。虽然他的大部分实践都是住宅,却把住宅置于更大的社会和城市视角去看待。比如1998年在塚本由晴参与的“住宅项目东京”这一研究项目中对于群体(common)与个人(personal)的空间特性的讨论(图6),这种城市性的思想为后期塚本由晴发展自己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与坂本一成在更大的社会性思考背景下艰难平衡“日常”与“非日常”的建筑学理念不同,塚本由晴在继承日常思考的同时减少了思辨性,选择了一种更加直面城市与环境的态度。[9]


5. 东工大建筑学科系谱(按博士学位年顺序排列)
6. 塚本由晴早期参与的研究已经把住宅置于城市和社会的大背景下



二、犬吠工作室的建筑图绘研究方法



1.《东京制造》:一类研究范式

《东京制造》是对城市中司空见惯的“滥建筑”(Da-me Architecture)的系统调研:犬吠工作室拍照记录了这些“滥建筑”例子,并且采取等角轴测测图将它们画出来。在这些房子里,除了有合并民用工程的建筑综合体之外,还有停车库、驾校、棒球练习场及其他次级基础设施。“滥建筑”是没有建筑师的无名建筑模糊了建筑与工民建设施界限的房子们。犬吠工作室“撇除了高低文化之间、美与丑之间、好与坏之间、建筑与工民建之间的差异,试图不带偏见地考察所有的房子”。这些调研案例包括“公路百货公司”,它是一段带有百货商店的高架高速公路(图7);“超级驾校”,它是二层超市屋顶的汽车驾校(图8),等等。一本城市或者建筑的导览册通常会将诸如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建筑列作必看,相反地,犬吠工作室这本导览册不关注这些由建筑师设计出来的精英建筑,而偏爱被主流媒体所忽视的普通房子,颠覆了一般导览册的格式。

7.《东京制造》中公路百货公司的图解
8.《东京制造》中超级驾校的图解

在图绘的表达上,《东京制造》的第一点创新就是它将等角轴测图运用到当下的房子上。等角轴测图使得建筑学的行家或者非专业人士都能马上并且本能地把握住这些“滥建筑”的构成特性。第二点创新是将固定的格式运用到每一栋房子上。这种固定的格式包括房子的昵称、类别、结构、使用、位置,以及照片。这种固定的格式使得其他人能够自行制作他们自己的“滥建筑”列表,并且在此过程中更新犬吠工作室的研究。因此,尽管《东京制造》在版面上只有70个“滥建筑”的案例,它的格式却有助于更多案例的搜集,让大众也能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10]

相似的研究方法还在同年出版的《宠物建筑指南》中使用。“宠物建筑”指的是突然出现在建筑物之间或破碎地块上的房子,它们由道路扩张或者火车轨、河流、道路等的几何错位造成,是一些小到很难被定义成“建筑”的房子。这本指南涵盖了犬吠工作室所搜集的将近80个案例,它们遍布东京,每个案例都有一张等角轴测图、照片,以及一段简短的文字介绍,还标示出每栋房子的用途、基地类型、进深、高度,以及临街面。“宠物建筑”常常包含售卖机、广告牌及其它类似物,它们直接而生动地体现出使用者的逻辑。这些建筑可以被看作是都市发展时间轴的一个个切片。如图9—10是宠物建筑中收录的一个小服装店,它位于明治通大道和从这条主路分叉出来的道路之间的夹缝地带。在营业时间内,商店里展示着各种颜色的服装,它们也悬挂在塑料天篷上。在场地的尖端,各种与商店内部状况和周围环境相关的元素聚集在一起,比如放置户外空调的自动售货机、美甲沙龙的招牌,以及附着在分叉道路上酒店招牌上的两个铁框架柱子。犬吠工作室没有把这些“宠物建筑”看作孤立的房子,而是将它们作为一类循环利用城市剩余空间的群体,一个城市发展进程中副产品形成的网络。[11]

9.《宠物建筑指南》中街角服装店的图解

10.《宠物建筑指南》中街角服装店的照片


2. 行为学:研究跨越属性和类别的要素

《东京制造》和《宠物建筑指南》用单线轴测图有效表达了“局部各要素和整体集合的关系”构成的“建筑行为”。[12]在此基础上,犬吠工作室拓展了行为的属性和类别,发展了“行为学”的理念,在接下来的设计切入点和图绘研究中进一步探索。从更大的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犬吠工作室认为“行为”不应该仅仅被赋予人,提出了三类与建筑和城市空间明确相关的要素:第一类仍旧是人的行为;第二类是自然元素的行为,比如光、热、水、风;第三类是建筑在更大的环境下的行为。“行为学”试图将让建筑与城市空间中这三类行为有效协调。[13]

在图绘方法上,犬吠工作室进一步探索了一种事无巨细的图解去容纳更多的行为。从《图解2:犬吠工作室》中生岛图书馆的图解可以看出,结合了平面、剖面、详图和透视的表达,虽然具备施工图的深度,但更重要的特点是展现了建筑、人和物品的关系。犬吠工作室在本书的前言中提到,这种图解方式的启发来源于植物学或解剖学中的制图方法。他们制作作为科学工作的植物或人体的图示,而不是所谓的艺术工作。虽然这些图示有着和照片类似的结果,但却以另外一种非照片式的方式引人注意。这些图解以线稿呈现,线稿之中填充的是清淡的颜色或文字。这种全面的制图技术产生了拥有惊人细节的图解,呈现出研究对象的丰富性。犬吠工作室发掘出的这种图示可以让人从主观性中解放出来,因此用相似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建筑设计。[14]通过在有细部的平面和剖面上呈现空间深度,从而在一个单个图解中既包含了房间之间的构成关系,又包含附近的外部环境、人的行为和地点,以及各个物件之间的关系。如果以照片的形式,可能需要多张照片来记录,而这种方式则实现了单个图解表达多重意图的效果,从而在建筑要素确立的基础上,容纳了光、风景和人的行为,呈现出多样性的生动空间。生岛图书馆的设计本身所表达的“人类作为寄居者的住宅”的观点也是对更广义的“行为”的回应。这是一个以书作为主体的住宅,里面住着包括一对作家夫妇的五口之家。该设计结合了“书的家”和“人的家”的概念来处理大量的藏书。比起家庭结构的变化,诸如孩子长大离开家等,这个项目中大量的藏书更是不变的要素,因此书的空间协调了空间的时间性。在这套图解中也可以读出固定的“书的行为”和灵活的“人的行为”。[15](图11—12)

11.《图解2 :犬吠工作室》中生岛图书馆的平面
12.《图解2 :犬吠工作室》中生岛图书馆的剖透视

“世界之窗”系列的1(台北译名“窗,风景与人的对话”)、3(台北译名“窗,手作与自然的物语”)和4(北欧之窗)则在图解上真正实现了行为要素的综合。尤其是《世界之窗3》深入日本手工造物的现场,观察窗如何串联人、物、自然和街道。比如近藤染工厂的分析图,可以看到自然的行为(光与风)、建筑的行为(窗)和劳作的人的行为的关系:人使用刷毛引染的方式染布,染整作业时窗户用来采光,为了应对北海道的严寒加强隔热,木制双向横拉窗外侧加装了双层铝窗,下半部采用雾面玻璃避免阳光直射,窗外种植了整面牵牛花来遮荫。[16](图13)

13.《世界之窗3》中的近藤染工厂图解和照片


3. 引入时间维度的谱系学研究方法

犬吠工作室在《东京制造》运用了单线轴测记录调研的方法,在“行为学”中将研究领域拓展至人、自然要素,以及更大环境中建筑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在类型研究中引入时间轴的谱系学研究方法,追踪研究对象的变化,从而探寻事物间关联的可变和不可变因素。[17]

一个典型的研究是《东京代谢》。塚本由晴在对东京居住区的世代研究中发现,由于遗产税收的政策,在不同世代的房屋之间有着土地细分的现象(图14),于是提出了以空隙作为演化要素的“空隙代谢”的概念,这些房屋之间的小道的更替体现了屋主自发的民主行动,把权力和资本打散开来。[18]街景轴测图(图15)展现了不同世代混合的居住区。第一代住宅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引入日本的独栋住宅;第二代住宅是由于高额的遗产税选择卖掉一半的土地在另一半上重建的住宅;第三代住宅和第四代住宅继续沿袭这样的逻辑细分下去……每隔25年发生一次世代的更替。从图中可以读出随着时间变化的房屋密度,以及因此变化的路网、花园面积、建筑层数和房屋之间的关系。

14. 东京奥泽地区不同年代的住宅基地划分图
15. 多代房屋并存的类推街景图

另外一个采用谱系学方法的研究是世界之窗系列的第二本《世界之窗2:窗与街道的谱系学》。从台译本的标题“窗,时间与街景的合奏”也可以清晰地阅读出研究的时间要素。在这个研究中,调研了世界各地沿着街边反复出现的窗边的行为(图16),通过分析窗的谱系、生产体制和围绕窗的社会制度三者之间如何平衡达到最终的结果。以日本岐阜郡上市八幡町北町小駄良川沿岸住宅的谱系研究为例,从街景立面分析图(图17)中可以看出,因道路和河岸侧的基地有高差,从远处看去建筑仿佛嵌在石崖上,每层的阳台与建筑面宽同宽形成面向河岸的开放姿态。从谱系照片(图18)中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类型演变,比如江户时代普及的类型(a),因作为起居室所以二层层高更高的类型(b);近年来出现的一楼为车库的类型(c);沿河利用基地高差建造的四层町屋(d)。从建造制度上研究了小駄良川沿岸住宅的沿街和沿岸的建造原则、洞口栏杆屋檐窗格材质色系等,为这片历史街区修复改造提供设计流程的参考。[19]
16. 沿着街边反复出现的窗边的行为

17. 岐阜郡上市八幡町北町小駄良川沿岸住宅的街景

18. 岐阜郡上市八幡町北町小駄良川沿岸住宅的谱系


4. 纳入共有性概念的建筑民族志研究方法

在运用了谱系学研究方法,对“建筑共同的行为”诸如沿着街边反复出现的窗的行为的研究基础上,犬吠工作室进一步发展出了“共有性”的概念,由此在行为学的研究框架和方法基础上确立了研究目标。[20]2018年,在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上,贝岛桃代作为主要策展人之一正式提出了“建筑民族志”方法。民族志是文化人类学的核心研究手法之一,用田野调查的方式描述和研究特定民族的社会与文化。当这种调研方法与建筑学科结合时,贝岛桃代在展览前言中阐述了这一研究方法:“建筑图纸——传统的用于概念化、组织和构建空间的工具——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它们不仅仅是即将建成建筑的指令,也是记录、讨论和评估建筑的理想工具,形成了一个批判性的反馈循环。此外,就像在民族志学中一样,它们允许通过各种参与者——无论是人类还是非人类——的视角来调查使用情况、需求和愿景。”[21]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19年塚本由晴研究室和盐崎太伸研究室共同参与的由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策展的“超紧密”(Super Tight)展览。这个沉浸式展览分析了紧密居住的技巧,揭示了大城市密集居住所带来的乐趣和困难。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亚洲,超过一半的世界特大城市位于亚洲。因此,亚洲城市是研究密集城市化新方式的关键。前所未有的大都市汇聚的副产品是新城市主义和新建筑的出现,以及新的居住和文化创造模式。“超紧密”描述了作为极端城市密度副产品而出现的小型、强烈和超浓缩的空间。紧密既是密度的结果,也是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实践,这些实践是针对城市快速增长而发展起来的。“超紧密”展览探讨了紧密生活和工作的含义,不仅通过空间,还通过紧密的声音和感觉来呈现,并提出了“超紧密”作为一种设计和文化方法的概念。

“超紧密”展览中的《满员电车》这一作品描绘了东京著名的早晨通勤列车的体验。这些列车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密集的城市空间,如此拥挤以至于需要列车员将通勤者推上车并手动关闭车门。这个场景展示了使这种情况得以发生的系列行为,每个人都在寻找着在列车中得以保持稳定并且尽可能保证自己私有空间边界,人和人的行为形成着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这种程度的密度只能在高度宽容的社会中实现,且在人们遵守公认的文化规范的基础上。这个图解将这种特定民族的社会与文化生动的表达出来,展现了建筑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应用。(图19)

19. 在“超紧密”展览上展出的研究《满员电车》


三、异化日常:从观察到创造



犬吠工作室从“考现学”和“路上观察学会”的日常观察视角出发,更进一步的突破是最终导向了实践,其关键在于呈现出日常生活背后潜在的事物,并为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赋予重要性。如何从观察到创造,源于背后更抽象的、具有框架性指导作用的隐匿思维线索——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22]这些设计实践最大的特点是既具备有想象力和批判性的概念,同时又是可以为日常生活所用。这和列斐伏尔的空间概念的启示相关。在《空间的生产》中,列斐伏尔将社会空间区分为空间实践(感知空间)、再现空间(构想空间)与表象空间(生活空间)。这分别对应着犬吠工作室城市观察的空间实践、建筑设计的图纸再现和使用者视角的生活空间。在这其中,塚本由晴提到他最看重的是空间实践:“因为它涵盖了一种预设性的视角,认为空间本身具有动因以及生产的意愿……空间实践容纳各种事物作为它的动因,并且不作好坏的区分。”[23]这也是为什么犬吠工作室城市观察的空间实践能够成为空间生产动力的原因。

具体而言,对日常的异化和变形,让设计创作得以实现。比如在“家具自行车”中,通过行为的重组回应了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在“永江家屋”中,通过类型的演化回应谱系学的类型研究成果;在“里山微小住宅:滴滴庵”中,则在城镇和乡村的地域背景下实现共有的生产,将建筑民族志的思考应用到实践与建造之中。

1. 行为的重组

以上海街头人们创造性地使用自行车和家具的观察为基础,犬吠工作室设计了装置“家具自行车”。这个研究和设计在《共有性:行为的生产》,《后泡沫城市的汪工坊》和《行为学》中都出版了相关的图解和调研。

2002年,犬吠工作室为参加上海双年展的预调研而来到这座城市。马路上的自行车行为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上海市有自行车专用的车道,数量惊人的自行车川流不息。一旦开始骑行,自行车就会保持相同速度和间距避免碰撞,进而成为完整的车流。当时还有三轮车在市内运送物资,因此经常能在街道上看到暴露在外的货物,包括观赏竹、塑料波纹板等建材、椅子等家具、重叠的纸箱,甚至有叠了3米多高的轻质泡沫箱。为了适应载货三轮车,人们也会进行创意性的改造:比如把放食用油的桶挂在自行车后座以保持两侧的平衡,或者将自行车改造成“人力出租车”,或给腿脚不便的人使用手摇自行车。路边还会有修理自行车的小摊。在自由经济活动受到限制的时代,人们为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而进行的这些改造充满趣味。从这张容纳着各种自行车行为的图解中可以看到当年上海的生动场景。(图20)犬吠工作室从这种行为中发觉了流动管理,和创造微型公共空间的设计思考,即通过介入这些流动来使人流形成小型涡旋一样的聚集。流动管理的概念鼓励自行车流以及将它们身体化的上海人(图21),于是犬吠工作室在上海双年展中创作了自行车与另一道路要素家具的组合“家具自行车”[24]。(图22)

20.《共有性:行为的生产》中上海自行车的图解
21.《后泡沫城市的汪工坊》中上海自行车和街头家具的使用
22. 家具自行车的设计

2. 类型的演化

犬吠工作室以东京四代住宅的谱系学研究作为基础,设计了第四代住宅“永江家屋”。在《图解:犬吠工作室》《后泡沫城市的汪工坊》和《行为学》中都出版了相关的图解和调研。

第一眼看到永江家屋(图23—26)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那悬挑而出的不成比例的大屋顶。屋顶周边下方是连续的带状窗户,这些窗户是倾斜的,坡顶的反射表面调节了与相邻地块之间的狭窄空隙,独特的视野可以从这里向下延伸到街道。带着“空隙代谢”的思考,各种设计的关系都在空隙之间进行统合的处理,诸如规范带来的退界关系、停车的空间、植物的延续、采光的处理,等等。通过这种住宅类型的变形,永江家屋与该基地现有的不同时代的住宅相比,姿态发生了转变。永江家屋最后的设计状态是由三个先前的世代积累而成的,以缝隙作为出发点探索了第四代住宅的类型演化。[25]

23. 永江家屋的基地混合了多世代住宅 
24. 永江家屋的拆分轴 测图展现了对环境要素的回应 
25. 永江家屋异样的大屋顶 
26.《图解:犬吠工作 室》中永江家屋的剖透视

3. 共有的生产

“小地球”是塚本由晴研究室在里山创立的一个运营古民居改造的组织,以当地乡村的民族志研究作为基础,探索地域传统和建造方式的共有性,设计并建造了“里山微小住宅滴滴庵”(2022年)。在《新建筑》杂志和相关网站上登出了图解和照片。

从古老的民宅后方爬上木楼梯,穿过空荡荡的石凳,穿过看起来像鱼嘴的入口,从排列着可爱的旧木配件的窗户中可以看到茅草屋顶和峰冈山脉的连峰像一幅画一样徐徐展开。在生动的剖面图解中可以看到草屋顶,周围是鸭川的水脉、光、植物与风的多样场景,此外,建造的逻辑和细节也在图解中展现。[26]从建造网络系统的图解可以看到,在“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导下,教学和实践团队如何结合当地的材料和建造传统,并融合了采摘果实等产业共同重建网络系统[27],使得乡村进入到良性循环中。(图27—29)


27. 滴滴庵的剖面图解
 28. 滴滴庵建成照片 

29. 滴滴庵的建造网络系统


结语:日常的回响



在犬吠工作室的研究和实践中,可以读到日常的“回响”(echo)[28],从而让建筑师从视觉化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转而关注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的类型和经验。20多年来,他们用设计的眼光开展了一系列从日常出发的研究,基于图绘的研究方法持续演化:从《东京制造》中展现城市中“滥建筑”的“行为类型”的单线轴测图,到《图解:犬吠工作室》和《世界之窗》系列中综合人、自然要素和建筑在更大环境中的行为的事无巨细的剖透视和轴测图解,再到《东京代谢》和《世界之窗2》纳入时间维度,从而分析事物在历史线上的行为的反复的谱系图解,最终提出了从共有性概念出发的“建筑民族志”方法,在国际上展开建筑图解探索的交流。这种方法不仅带来了一系列批判性的图解,还因对日常生活中复现的行为的探索启发精妙的空间设计,从而让空间与日常回响在彼此之中。犬吠工作室的基于图绘的“建筑民族志”研究,是具有建筑学科特色的质性研究方法,在当今跨文化的全球化社会中易于理解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图片出处:(向上滑动查看)

图1 :今和次郎.考现学, 今和次郎全集第一卷[M],东京: ドメス出版,1971:356. 图238
图 2:黑石いずみ「. 建築外」の ) 思考今和次郎論 [M],东京: ドメス出版,2000:177. 图4-26-1-4图3—4 :Atelier Bow-Wow. Behavirology [M]. New York: Rizzoli. 2010 :125.
图5 :刘征鹏:《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学科系谱研究———以博士论文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0 年第4期,第69 页。
图6 :都市環境構成研究会.ハウジング・プロジ ェクト・トウキョウ[M]. 東京: 東海大学出版社,1998: 15.
图7—8 :貝島桃代, 黒田潤三, 塚本由晴.メイド·イン·トーキョー(Made in Tokyo) [M]. 東京: 鹿島出版会, 2001.
图9—10 :東京工業大学建築学科塚本研究室,アトリエ・ワン.ペット・アーキテクチャー・ガイドブック(PET ARCHITECTURE GUIDE BOOK) [M]. 東京:ワールドフォトプレス, 2001 :50-51.
图11—12 :アトリエ・ワン, 塚本, 由晴, 貝島, 桃代. 図解アトリエ・ワン2 :Graphic anatomy atelier bow-wow2 [M]. TOTO, 2014.
图13 :[ 日] 東京工業大學塚本由晴研究室.窗, 手作與自然的物語[M],臉譜,2017.
图14—15,图23 :北山恒, 塚本由晴, 西泽立卫:《东京代谢》[M],台北:田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1,第32 页。
图16—18 :[ 日] 東京工業大學塚本由晴研究室. 窗,時間與街景的合奏[M],臉譜,2014 :262.图19 :盐崎太伸研究室。
图20 :犬吠工作室:《共有性:行为的生产》[M],解文静、许天心、史之姣译,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21。
图21—22,图24,图25:塚本由晴、贝岛桃代:《后泡沫城市的汪工坊》[M],林建华译,台北: 田园城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2,第180 页。
图26 :アトリエ・ワン, 塚本, 由晴, 貝島, 桃代.図解アトリエ・ワン:Graphic anatomy atelier bowwow[M]. TOTO, 2007.
图27—29 :新建築,2023(12) :22.
表1 :根据犬吠工作室出版物封面整理。

注释:(向上滑动查看)

[1]“stranger”概念来自齐美尔。人类学家王铭铭选择将它译成“陌生人”, 言下之意是人类学工作者在一个陌生国度进行研究时,应当疏离自身以求得客观。琢本将齐美尔这个概念搬入他对自身所处都市环境所做的研究中, 笔者在此拟译作“局外人”。

[2] NANGO Yoshikazu. Atelier Baw-Wow's Approach to Urban and Architectural Research [M]// ELCHERT Nathan, transl. Atelier Bow-Wow. Behaviorology [M]. New York: Rizzoli, 2010: 322.

[3] 王逸凡:《建筑图绘中的民俗学想象力——考现学与建筑民族志探索》[J],《建筑学报》,2020 年第8 期,第106 页。

[4] 今和次郎:考现学入門[M],藤森照信編,东京:5 くま文康,1987:372.

[5] 郭屹民:《考现的发现: 再现日常的线索》[J],《建筑师》,2014 年第5 期,第9 页。

[6] Terunobu Fujimori. The Origins of Atelier Bow-Wow's Gaze [M].//ELCHERT Nathan, transl. Atelier Bow-Wow. Behaviorology [M]. New York: Rizzoli, 2010: 125.

[7] 王骏阳:《20 世纪下半叶以来的3 个建筑学转向与“风土”话语(下)》[J],《建筑学报》,2022 年第10 期,第98—99 页。

[8] 钱晨、屈张:《教育理念发展中的校园更新与教育建筑演变:以东京工业大学为例》[J],《装饰》,2022 年第7 期,第22 页。

[9] 王骏阳:《日常: 建筑学的一个“零度”议题(上)》[J],《建筑学报》,2016 年第10期,第25 页。

[10] 贝岛桃代、黑田润三、塚本由晴:《东京制造》[M],林建华译,台北:田园城市,2007,第12 页。

[11] 東京工業大学建築学科塚本研究室.アトリエワン.ペットアーキテクチャーガイドブック(PET ARCHITECTURE GUIDE BOOK) [M]. 東京: ワールドフォトプレス, 2001 :51.

[12] 坂本一成等:《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M],陆少波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第10 页。

[13] Atelier Bow-Wow. Behavirology [M]. New York: Rizzoli. 2010:9

[14] アトリエワン, 塚本, 由晴, 貝島, 桃代.図解アトリエワン:Graphic Anatomy Atelier Bow-wow [M].TOTO,2007:1.

[15] Atelier Bow-Wow :《空间的回响 回响的空间—日常生活中的建筑思考》[M],胡滨、金燕琳、吕瑞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16] [ 日] 東京工業大學塚本由晴研究室.窗, 手作與自然的物語[M] :臉譜,2017 :88.

[17] 犬吠工作室:《共有性:行为的生产》[M],解文静、许天心、史之姣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1,第14 页。

[18] 塚本由晴:《逃离偏狭的漩涡:第四代房屋和空间代换》[M],北山恒、塚本由晴、西泽立卫:《东京代谢》[M],台北:田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1,第32 页。

[19] [ 日] 東京工業大學塚本由晴研究室.窗,時間與街景的合奏[M]. 臉譜. 2014 :262.

[20] 谭大雷、王国光:《重建共有性:犬吠工作室的行为学之道》[J],《建筑师》,2022 年第1 期,第61 页。

[21] 貝島桃代, ロラン· シュトルダー, 井関悠. 建築の民族誌[M],東京: TOTO, 2018: 5.

[22] 方泽儒、郭屹民:《犬吠工作室的共有性——从城市观察到空间生产实践》[J],《建筑技艺》,2022 年第7 期,第102 页。

[23] NANGO Yoshikazu.The behavior that Atelier Bowwow Call Research[M]// ELCHERT Nathan, transl. Atelier Bow-Wow. Behaviorology [M]. New York: Rizzoli, 2010: 330.

[24] 塚本由晴、贝岛桃代:《后泡沫城市的汪工坊》[M],林建华译,台北:田园城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2,第180 页。

[25] Atelier Bow-Wow. Bow-Wow from Post Bubble City [M]. Tokyo: Inax. 2006:39

[26] 6lines studio+ 小さな地球:《 里山タイニ- 八ウス滴滴庵》[J],《新建築》 , 2023 年第12 期,第22 页。

[27] 黄杨、张婷:《重建网络犬吠工作室的设计实践与教学》[J],《时代建筑》,2022 年第5 期,第15 页。

[28]“回响”这个概念指的是,当主体处在某种环境中时,对环境相互适应的行为。

来源:《装饰》2024年第9期

原文:《日常的回响:犬吠工作室的建筑图绘研究方法》

作者:钱 晨、屈 张(通讯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延伸阅读:
《装饰》2024年第9期介绍
走向新校园:18个校园建筑的新观念、新设计、新模式
为大众而设计——众建筑的社会梦想
跨学科建筑:以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校园建筑为例
后现代建筑已经死亡了吗?
优秀论文 | 数字孪生与建筑设计:以飞利浦展馆为例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本刊不与任何中介合作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可获得投稿须知
投稿1.5月后可致电(010-62798878)查询初审结果


装饰杂志
中国装饰杂志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中国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