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共“生” -
春生秋杀讲的是天地间那股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则是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荣的一种自然状态。
那么到了秋三月,究竟该如何顺天应时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呢?《礼记•月令》里古人的智慧让我们深受启发……
秋三月分为是
孟秋、仲秋和季秋,
分别对应的是农历的
七月、八月和九月。
壹
孟秋:立秋至处暑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里第十三个节气。
孟秋之月,天气渐凉,太阳在翼宿。
秋季属金,万物更新,改换面貌,由未熟而至成熟。
天地之间的气,一生一杀,春天万物发芽蓬勃生长,到秋天开始凋萎。
秋杀之气已到,举凡是要行戮,都在秋天效法天地之气,在这个时候做。所以古代有所谓秋决,秋天才处决人犯。春天绝对不会去处决犯人的,最多关起来,不会处罚很严重,但是到秋天的时候该受刑的就要承担刑罚。
天子乘的马车、穿的衣服、用的器皿都是白色的。
立秋前三天,天子和百官开始斋戒。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在西郊举行祭祀典礼迎接秋神。
天子应秋天杀伐之气,犒赏武士军人。国家征选将帅士兵,操练军队,征伐没有道义的,违反国家治理、不顺王法、败坏社会风俗的附庸国,用大是大非让蛮夷之邦顺服。
在秋天天地的气非常肃杀刚正的时候,顺乎天地之气,人就要顺着这个气做刚正、肃杀、廉明的事情。
整顿法制,公正严明审断案情诉讼,惩罚犯错、犯法之人。判什么罪一定要跟所犯的罪行相当。犯大罪的用大刑,小罪的用小刑。
秋天气正肃杀,不适宜封诸侯、册封大官、赏封地、派任大使出行和重赏官员。
贰
仲秋:白露至秋分
仲秋时节,吹来的风是凉的,清早,草尖开始有露珠,寒蝉开始四处鸣叫了。
农历八月,谷物初次的收成了,农官把最先熟的谷物献给天子。天子不敢先尝,要先祭宗庙。
仲秋的时候,为了要避瘟疫、戾气、疾病,天子要举行难祭,用最好的贡品来祭祀上天。
祭祀的贡品是非常讲究的,一定是挑选挑最大的、颜色最漂亮的,或者是最珍稀难得的,古人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神明的敬意。
秋天阴气始生,慢慢至盛。
对于老人家,跟年轻人不一样,年轻人阳气非常盛,老人家阴气开始至盛起来,所以这个时候是适合养老的阶段,当然不是指说别的时间不必养老,而是这个时节特别注重养老。给老人家走路时的拐杖,饮食适合老人家的需求。
秋天到了,寒冬也快来了,这个时候国家鼓励大家种植麦子,如果不抓紧时机,来年一定会欠收,影响民生,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到了秋分,就不打雷了,开始进入干季。
古人认为,凡是要举大事,如做土木、修固城池等,一定要符合阴阳消长顺着天地生成的气数来做。
秋收之后, 农忙结束了,进入干季,要抓紧修复水利工程,修缮加固城池,检修仓库。寒冬也快到了,要修善房屋,储存越冬的粮食,准备御寒的木炭。
叁
季秋:寒露至霜降
季秋之月,农作物要全部收割,快到冬季了,凡事也开始收纳, 不要再去做那些开拓的事情,准备要闭藏了。
到了农历九月份,开始降霜了,冰还没到,霜已经开始出现了。在北方已经很寒冷了,这时百工休,因为百姓的身体已经无法承受这种寒气,所以要在房屋里休息,不再往外去了。
这个月, 天子亲自示范,教导如何田猎,借田猎来训练将士。
肆
秋三月,行不当令带来什么?
孟秋行冬令,冬天的甲虫忽然一下子跑出来,就会吃掉了很多的谷物。孟秋行冬令,气一乱,干扰到了莹惑的杀伐之气,兵戎相见的事情就会很多。
行春令,天气干旱,谷物不能成熟。
行夏令,易有火灾,天气忽寒忽热,百姓多染疟疾。
仲秋行春令,草木没有收束起来,反而还发新芽。
行夏令,降雨减少,带来干旱。蛰虫不藏,行夏令触动了阳气,五谷收不下来,又再长出新芽。
行冬令,到处都有风灾,又开始打雷,草木枯萎。
季秋行夏令,多发生水灾,收藏起来的谷物容易变质毁坏,百姓多染伤风感冒。
行冬令,多有盗贼,变径遭骚扰,易有天灾地变。
行春令,暖风来至,该冷不冷。百姓变得非常懈怠,常常有战争,人民居无定所。
1
END
1
■ 本文整理自《礼记•月令》。
■ 黄庭书院原创出品,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于后台回复“转载”获得授权。
欢迎加入黄庭心学粉丝团,
一起开启人生幸福的开关!
「黃」本居中戊己土,
「庭」栽道苗德不孤。
「書」伴木床米飯香,
「院」培君子成棟梁。
直指人心·清淨本性
温馨提示
由于微信推送机制的改变,
想在第一时间看到书院出品,
请您点个「在看」或「赞」,
和我们建立链接~
微信就会优先给您推送我们的文章!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线上学堂。